第A15版:人间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改变人类历史的几次自然天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7 月 1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改变人类历史的几次自然天象
  地球上的生命曾经历过多次大规模的毁灭。生命缘何毁灭?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这和自然天象有着 密切的关系。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自有人类历史以来,自然天象时刻左右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人类差点像恐龙一样灭绝

  地理学家和考古学家尽毕生之力探索大灭亡的原因。目前认同度较高的理论认为,自然灾害造成的极端气候条件应该是许多大灭亡的罪魁祸首。

  一颗失控的流星撞击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这一撞击爆炸相当于1亿颗氢弹爆炸产生的当量,撞击产生的尘埃波及并覆盖了今天的堪萨斯,冲入大气层,包裹地球,阻碍了阳光,使地球变冷。植物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靠植物为食的生物也随之死亡。这就是所谓的“大灭绝”。当时近90%的生物永远消失了。

  在大约7万年前,人类自身与灭绝擦身而过。DNA研究表明,人类曾经出现过人口危机,有时又称为人口瓶颈。科学家试图弄清为何人类的基因差异如此微小,即便是一群黑猩猩或者一个大猩猩家族的基因差异,也比整个60亿人口的基因差异大。这说明在人类的某个时期能生育的女性数量很少。一项研究认为,整个人类的女性数量曾一度减少到只有500人。两万年后,人口数量才恢复到这个瓶颈期之前的水平。

  造成瓶颈的原因是4.5亿年前最大的一次火山爆发。位于今天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托巴火山爆发,产生了一个10千米宽的大洞,腾起的烟雾高达30千米,喷发的岩浆和火山灰甚至降落到格陵兰岛。约2800立方千米的熔岩被抛入大气层,足够修建100万个埃及的金字塔。火山灰像毯子一样遮蔽了太阳,全球气温下降了12℃。火山冬季持续了6年。在此期间的积雪增多,进一步反射了太阳的光芒,使得地面无法吸收热能,地球于是变得更冷。长达千年的冰期开始了,致使无数动植物死亡。

  智人(现代人的学名)也差点重蹈尼安德特人(又称穴居人)以及其他灭绝的人种的覆辙,不过少数强健的个体在非洲、欧洲以及亚洲的孤立地区存活了下来。于是,我们的人口就只保留下人类曾经具有的大量基因多样性中的小部分。

  失踪殖民者成美国最大的谜

  1590年8月17曰,约翰·怀特从英格兰出发,经历漫长的海上旅途终于抵达洛亚诺克岛。岛上树木枝叶繁盛,明媚的阳光下,长尾小鹦鹉在树枝间飞来飞去。怀特马上就要与他的女儿埃莉诺、女婿亚拿尼亚·戴尔以及外孙女弗吉尼亚·戴尔——第一个出生在美洲的英国夫妇的孩子——团聚了。怀特的殖民地并不是欧洲人首次尝试在北卡罗来纳州的洛亚诺克岛定居。首支探险队全由男性组成,目的是为了找到一块合适的居住地,留下15人,然后派船回去接新一拨的殖民者,包括女性和儿童。

  从新世界归来的冒险者,把新大陆竭力勾画成一幅幅无边无际充满冒险和财富的图画,这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原探险队的船长之一亚瑟·巴娄,将北卡罗来纳州描写成“整个世界上最富庶、甜蜜、健康、肥沃的地方”,美洲土著人“温和、慈爱、忠诚、没有丝毫虚伪与奸诈”。自愿漂洋过海来到这个天堂的不乏其人。事实上,洛亚诺克岛的本土居民开始确实对这些欧洲移民很友善。但就在那艘英国船离开以后,首个殖民地的指挥官拉尔夫·莱恩用粗暴的方式对待土著人,从而使他们对这些欧洲人的态度发生了急剧的转变。就在巴娄用他的故事吸引新的冒险者时,印第安人开始攻击外来者。原殖民地的15个成员失散后再也没有找到。

  与此同时,包括怀特及其家人在内的第二批殖民者正向这里驶来,全然不知道那里发生的一切。他们花了一个月来垦地、引水、重建房屋。一个月以后,每个家庭都可以舒适地待在新家了,他们于是派船回到英格兰去采购供给。整个航程本来只需3个月,但是英国和西班牙爆发了战争,所有可以获得的船只都被征用参战。过了3年多,他才被允许回到美洲的家人和朋友身边。

  怀特没有盼到家庭的幸福团聚。他慢慢走进先前的定居点,结果只看到废弃的堡垒、几件金属物品以及一根刻有“CRO”3个字母的柱子。过了一会儿,他又找到一条刻在另一棵树上的信息:“Croatoan”。

  再寻找也没有用,但怀特很肯定他知道信息的含义——这些殖民者一定是到克柔投安(Croatoan)岛去与友好的美洲土著人生活在一起了。他恳请探险队的船长向克柔投安航行,去寻找他的家人。但是他们还没来得及制定出航海路线图,一阵飓风扯断了一艘船的船锚,其他船锚也被抛得上下翻飞,船长们都害怕被船锚砸得粉碎。他们拒绝在卡罗莱纳海岸再多待一分钟,立即回到港口整修船只并过冬。那阵狂风使得洛亚诺克岛移民的命运始终成了一个谜。

  飞艇时代为何突然终结

  在众人热衷于太空竞赛的今天,很少人会提到一项早期的科技竞争——飞艇竞赛。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飞艇就像是前卫的运输工具。与飞机不同,飞艇很安静,燃料成本较低,而且客舱的内部宽敞又豪华。德国和苏联都参与了飞艇竞赛,致力于生产最大、最令人赞叹的飞艇,以展现本国的超级技术。然而在1937年5月6日,飞艇时代突然终结了,因为当时德国齐柏林公司生产的最大的人造飞行物——“兴登堡号”,在新泽西州莱克赫斯特镇着陆时突然起火燃烧。多年来,“兴登堡号”一直被认为是毁于氢气爆炸。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则提出,兴登堡号是普通雨云的牺牲品。

  由于飞艇曾被纳粹作为宣传工具,加上害怕飞艇在未来战争中的潜在用途,导致美国通过了《氦气管制法案》。美国是当时唯一的大规模氦气制造国,而该法案是为了避免德国飞艇使用氦气而制定的。

  因此,“兴登堡号”充盈的是更容易爆炸、更容易燃烧的气体——氢气。但是对这艘飞艇的命运而言,更具决定性的是其外壳挑选的涂层。它是氧化铁外加防潮功能的醋酸纤维制造而成的。

  “兴登堡号”在1936年4月从德国的腓特烈港升空。在经过将近12次的横跨大西洋飞行之后,人们依然着迷于这艘壮观的银色飞艇。1937年5月6日,它来到了新泽西州莱克赫斯特镇,准备降落,一群新闻摄影师及电台记者都在场,准备记录下这个历史性的时刻。

  然而结果完全出乎意料。“兴登堡号”因为暴风雨而无法降落,它在机场上空盘旋超过一个小时,等待天气放晴。当“兴登堡号”穿过雨云时,机体充满了负电荷。当机组人员将湿透的绳子抛下地面准备停泊时,这些绳子就起到了接地线的作用。当飞艇的金属架因接地而充电,机壳便开始升温,高度易燃的涂料开始自燃。10秒钟之内,艇身大部分着火。34秒钟后,巨大的“兴登堡号”就成了地上的一团火球。

  “兴登堡号”陷入熊熊大火的戏剧性影像,引发了人们对整个飞艇产业安全性的质疑。在事件发生时,已经着手建造另一艘与“兴登堡号”相同大小飞艇的齐柏林公司,于1940年倒闭了。

  摘自《天气改变了历史》劳拉·李/编著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