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5:20左右,一前一后两架直升机远远地出现在江宁的上空。渐渐地,轰鸣的马达声和迷彩的机身从隐约到清晰,南空某搜救团抗震救灾小分队首批22名官兵凯旋!
5月13日、15日,就在相同的地方,南空某搜救团肩负重任,相继派出8架直升机赶赴地震一线灾区。从南京出发,机组除了中途转场和加油外,马不停蹄地飞行约10个小时到达成都,紧接着就投入灾区一线抢运伤员、空投物资……这一飞,就是40多天!
舱门刚一打开,等候多时的南空王副政委、南空某搜救团政委方涛等就迎上前去,紧紧握住救灾英雄们的手,连声感叹:“晒黑了!”“瘦了!”在连续40多天的抗震救灾中,搜救团官兵们无论风雨日还是高温天,都必须随时在停机坪待命,连轴飞行更是家常便饭,往往返航加了油后紧赶着再次出发……
昨日凯旋的官兵们虽然人人都晒得黝黑,但个个都精神十足。他们说,过去的40多天,将会终身难忘!因为汶川震区地势险峻、悬崖陡峭,海拔三四千米的山峰比比皆是,加上深谷天气变化莫测,对直升机的飞行与活动非常不利。
“这些天来所遇到的挑战和危险,在平时的训练和以往的任务中是难以想象的!”搜救团副团长、特级飞行员沈德海向记者讲述了一件让他最难忘的事:重灾区银场沟一个景点内有多名游客被困,急需医疗救治,机组接到任务要把13名医疗队员运送过去。然而没想到的是,飞进峡谷后,越往前空间越窄,直升机的正常活动空间少说也要有三四百米,可是目测前方的谷宽最多100米左右,再飞就会非常危险!然而不甘心的沈德海在征得机组成员同意后,还是向前试了试,发现实在不可行,才不得不采用小速度原地缓缓掉头……后来,被困游客在被地面突击部队成功解救后说,这架蓝白色迷彩的直升机是他们看到的唯一一架飞进那道山谷的飞机。
因为救灾期间任务繁重,灾区上空的飞机来往频繁,搜救团一大队队长、一级飞行员刘继斌一次率机组飞往清平乡执行任务,在准备进入一个山谷时,突然看到前方一架直升机迎面而来!这个时候考验的就是冷静和技术,只见两架飞机相互调整方向,成功避让!
40多天的分别,让亲情也变得更加可贵。沈德海副团长告诉记者,他的儿子在武汉雷达学院上二年级,前不久给他写了一封慰问信,让他这个老爸特别高兴;刘继斌队长则特别想回家“奖励”儿子,这次期末考试正上二年级的儿子刘一可得了“双百”……眼下,还有更多的官兵家属在期盼。
搜救团现仍有4架直升机继续坚守在四川灾区执行任务。这次抗震救灾创下了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大规模出动、第一次远程转场、第一次在高山峡谷执行任务、第一次大强度滚动飞行。截至昨日,搜救团的抗震救灾直升机已起降400架次,飞行时间380个小时,抢运伤病员、救灾人员等800多名,空运物资120多吨。
快报记者 郑春平
■相关新闻
8岁孩子
要学郎铮懂感恩
抗震救灾图片在宁展出——
8岁孩子
要学郎铮懂感恩
“看到那么多的照片,让我再一次重温当时的感动和痛惜……”“解放军叔叔太伟大了”……尽管四川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但在昨天由江苏省委宣传部和新华社江苏分社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抗震救灾大型新闻图片展”上,定格在一幅幅图片上的地震现场真实画面还是让观看者心情跌宕起伏,难以平复。
在经历了最初的震撼、感动之后,很多人也从图片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一位8岁的孩子说,她要学习“敬礼娃娃”郎铮,从小就懂得感恩。
快报记者 陈英 文 施向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