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臂求生?
零利润坚守?
最近,在江苏省吴江做了20年纺织生意的沈玉林终于下定决心,卖掉两个纺织厂,只留下贸易公司自己经营。而在绍兴县平水镇,美琦提花纺织厂老板余美琦正在为要不要接单而犹豫。“接了等于白忙活,甚至亏本,但不接单子就只能放假了。”她说,镇上有40多家纺织企业,绝大部分情况都差不多,有的已经放假两个月了,工人领300元的生活费,而大部分都只开一部分的机器,勉强维持着。
吴江市与绍兴县年产纺织面料均达100余亿米,都是中国最大的纺织基地之一。记者在两地调查发现,在人民币升值、原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上升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下,绝大部分纺织企业已经处于“零利润”状态,甚至已经出现一些企业正以卖掉工厂或者机器等方式求得生存,而“断臂求生”或许正是长三角甚至整个中国纺织业在困境中加速优胜劣汰进程的写照。
不少贸纺企业“断臂求生”
沈玉林算了一笔账:贸易公司去掉税金、工资、银行利息,大约有3%~4%的利润。而生产工厂,几乎没有利润,要是出现一点点质量问题,造成损耗,他就得贴钱了。
这仅是计算是否盈利的问题,而生产是否能延续也是个大问题。沈玉林说,由于没钱买原料、没钱付应付款,他认识的一些小老板,“已经跑掉了”。
在吴江市盛泽镇,江苏世佳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的门卫师傅告诉记者,这里已经不再是织造工厂,老板在另一处新建的厂房也闲置了。该公司副总经理汪勇说,与沈玉林一样,他们现在也主要做外贸。
“3年前投入了700万买了96台织机,加上400万的流动资金,总计投入是1100万,总体算下来,每年赚个150万,3年就是450万,看上去还不错,但是卖掉时,织机只卖了300万,全部算下来,三年投入1100万只赚了50万,还不如银行利息呢!” 汪勇告诉记者。
“而这仅仅是算了直接成本,其他包括厂房、机器这些一次性的投入,都没算,平均下来,以前毛利有15%,感觉还不错,现在毛利10%了,如果算上折旧,几乎没有人赚钱。”汪勇的公司每年的销售额约5000万,他说在盛泽3000多家纺织企业中,有1/3左右处于这一规模。有人预言,按照目前的情况,像这样类型的工厂,起码要停掉一半。
交易市场从未有过的冷清
位于浙江绍兴的中国轻纺城,是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2007年市场成交额达300多亿元。
如今,新老市场都冷清至极,等待活儿的板车师傅一排排地躺在车上睡觉,一些铺面还开着的老板干脆聚在一起打起了扑克。
临街一家拥有40余平方米铺面的陈姓商户说,自己还是在一周前接了一笔2000米的蕾丝布料生意,客户选中的布料价格只肯出4.5元/米,而几年前还可以卖到13元/米左右。“现在每米差不多只能赚一两毛钱,最多三四毛,更可怕的是现在没有客人,连这样的单子都很难接。”另一位布料商愤愤不平地说,用“跳水价”“跳楼价”来形容几年以来的布料价格走向一点都不为过。
来自上海黄埔区路清布行的负责人林小勇是为数不多的客户之一,从1994年就开始做布料生意的他说,现在是他遇到的最坏行情。他需要采购一批职业装所需的毛料布,最后他选择了自己的老客户,谈定每米采购价19元,“我也知道,他基本上也没什么赚头了,但我们也很难”。
市场旁,一位来自河南信阳的人力三轮车师傅也抱怨说:“现在人民币升值,客人都不来了,害得我们也没生意。”他说,自己在市场附近拉车已经近十年了,还从未见到市场这么冷清,“以前人都走不通”。
在全国著名的盛泽东方丝绸市场,已经可以看到一些铺面关门转让。而不论中小企业还是规模型企业,几乎都存在积压库存的情况。
织造企业零利润坚守
吴江市纺织协会秘书长蔡艳华说,现在大多数企业都在苦苦支撑。“长单是大企业的命脉,现在好企业也是不敢接长单,在电价、染化料价格猛涨,以及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接单子就意味着亏本!而短单子利润也很薄!企业压力很大!”她说。
在盛泽和绍兴,最终做成品的纺织企业很少,大多是化纤类的织造企业,这些企业利润点比较单一。如此计算,在剩下的利润中,还要消化环保成本、工资增长、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因素。这里还没算上厂房和机器折旧的成本。
浙江省工商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浙江省有2/3的纺织企业平均利润只有0.02%。原材料继续上涨,涨幅在10%左右,产品上涨仅2%,利润空间已被压缩到了极限。
在同行看来,那些卖掉的企业实际上就是倒闭了,“你看报纸上,老看到拍卖工厂,不是倒闭是什么?”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批发商表示,不过他也认为“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行业”,虽然现在苦苦支撑,他仍然愿意相信,只要熬过这一阶段,将来会迎来转机。
快报记者 陈刚 吴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