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7年6月到今年5月底的12个月时间内,上市公司高管累计抛售所持公司股份的金额高达32.16亿元,是买入金额5.81亿元的数倍。为了收益的最大化,一些上市公司高管不惜违规从事短线交易,更有不少高管通过辞职以求尽快变现自己的持股。但随着监管篱笆的越扎越紧,上市公司高管持股过程中的不和谐现象有望逐步减少。
一年来套现变现超过32亿
根据交易所提供的上市公司高管股份变动数据,从2007年6月到今年5月底的12个月时间内,上市公司高管及其直系亲属累计抛售所持公司股份的金额高达32.16亿元,且抛股变现的力度在今年前5个月达到最高峰,这段时间正好是沪深股市下跌最为猛烈的时候。由于高管辞职之后是否抛售股份无需再进行申报,因而大量高管辞职形成的实际变现金额还要多得多。
卖股金额数倍于买股金额
在抛售32.16亿元股份的同时,上市公司高管增持股份的金额约为5.81亿元。也就是说,抛股变现金额是增持金额的数倍。在上市公司高管增持的股份中,部分属于股权激励的“被动”增持。其中,沪市涉及1679488股,合计金额约0.3亿元;深市主板和中小板分别涉及5707500股和5167920股,合计金额均约0.22亿元。此外,沪市还有公司高管因参与增发而增持的2427528股,涉及的金额约为1.06亿元。
买卖过程出现两大不和谐
不和谐之一:时点掌握令人叫绝。2007年11月12日,一家上市公司的周姓副总裁在距离9月4日卖出1万股公司股票不足6个月后又以47.47元均价再次买入股份,这个买入价比当初61元的卖出价低了约22%。61元的卖出价非常接近该公司股票62.10元的历史最高价,而且公司股价自周姓副总裁卖出股票两天后连拉6根阴线跌至50.90元。随后,这家公司在菲律宾惹上的一桩官司浮出水面。值得注意的是,这位周姓副总裁卖出的1万股占其当年度能够出售股份的41.77%。来自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07年以来,深市主板市场中共有39家公司的40名高管因短线交易行为而触及相关规定,绝大部分高管往往将难言的巧合解释为“误操作”。
不和谐之二:离职卖股成风潮。通过辞职加大变现持股的力度,已经被部分上市公司高管当作了“时尚”,如三花股份原副总裁、董事任金土和董事王剑敏、思源电气原董事杨小强。由于高管辞职之后是否抛售股份无需再进行申报,大量高管辞职形成的实际变现金额可能要远高于32.16亿元的净卖出金额。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高管通过辞职获得了加快变现持股的机会后,又很快到另外一家上市公司担任高管,从而再次获得了令人艳羡的高薪。
快报记者 陈建军
■记者观察
高管变现越来越受限
对于上市公司高管们买卖股票的行为,监管的篱笆正在越扎越紧,这主要体现在监管细致、处理迅速和让违规者得不偿失等方面。
中国证监会对粤富华副总裁李际滨“涉嫌违法买卖股票”进行立案调查,就直接体现了监管部门的监管细致。
对违规买卖股份的高管进行迅速处理,在对中视传媒董事庞建的处理上表现得较为明显。今年5月庞建连续买卖中视传媒。上海证券交易所立即注意到了庞建的账户“异动”。十多天之后,庞建失去了中视传媒的董事职务。
宝新能源副总经理张剑峰巨额股权激励成泡影,则是上市公司高管违规买卖股票得不偿失的一个典型。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上市公司高管违规买卖股票的可能性正在受到进一步的制约。中央纪检委全体会议今年1月14日通过的全会公报中指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不准利用企业上市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定向增发等过程中的内幕信息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
深圳证券交易所出台的中小板上市公司高管减持股份的规定,则进一步限制了离职高管变现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