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子监内的进士题名碑资料图片
又到高考揭榜时,就在市民为今年的“才子状元”花落谁家而津津乐道时, 昨天,南京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馆长周道祥和南京地方志专家陈济民说,明朝初年在南京举行过多次全国考试,也出了不少状元。朱元璋为了鼓励考生勤奋读书,考出好成绩,还在国子监特别竖立了“进士题名碑”(俗称“状元碑”),江南贡院将复制14块“进士题名碑”。
清代一半状元出自江南贡院
“在持续了1300多年的古代科举考试中,共产生了800多名状元,但由于一些原因,文字可考的只有736名,他们的名字如今被刻在了江南贡院大门口东壁新制的‘中国历代状元名录’石碑上。”周道祥告诉记者,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起初占地不大,后经明、清两代不断扩建,鼎盛时期规模居全国各贡院之冠,它的面积是朝天宫的10倍,房间是故宫的3倍,号舍20644间,比第二大贡院———顺天贡院(北京)多出1万多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集乡试、会试于此。永乐年间,京师迁往北京后,明清两代仍作乡试考场。仅清一代,科考共举行了112科,其中在江南贡院乡试中举, 后经殿试考中状元者江苏籍49名、安徽籍9名,共计58名,占全国状元总数的51.78%。
14块“进士碑”曾立在南京国子监前
地方志专家陈济民告诉记者,洪武二十一年廷试,南京国子监监生任亨泰廷试第一。明太祖朱元璋十分高兴,当即诏谕翰林学士、国子监祭酒宋纳“给予褒赏,由其撰题名记,立石监门”。这就是由明及清竖立“进士题名碑”的由来。 曾有记载称,明清两代新科进士在第四名(即“传胪”,它是殿试名次,状元、榜眼、探花以下,其第四名即进士二甲第一名)之后,都由礼部出钱刻石立碑于太学。明永乐十八年以前的题名碑在南京。由三年一科考推算,南京应有14块极为珍贵的“进士题名碑”,可惜现在都不见了。
“当时的南京国子监可大了,包括成贤街、四牌楼、东南大学、市政府这一大片地方,这些碑过去就放在国子监门口,当国子监师生每每走过碑前,都不由自主地驻足观看,无不深受激励。” 周道祥透露说,他们打算通过查阅资料,把这14块“进士题名碑”复制起来,并竖立在江南贡院的遗址上。
快报记者 项凤华
江苏人文武兼修,曾出过22位武状元
昨天,南京武术家、南京收藏家协会理事范克平说,很多人都认为“北方多豪杰,江南多才子”。其实不尽然,从唐朝至清末大概有284名武状元,江苏就有22位。
南京三元巷因他得名
尹凤这个状元比较传奇。他是明朝时候的南京人,很早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境不太好,但却特别懂事。嘉靖二十五年,他中武举乡试第一名,次年又中武举会试第一名。因为当时没有举行武举殿试,所以会试第一名即为武状元。这样,尹凤便“连中三元”。
尹凤后来功劳也十分显赫,他讨平了海盗许朝恩,还出海抗击倭寇,擒斩260人。这个状元为官也很清正,他执掌守卫之职多年,查防严密,对贪官和财宝都远远躲避。
尹凤的事迹为南京人津津乐道,尤其是和他比邻而居的邻居们。于是尹凤所居住的巷子被命名为“三元巷”。 听居住在三元巷的老人们说,很多年前,不少娶亲的花轿首先要经过三元巷,以图“连中三元”之吉。
叫文质偏偏当了武状元
现在家长都喜欢为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孩子大摆宴席,而在古代,最大的排场就是皇帝赐宴。文举为鹿鸣宴,武举为鹰扬宴。据古书记载,江宁人文质考取武状元时,官员们一路敲锣打鼓,用绸缎大红花迎接他,然后他骑着高头大马,在街上逛了一圈,皇帝还特别赐“鹰扬嘉宴”。文质深得皇帝的信任,一直做到锦衣卫都督,死后得到“昭义”谥号,能得到如此殊荣在武状元中不多见。快报记者 项凤华
链接:江苏22位武状元
唐朝:员半千
宋朝:朱嗣宗、刘必成
明朝:许泰、周乾、章黼、尹凤、袁士、文质、董永燧、解元、叶允武、陈大猷、黄钺、张如兰、徐国全
清朝:于国柱、林本直、贾维鼐、杨谦、刘荣庆、刘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