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8版:民趣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河北蝈蝈 “高歌”南京街头
· 认种“我的菜园” 500元一包到底
· 小朋友 来海底隧道“野营”吧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6 月 25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河北蝈蝈 “高歌”南京街头
  盛夏还未到,蝈蝈的叫声就已在南京城响起。昨日,记者在南京的闹市区看到已经有人在叫卖蝈蝈。然而,这些装在笼子里的小精灵,并非是南京本土的血统。来南京街头叫卖的“蝈蝈帮”,大多来自河北保定。

  南京街头出现蝈蝈叫

  昨日中午,在汉中路上,传来一阵“蝉鸣”。哪来的“知了”?记者循声望去,原来五六个中年妇女正背着草笼在叫卖蝈蝈。这群人是来自河北保定的“蝈蝈帮”,每年夏季便在全国各地叫卖。他们的行头很特别——两三百个装着蝈蝈的草笼拴成一串,用一根竹竿挑着,蝈蝈的叫声吸引了许多孩子驻足。

  今年蝈蝈成本高于往年

  一位姓李的小贩告诉记者,南京市场上的蝈蝈大多来自河北保定,不过这两年蝈蝈明显少了。“货难进啊,进价也高。往年蝈蝈的成本价只有一块多钱,今年就涨到了两块多。”而现在上市的蝈蝈价格一般是5元一只,盛夏时每只售价只有3元左右。

  另一个小贩说,他手上的蝈蝈都是自己养的,由于人工繁殖成本稍高,所以没有养太多。“蝈蝈的成长一般需要30天的孵化期和30-40天的成长期,当初花了几千元的成本,希望能够尽快脱手。”

  此外,由于南京人喜欢在夏天养蝈蝈,饲养一个夏天,到秋天蝈蝈自然死亡,所以购买者不会在笼子上花大价钱。因此,现在他们卖的蝈蝈笼,都是用篾片编的,非常简单,成本只要几分钱。

  南京本土蝈蝈身影很少见

  市民朱先生是一位“蝈蝈迷”,每年夏天他都要养蝈蝈,听着蝈蝈叫睡觉。但是,朱先生养的蝈蝈都是在市场上买的,他说,在野外很难得看到南京本土的蝈蝈。

  专家告诉记者,的确,南京人要想找到本土蝈蝈比较难,因为蝈蝈一般都生活在荒山野岭的杂草中,而且土壤必须干燥才能越冬,而南京的土壤比较湿润,冬天蝈蝈过冬的时候容易感染上寄生菌,因此不容易存活。

  南京农业大学的昆虫专家告诉记者,在中国南北温度变化不同。南方春夏暖得早,北方暖得迟。南京首批蝈蝈早在端午节就出现了,称“夏叫”,鸣声弱,体小色淡。北方蝈蝈成虫出来的时间较晚,一般要到6月下旬或7月初才能听到“夏叫”。快报记者 安莹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