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讲台二话不说,把自己一阵猛夸,望着台下整天在一起嘻嘻哈哈的同学,还真有点不好意思。不过,想当三好生,这一关必须得过。昨天下午,南京一中高二(4)班评选三好生。与以往不同的是,参评人必须先自荐,还得面对同学和老师的当面“发难”。
上台自夸得大方
夏迪有点扭捏地走上台,手里拿着张小纸条,不时看上两眼。“讲讲我的贡献吧。我当劳动班委,把卫生环境搞得不错。现在水池也不脏了。我当化学课代表,能很快把本子收齐。自己出题给大家做。我的人际关系不错,跟大家都很好。用句经典的话说:我是老师的小帮手,同学的好伙伴!”说完这段话,夏迪一溜烟跑下台。主持人随即“发令”:大家讨论讨论,认为夏迪同学怎么样?
48个同学分成八组,围在一起窃窃私语,商量过程中,不时有同学跑上台说两句,对夏迪“评头论足”一番。
“夏迪上课跟老师互动很多,能调节气氛,有时候也会过头。他做题有些粗心,不过态度不错。请大家投他一票。”同学上台给夏迪拉票,却没有一味猛夸他,缺点和不足也摆了出来。还有同学感谢夏迪为大家出的化学“每日一题”,帮大家提高了成绩。
别看夏迪“自夸”时有些不好意思,但在另一位同学参选时,他上台帮忙拉票就显出“搞笑”本色,说对方还是不错的,在自己的领导下有所进步。
一边当选手、当“亲友团”,一边还要忙着当评委。48名学生中有15人自荐参选三好生,个个都要“身兼数职”。有的人边看别人的演讲,边修改自己的讲稿,还得想着当亲友团怎么发言。
优点缺点,听老师怎么说
第一批七个人“自夸”完毕。语文老师陈来香作为教师代表团代表隆重登场。“马婧,每次在语文课上都能看到你专注的眼神;夏迪是我以前学生的表弟,他是个可爱的同学,没有他在,课堂就没趣了;张书轶对《史记》的了解让我吃惊;王晨,我的语文课代表,我当然要给你投全票,你读书几乎把老师都要感动哭了。”陈老师诗化的语言和点睛式的评语把每个人的个性概括得非常生动。台下的小评委听得直点头。
同学投票只是第一关
听完演讲,拉完票,十五名参选者就要接受所有同学的选择了。每人的选票要过半才能初步“当选”。学生评委们一人拿到一张用来投票的答题卡。每个参选者都有一个代号,想选谁,只要在代号旁的A选项上打个钩就行了。投票结果很快出来了,过了半数的有12人。班主任张亮说,当选者有一个共同特点:全都特别热心为同学服务,人缘好。
他们都能当三好生了?答案是不一定。还要看班主任、各科老师的意见,还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绩方面,如果体育没达到75分以上,坚决刷掉,不少人成绩很好,人缘也好,就因为体育不达标不能当选。对文化成绩的要求不是特别苛刻,但也要求能达到班级平均分以上。最终每班的三好生数约占班级人数的20%-30%。
参选者给自己“画像”
“传统的三好生评比,参选者没有即时的发挥,没有相应的评价,是被动的。现在,你必须主动‘推销自己’才有可能当选,不但要敢于‘自夸’,而且还要敢站在台上让别人评价。”高二年级组长、参与三好生评价改革研究的李昱蓉老师说,以前,班主任的评价占主导地位,学生能否当三好生,与老师的个性喜好有密切关系。老师给一个班几十人“画像”,是否画得像要打个问号。现在把参选者请上台,给自己“画像”,与评价者互动,能起到真正的评价作用。
快报记者 黄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