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QFII“成功抄底中国”的说法现在可能需要重新评估。
根据本报的统计,自4月1日至6月19日,QFII机构经常出没的营业部净买入沪市A股211亿元。上述投资的平均成本在上证指数3423点左右。若上述持仓数据能够反映QFII投资情况的话,则QFII自4月以来的大额买入累计浮亏已接近600个指数点。
市场“神话”成空
如果投资者有记忆的话,一个月前市场最热的新闻焦点就是所谓“QFII先知先觉,百亿资金抄底A股底部”的新闻,围绕着QFII如何神奇、投资盈利如何丰厚,以及相比之下境内投资者如何被轻易“轧空”,整个市场一时间沸沸扬扬,莫衷一是。
然而,仅仅过去一个月,这个说法就到了不得不修正的时候。
根据本报获得交易数据显示,自4月1日至6月19日,QFII交易最为活跃的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累计买入上市公司A股310亿元,卖出148亿元,净买入162亿元。
其中,中金上海席位净买入额最大的4个交易日分别是4月2日(净买入29.5亿元)、4月3日(净买入24.3亿元)、4 月7日(净买入15.2亿元)、4月8日(净买入27.2亿元)。上述买入的价格区间在上证指数3300~3600点一线。
累计4月1日至6月19日的交易日,中金上海淮海中路、申万上海新昌路等营业部的总买入量超过410亿元,净买入量超过210亿元,平均建仓成本超过3400点(上证指数),与截至上周五上证指数的收盘点位相比浮动亏损近600点。
金融股净买入多
另外,相关统计显示,最近两个月内,QFII净买入量最多(也可能是浮亏最大)的个股主要集中在金融股上。
以中金上海淮海中路的操作为例,累计净买入量最大的个股依次为,中国平安(净买入26.7亿元)、兴业银行(净买入15.2亿元)、中信证券(12亿元)、建设银行、大秦铁路、招行、工行等。其中,中国平安的集中买入区为4月15日~4月25日,均价在55~60元一线,浮亏10%以上。
兴业银行的集中买入区在4月17日以后两周,期间成本在35元均价左右,浮亏超过30%。中信证券的集中买入区在4月2日以后两周,均价在28元一线,浮亏10%。
值得注意的是,QFII在市场暴跌后的上周,对于上述重仓股都有追加净买入的操作,对于金融股的未来表现出相当的信心。
一些人士认为,最近两个月QFII的投资方向和策略并没有动摇,对其的评价可以留待继续观察。倒是部分市场评论对其评价“变脸”得厉害,令人瞠目结舌。
快报记者 周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