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现代快报2008-5-12四川大地震图片展——“历史,在我们的眼中定格”在正洪街广场举办,很多市民撑起了伞冒雨观看,关注的眼神始终没有离开过图片,大家又一次深深地被同胞们守望相助的行为所感动。
今天,当您路过新街口正洪街广场,不妨停下脚步,看一看快报的地震摄影展。摄影展以快报摄影记者最真实的现场记录为主。一个个凝固的瞬间或动人心魄,或感人至深,或触目惊心……
一幅幅图片就是被定格的历史,我们的心被照片刺痛,也被照片感动,不少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也悄然改变。
暴雨挡不住市民热情
周六凌晨4点,中华第一商圈新街口。暴雨如注。在附近写字楼加了一夜班的薛先生匆匆路过正洪街广场。一夜之间多出的三个巨型展板吸引了他的注意。“它们一字排开,气势很大,一幅地震中受伤的孩子图片吸引了我。”薛先生说。而这由工作人员凌晨4点冒雨搭建的三个长达10米的巨型展板,就是“快报地震摄影展”,展出的都是快报新闻人40多天以来最真实的现场记录。
“只用了三天我们就把它赶制出来了。用的是最好的基材,能够最大程度地显色,还原新闻现场。”负责搭建的南京优胜力营销策划有限公司的志愿者告诉记者。
扭曲的桥梁、垮塌的房屋,还有后方紧张的救援、灾区孩童的动人笑靥、广角长焦的相互切换……在紧张的一线采访中,快报记者用相机记录下的瞬间冲击着每一个观者的眼球。很多市民都表示,没想到在新街口逛街时还看到这些最真实鲜活的图片。
早晨9点,雨越来越大,瓢泼大雨将所有人从上到下淋了个“透心凉”。但即便如此,记者在现场看到,仍然有很多人举着伞凑近展板,凝神仔细观看,还有人拿起手机拍下有纪念意义的照片留存。由于上午雨势颇大,本来打算设在看板前的签名横幅挪到了有遮雨篷的休闲座椅区,但市民们还是主动来到横幅前签名,不断询问摄影展的举办细节。
本来新街口黄金商圈周六的活动展位非常“吃紧”,但本报这次举办的纯公益地震摄影展,在新街口商圈里掀起不小的热潮。主办方负责人告诉记者,昨天一天的展览中,大约有上万人次在展板前观看。一幅幅震撼人心的新闻图片将每一个观者直接带进了紧张的现场。
“现在看了图片还会心痛”
雨时大时小,上午一直没有停过,但展板前始终都有市民在观看。记者发现了一对忘记带伞的祖孙,小孙子抓着爷爷的手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认真看着每一幅照片,雨下大以后两人就到旁边檐下避一会儿,等雨小了再回来继续看。
记者发现每一个观看展览的市民脸上,表情都是凝重的。这儿没有喧嚣,没有嬉笑,能听到的只有淅淅沥沥的雨声。
在一幅灾区小学生合影的照片前,市民刘女士领着上一年级的女儿看得特别仔细。“这是小伙伴们去年儿童节拍的照片,他们只比你大几岁,可是地震后很多小朋友都不在了。”刘女士指着合影中孩子们的笑脸轻声地告诉女儿。8岁的女儿紧紧拉着妈妈的手,睁大了眼睛看着照片中的小朋友。
“地震中失去了很多孩子,有的和我女儿差不多年龄,每当看到灾区孩子们的照片,我都会特别心痛,直到现在还是如此。”刘女士告诉记者由于怕孩子接受不了,她有意识地不让女儿看比较悲惨的地震照片,而是让她看了很多灾区小朋友微笑的照片和全国人民捐款、祈福的图片。“一方面是想让她珍惜现在的生活,另一方面是让她从小学会帮助别人,懂得在别人困难时献出爱心。”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地震中很多催人泪下的图片,让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我学会了珍惜,和同事、邻居之间的矛盾现在都没有了,以前斤斤计较的小事情也看得特别淡。”吴大姐在横幅上签完名字后告诉记者,地震后的自己好像开始了另一种生活。
四川少女:南京人太好了!
上午9点,一名少女冒着细雨站在展板前,很仔细地把所有图片看了个遍,最后还情不自禁地抽泣起来。
据了解,她叫黎虹,来自四川灾区。她告诉记者,地震时她正在洗衣服,父母拉着弟弟跑了,没来得及带上她。至今,她也不知道父母的下落。6月12日,她一个人辗转来到了举目无亲的南京。
“南京人太好了。”黎虹说,虽然父母没有带她一起逃命,不过她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到了南京火车站,大家一听她操着四川口音,身上分文没有,纷纷对她伸出了援助之手。有人给她买吃的,有人给她现金,让她有了生存资本。
靠着大家的帮助,她顺利维持了这段时间的生活,如今她已经在安德门附近一个小酒店找到了一份工作,月收入900元,已经能维持生计了。
昨天,她刚好休息,就乘车来新街口逛一逛,刚好碰到快报在做四川地震大灾大爱图片展览活动,便情不自禁走过来看了。她的泪水中不仅有伤心,更多的是感动,“你们都是好心人,为了帮助我们重建家园,做了这么多公益募捐活动。”
[预告]
接下来,快报摄影展将走进南京众高校,第一站于明天(23日)到达南理工。有兴趣的市民请关注本报近期的报道或者登录江苏都市网(www.js.cn)查询时间和地点。
实习生 李胜华 见习记者 单纯 快报记者 钟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