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中国江苏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八旬兄弟院士从医六十周年
· 南京公交招标初评 大金龙和宇通胜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6 月 21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八旬兄弟院士从医六十周年
坚持每周上门诊,每周做两三台手术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一幢褐红色四层楼古朴端庄,顶楼的两头竖立着两块醒目的牌子——全军普外研究所和全军肾脏病研究所。小楼的西边普外研究所所长是哥哥黎介寿院士,东边肾脏病研究所所长是弟弟黎磊石院士。兄弟俩同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

  昨天,是兄弟俩从医60年的日子。一心想着病人,为了救病人可以将自己的一切利益不予考虑,这是两位老人留给学生的精神财富。现在虽然两人都已年过八旬,但仍坚持每周上门诊,每周坚持做两三台手术,每周上病房指导查房,和患者交流、谈心。门诊、手术、查房、教学“四点一线”,这条路,兄弟俩整整走了60年。

  黎介寿:全世界研究肠子时间最长的人

  昨天一大早,黎介寿院士就来到医生办公室,与专家们一起,为转入医院治疗的四川灾区危重伤员会诊。随后他在手术台上又连续工作了两个多小时,丝毫看不出他是一位84岁高龄的老人。正是眼前这位慈祥的老人,成为中国肠外瘘治疗的鼻祖、临床营养支持的奠基人、亚洲人同种异体小肠移植的开拓者。

  时间回到1987年一天深夜,一位因腹腔大出血、全部小肠被切除的小姑娘被抬到黎介寿面前。当时,小肠移植是个世界性难题,黎介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小姑娘离开人世。那一夜,这位专门研究肠道疾病的医生,把自己关在空荡荡的病房里,流下了愧疚的泪水。他横下一条心:一定要把小肠移植这个难题攻下来。

  当时,肾、肝、心、肺等器官移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因小肠内含有大量淋巴细胞与细菌,移植手术面临排斥反应和感染两大难题。攻关的每一步都艰辛异常。仅动物手术后存活24小时这一难题, 黎介寿就苦苦钻研了近一年。每天晚上,他都守在猪圈边,年三十也不例外,人称“猪爷爷”。1992年2 月14日,历经1900多个日夜的坚持,他终于取得亚洲首次猪同种异体小肠移植的成功。

  两年之后的3月12日,他为短肠综合征患者杜新平成功移植250厘米异体小肠,打破亚洲小肠移植 “零”纪录,把中国器官移植推上了国际先进水平。随后,黎介寿又开展了亚洲第一例肝肠联合移植和亲体供肠肠移植,完成了肠功能障碍的系列研究。世界著名外科专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德瑞克对黎介寿说:“你是全世界研究肠子时间最长的人,我们敬佩您。”

  黎磊石:52岁“漂亮转身”成肾病权威

  和哥哥一样,弟弟黎磊石院士(82岁)一上午的时间也安排得满满当当。他带着学生们挨个为住院伤病员教学察访。实验室是黎磊石最钟情的地方,上网、查资料、做实验,是他每天的必修课。

  俗话说“人过中年不学艺”,然而从事了20多年热带病和血吸虫病研究并已拥有权威地位的黎磊石,却在52岁时决定转向肾脏病临床研究。这在当时实在难以理解。黎磊石一语道出心声:“经过这么多年发展,血吸虫病治疗在我国已经逐渐成熟,但肾脏病研究还是一片空白,我要做病人最需要的医生!”

  在今天,治疗肾病的人都知道一种叫雷公藤的名药,但有多少非医学界人士知道黎磊石在雷公藤的发明中所作出的贡献?

  在一次查房中,黎磊石发现一名用雷公藤治疗风湿性关节痛的病人,治疗前存在的合并严重蛋白尿症突然消失了。这个偶然的发现,激发了他的创新灵感。随后黎磊石即开展了一系列基础研究,证实了雷公藤是一种具有独特免疫抑制功效的药物,对肾病治疗有显著帮助。

  但雷公藤也有剧毒,黎磊石不避危险,每天亲口尝毒,有一次他差点晕厥过去。最终他掌握了雷公藤对治疗肾脏病既有效又安全的剂量。

  为了拯救更多肾脏病患者,内科医生黎磊石还顶着压力和非议涉足肾移植领域研究并获得成功,从最初的每年移植十几例发展到突破1000例,黎磊石用20年时间奇迹般地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40年的发展历程。            

  通讯员 龚怡 铭华

  快报记者 安莹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