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与来自不同城市的开发企业交流时发现,人们多是抱着不同的困惑与目的远道而来:对房地产走势判断不明,产品还能怎么做,房地产领域还有什么机会……
这是一场争论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认为,销售不畅与在建、新建项目的上升已成为全国性的地产趋势。其中北京、深圳、广州、南京目前的销竣比均已低于0.7。钟伟认为,如果销售量没有明显上升,那价格调整不可避免。
而在媒体人时寒冰看来,全国大多数城市的房价都应下跌,且一定下跌。他认为,商品房价格是由购买力决定的。在国外,年收入与房价的比一般是3-6倍,美国是2.8倍,在美国工作3年能买一套房。而在中国上海,是20倍,普通市民买一套房要工作几十年。收入与房价严重失衡,则价格比跌至合理区间方休。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的观点是,房地产的走势取决于政策层面继续收紧亦或灵活相对,市场观望情绪上升或下降,以及开发商的资金链还能撑多久。钟伟判断本次市场调整期“约为6个季度”。而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则提出,当你逛售楼处发现没有人时,房价就到底了。
谁能抓住机会?
香港恒隆的陈启宗正是在这一区域分化、物业分化变局的背景下,凭借商业地产入市掳食的践行者。仔细留意即可发现,这位以一句“喜欢拥抱熊市”走红博鳌论坛的香港人,其选择进入的城市,除早期的上海外,几乎以天津、沈阳、长沙、济南、无锡等二、三线城市为主流。
同样引人关注的是香港新鸿基。香港新鸿基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郭炳江一直很低调,直到6月14日晚上台领取“改革3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产品品牌”大奖时,郭炳江才公开宣布,未来3年内,新鸿基在内地投资的项目将占到总资产的30%比重。新鸿基与新世界、恒基以及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并称为香港地产界的“四大天王”,到今年3月,新鸿基内地公司的总资产已达2000多亿,而内地房企总资产突破1000亿元的仅有万科、碧桂园等不多的几家,多数品牌房企的总资产多为数百亿元。而新鸿基、恒隆等港企大举进入内地,将是国内房地产行业真正洗牌、重组的开始。快报记者 杨连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