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志愿者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到四川去,到灾区去, 到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6 月 15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南京民间救援队抗震救灾纪事
到四川去,到灾区去, 到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
  前天,四川省红十字会正式电话通知王卫,“南京民间救援队在这次抗震救灾中表现突出,我们决定将你们的先进事迹上报中国红十字会予以表彰。”

  王卫是南京民间救援队队长。5月13日,他在网络上的“一帖”,催生了南京首支民间救援队。从5月16日起,南京民间救援队先后分3批派出26名志愿者进入四川地震灾区,解救撤离高山群众480 余人, 救治受伤群众270余人,筹集救灾物资 (药品)15 余吨,向 1600 余人普及防疫知识。

  快报记者 刘向红

  5月13日 一“帖”百应

  “西祠第一帖”:跟我走,到四川去,到灾区去,到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

  从广播中听到四川发生大地震的新闻时,王卫正在自己的摄影工作室忙碌,“我的神经猛地跳动了一下,但大脑没有多想,我以为偏僻山区不会有太大的损失”。

  第二天上午,王卫在网上看到一幅幅触目惊心的震后图片时,立即坐不住了,“我的第一反应是找几个伙伴尽快到灾区废墟中救人”。王卫打电话给在西祠胡同工作的好朋友许鹏,不料,两人一拍即合,许鹏还建议在网上招募一些志愿者。

  5月13日中午,王卫“西祠胡同”网站发出了第一张帖,“跟我走,到四川去,到灾区去,到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那里有我们的同胞,有我们的兄弟姐妹在生命线上挣扎……”

  一“帖”百应。帖子发出一分钟后,王卫的电话就一刻没有停过,“十几个小时内就有300多人报名”。王卫始料未及,不得不和许鹏临时紧急磋商,“最后决定组建南京民间救援队,由我临时担任队长”。

  经过对报名者逐一筛选,首批进灾区人员确定为9人,其中年龄最大的是53岁的刘笑欣。“选她时,大家犹豫了许久,主要是年龄偏大,担心身体吃不消。她的优势是从过医,在部队服役过,有野外救援的经历。经过反复权衡,最后留下了她,医护人员对救援队十分重要,一旦发生意外,可以先内部自救”。

  为了能顺利进入灾区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5月14日,王卫让一名志愿者先飞抵四川打前站,联系办理进入灾区的一些必要手续。

  5月16日,南京民间救援队首批人员正式启程。临行前,大家各自到人寿保险公司投了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由于航班延误,到达成都已是晚上,队员们露宿街头。“一些市民见状后,主动送来热水,有的还邀请我们去家里吃饭,这让我们十分感动。”王卫说。

  作为第一支出现在四川省红十字会的民间志愿者队伍,南京民间救援队得到了四川省红十字会负责人的高度重视和信任,并命名为“四川省红十字会搜救一队”,委以“边远山区搜救”的重任。

  5月17日 深入重灾区第一夜

  夜宿安县茶坪,收到紧急撤退短信:“我是四川省红十字会,如果你在安县,立即撤离,十万火急!”

  深入重灾区的第一天,南京民间救援队便遭遇了第一个生死时速。

  5月17日晚上,安县茶坪乡小坝长兴桥一处干涸的河谷。劳累一天的队员摸黑撤回营地,大家顾不得休息,从附近找来树枝,点起篝火,“山里还有一些百姓在向外撤离,点火可以为他们指个路。”王卫说。白天,他们和武警山东消防官兵一起从山里背出100多人。

  夜越来越深,手机没有信号,躺在帐篷里,队员们虽然很困却怎么也睡不着。10点多,干涸的河床上突然传出细微的水流声,大家一骨碌爬起来跑了出去,刚跑到一个山坡上,王卫、许鹏等人的手机几乎同时收到了一条相同的短信:“我是四川省红十字会,如果你在安县,立即撤离,十万火急!”再一看短信发出的时间,已整整过去2个小时。

  突来的短信让所有的队员们都惊出一身冷汗。大家十分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距唐家山堰塞湖不到3公里,“不是要溃堤,就是要地震。无论哪一种,住在四面环山的河谷里,肯定不安全。”王卫分析险情后,命令队员连夜撤出。

  10分钟内,队员们将帐篷收起,所有物品打包完毕,然后借着微弱的电筒光,顺着公路向山外跑。

  经过一座大桥时,队员们发现傍晚救出的一名腿部重伤的妇女还躺在担架上,和她丈夫一起在焦急地等候救护车。队员们一见此情,喊了一声“快撤”,上前抬起女伤员的担架就跑。“当时,女伤员的丈夫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但一开始跑就知道有险情了”。

  大约跑了1公里多,险情开始发生,随着大地的剧烈颤抖,路边的山石和泥土“轰隆隆”从空中飞下,“路的另一边是看不到底的深沟,没有一块稍微空旷一点的可以临时躲避一下的地方。”王卫说,“晚上什么也看不见。当时,我想可能完了,一切听天由命吧。”

  没有退路,队员们都豁了出去,轮流抬着伤员,拼命地向前跑。“深一脚浅一脚,不时有人跌倒,爬起来继续跑。有时候刚过去,后面就滚下一块巨石”。就这样,王卫领着队员一口气跑了近10公里,在凌晨1点多遇到了前来接应的救护车。

  坐上救护车的那一刻,所有的队员都长长舒了一口气,有的不禁潸然泪下。

  5月20日 冒险救出5人

  “出于安全考虑,部队建议我们最好不要冒险进去”。但最终他们找到了5名幸存者

  5月19日午夜,许鹏从部队医院的医生那里得到一条信息,“一位受伤的女孩说,爷爷奶奶在地震中由于腿部受伤,目前还在北川县擂鼓镇的山里,已经两天没有联络上,生死未卜。”许鹏连夜找到受伤女孩的父亲,确认信息后,决定带着队员进去搜救。受伤女孩的父亲为之感动,表示可以带路。

  5月20日,天刚蒙蒙亮,许鹏就带着3名队员上路了。队员们先步行到擂鼓镇,然后再翻2个多小时的山抵达山口。许鹏说,大家不断地翻越巨石,沿着干涸的河道快速前行,中途还遇到一个中型堰塞湖。“带路的受伤女孩父亲说,这里山体发生大面积垮塌,掩埋了100多位群众”。

  路上,救援队员们巧遇一支解放军野战部队从山里出来,“他们比我们早到几个小时,已把受伤女孩的爷爷奶奶以及另一位重伤员用担架抬出。”许鹏说,“给我们带路的受伤女孩父亲,见到孩子的爷爷奶奶,上前抱头痛哭。”

  部队军官告诉许鹏,里面可能还有少数幸存者,但目前余震不断,山体出现大面积深度裂缝,“出于安全考虑,部队建议我们最好不要冒险进去”。

  由于天气异常炎热,3名队员体力开始出现透支,难以继续翻山前行。许鹏不得不让他们先留下,自己则和受伤女孩父亲继续快速进山搜救。一路余震不断,山石滑落的巨响不绝于耳。下午2点多,许鹏终于到达五星村双流2组,“四周一片瓦砾,”许鹏说,“坐在唯一一间快要垮塌的房子里的板凳上,想躲避毒辣的太阳休息一会,突然一阵强烈的余震袭过,整个人险些被掀翻。”

  许鹏不敢再久留,和受伤女孩父亲一起,抓紧时间挨家挨户搜查起来,“我们最终找到了5名幸存者,都没有受重伤。经过反复劝说,他们决定放弃家里唯一值钱的牲口,跟我们向外撤出”。

  再次徒步到山口时,夕阳已经西沉。许鹏突然觉得身上火辣辣的疼,这才发现手臂和腿部多处被灌木丛划破。

  5月25日 募集5万m2雨布

  “我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力气都使出来,但个人的力量有限,我必须找朋友帮忙。”

  在灾区救援,队员们深感物资的紧缺,尤其是药品和雨布。每天救援结束回到帐篷里,大家都要围在一起讨论如何为灾区募集救灾物资,很多人动用起个人资源。

  5月20日晚上,队员何平悄悄走出帐篷,给靖江市市容管理局负责人打了一个求援电话。“这位负责人是我的一位朋友,他不知道我来了四川。”何平说,本来也不想麻烦朋友,但到灾区的这几天,无时无刻不深受触动,“我恨不得能把自己所有的力气都使出来,但个人的力量有限,我必须找朋友帮忙。”

  何平的这位领导朋友得知情况后,二话没说就答应帮助筹集雨布。何平说:“朋友做事效率真高,第二天上午就动员同事捐款6万多元,购买了5万平方米的雨布,并找车连夜将雨布从靖江送到南京。”

  由于雨布重达3.5吨,体积又非常大,飞机无法托运,只能改走陆路运输,何平再次动用个人资源,电话联系朋友帮忙。很快,中外运敦豪公司答应无偿派出一辆大型货车,在南京连夜将雨布装车出发。经过36个小时的长途跋涉,货车于5月25日平安抵达成都。在四川省红十字会办完捐赠手续后,5月31日,这批雨布被送到茂县山区,发放到灾民手中。

  在何平募集雨布的同时,其他队员也在想法设法筹集药品。“因为人在灾区,所有的联系全靠电话,很多募集靠的是个人关系。”许鹏说,“好在朋友们得知我们在做善事,都十分支持,几天内,我们便募集到50箱药品和60个出诊箱。药品运输也是一路绿灯,东航江苏分公司还为我们南京民间救援队专门安排了绿色通道。”

  5月23日夜,50箱药品和60个出诊箱运抵安县中学。24日一早,队员们分头将药品和出诊箱送到安县人民医院、安县第二人民医院、秀水镇人民医院,以及附近的几个村组。

  6月5日 连夜翻越大雪山

  随着上走,天空飘起了鹅毛般的大雪,氧气稀薄,有几名队员出现了头晕、胸闷等症状

  由于茂县物资紧缺,南京民间救援队队员张泳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协调,通过四川省红十字会筹集到1170顶国际救援大帐篷,以及两台6000平方米室外强力灭蚊器,还有一些生活日用品。为了帮助南京民间救援队运输物资,茂县政府派出4辆卡车4位藏族司机,6月5日连夜从成都出发。

  通往茂县的道路还没打通,只能绕路经过小金、马尔康、黑水等海拔4500米左右的高原穿行,大约有近900公里,而且这条路也有局部小规模塌方。 出发前,四川省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要求每位队员必须留下自己想说的话。

  6月6日早晨6点半,车队在往茂县行驶途中,“一辆卡车突然冲入我们的车道,撞上车队的一辆汽车的车尾,好在司机及时采取措施,没有造成人员受伤。”张泳说。

  一个多小时后,车队开始爬越海拔4950米的夹金山,队员们开始遭遇更大的困难。随着上走,天空飘起了鹅毛般的大雪,并很快没过了脚面。由于天气恶劣,氧气稀薄,有几名队员出现了头晕、胸闷等症状,“整个人像被掏空似的,有种飘飘的感觉。”张泳说,“但队员们没有一个人叫苦,都默默地咬牙坚持着。”天黑时分,车队终于翻过夹金山,到达小金县两河乡。

  6月7日,车队行进途中,遇到了90多岁的张明芳奶奶,她的房子在地震中全部坍塌,要步行去泸洲投靠亲戚。她已经在路上步行了15天,15天来,她生活唯一的来源就是靠沿路拾荒、野菜野果充饥,勉强维持着生命。张泳和队员们立即把身上所有的食品都给了奶奶,并对她说,“我们可以把你送到马尔康县城,可我们无论怎么请求,老奶奶都执意拒绝了。”有的队员心里着急,想强行把奶奶背下山,奶奶怎么也不答应,“我们没有办法,给了奶奶280元钱,因为山路上不太安全,担心奶奶被抢,也没有多给。当我们的队员把钱递到奶奶手里的时候,老奶奶突然跪下了。队员们赶忙上去扶起来。”张泳说,“那一刻,我的心里抑制不住一阵难受,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

  车队沿着公路继续艰难前行,于9日下午到达茂县。

  [灾区见闻]

  可怕的

  狗和蚊虫

  到灾区救援最怕的就是生病,尽管队员们个个小心防范,并有2名医护人员天天防疫,但还是遭遇了不测。

  灾区的狗,由于受地震惊吓,见人就咬,仅仅在安县,10天内就有1500人被狗咬伤。5月22日,南京民间救援队分头跟随军队的医疗组进入北川县秀水镇水井村防疫。“尽管我们非常小心,但还是被狗追得到处跑,队员杨清躲闪不及被狗一口咬中,好在穿着厚厚的衣服,没有伤及皮肉。”许鹏说,“当时,杨清被吓坏了。事后,他告诉我,长这么大,逗玩过很多狗,但还是第一次被狗吓住,他开始有些惧怕狗了。”

  相对于狗的乱咬,蚊虫的叮咬更可怕。5月23日,在北川,几名队员身上陆续出现小红点,尽管立即吃药搽膏,还是没能全部控制。25岁的魏迪,身上红点迅速膨胀,变成鸡蛋大的脓包,人也发起高烧。王卫见状,不敢怠慢,迅速将魏迪送到野战部队的医院,“医生确诊为蚊虫叮咬后的感染,必须立即输液。治疗一周后,脓肿才慢慢消退”。

  但魏迪的病目前并没有痊愈,脱掉汗衫,他的前胸与后背满是暗红的小黑点。前天晚上,魏迪又踏上了前往成都的火车。这次,他是带着6名队员前往什邡市一所小学支教,时间为一个月。“本打算迟几天去的,但那边急得很,就顾不得那么多了。”一脸书生气的魏迪乐呵呵地笑着说。为了帮助灾区,他已放弃了不错的教育工作。

  为了带好这支民间救援队伍,在灾区的半个月里,作为队长的王卫处处表现出坚强和乐观,但有一次,他躲开队员,跑到一个僻静处放声大哭。“那是我唯一的一次痛哭,那天是我母亲去世百天忌日,晚上我给父亲打完电话,情感再也控制不住。”王卫说,“母亲在天之灵,一定会理解儿子的。”

  快报记者 刘向红

  我们身边的志愿者

  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江苏省的医疗机构接收了1299名地震灾区伤员。这些伤员来到江苏后,不仅各家医院的医护人员为他们献上浓浓的爱心,而且社会各界人士自愿报名当志愿者,让灾区伤员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

  不愿透露姓名,风雨无阻送“爱心汤”

  昨天南京阴雨连连,但这依然没有阻挡住李阿姨去买菜、煲汤。从南京市鼓楼医院接收第一批伤员开始,李阿姨就风雨无阻地送起了“爱心汤”。

  “每天早上起来就去买菜,回来就是煲汤,到了下午,我就推着三轮车把热汤送到鼓楼医院的爱心病区。”李阿姨说,她这样做没有啥目的,就是想让四川地震灾区的伤员,像在家里一样,在南京也能喝到热乎乎的汤。

  50岁的李阿姨说,地震之后,每次看电视,她都会流泪,就想着如何帮助灾区的人们。她想到四川去,但又怕自己到了那里,反而给救灾添乱,每天都是干着急。5月23日,南京开始接收从四川转运过来的第一批伤员,她听到这个消息后,立马就想办法帮助灾区伤员。“他们住院治疗,一定最需要补充营养,我还是给他们煲汤吧。”李阿姨想到做到,在爱人的支持下,立即开始准备起来。

  一大早,她就到菜场去买菜,鸡、鱼、骨头、肉圆,每天都要大采购一番,“不能光给他们煲一种汤,要换着吃,这样口味才好,而且有营养,所以,我就轮换着煲鸡汤、鱼汤、骨头汤、肉圆汤。”李阿姨说,光买菜每天都要花五六十元,但她从来没有仔细计算过总共花费了多少,她觉得只要能让灾区伤员喝上热乎乎的汤,对于她来说,花再多的钱也是值得的。

  菜买回来后,她就开始了煲汤,“基本上要做一个上午,做好后还要仔细地熬,先大火,再小火,熬的时间越长,就越有营养”。到了下午,一大锅汤煲好了后,她就开始把汤送到鼓楼医院的爱心病房。“几十斤的汤,路上要特别小心,不能快,一快汤就晃出来了。”李阿姨是用三轮车把“爱心汤”送到鼓楼医院的,她家就住在鼓楼医院附近,平时步行到医院也不过五六分钟,但为了不让汤晃出来,她小心翼翼地推着三轮车,每趟都要花上半个小时。

  “40多位伤员,每个人都能喝上一碗,看着他们喝汤的样子,听到他们连声夸赞汤的味道好,我的心里就感到特别踏实,能帮他们做点事情,能让他们有一种家的感觉,我就知足了。我还要一直煲汤送过来,直到他们都康复出院。”李阿姨说。

  当记者询问李阿姨的具体姓名时,她怎么也不愿意说,“我做的这点事情,是微乎其微的,是我应该做的,不值得报道。想帮助灾区伤员的,并不是我一个人,每个南京人都会这么做的,只不过帮助灾区伤员的方式不同而已。”

  18岁的成人礼:当一名志愿者

  “在电视上,我看到地震灾区的救援场面时,特别感动,就想当一名志愿者,为他们做点事情。”昨天,南京18岁小伙子王雨川又赶到江苏省中医院的爱心病房,他从5月29日起,就在这里干起了志愿者。18岁,意味着成人,他用自己的方式,在5月29日生日这一天,用特别的爱迎接了自己18岁成人仪式。

  目前还在一所中专学校读书的王雨川,听说江苏省中医院接收了来自四川灾区的40名伤员,并向社会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就立即到医院报名。虽然医院对志愿者要求有医护基础知识,但是王雨川积极主动要求为病员服务的热情感动了医院的工作人员,医院同意了他的请求。

  5月29日下午,他为四川灾区伤员献血300毫升后,晚上没有回家,直接来到江苏省中医院西六病区,当他听说该院收治的第二批23名伤员中,最小的仅6岁,最大的79岁,许多人都没有家属,急需人员陪护时,立即以志愿者的身份投入了紧张的救护工作。

  “要不是医生打电话到家里来找他,我们还不知道他参加了无偿献血和报名参加志愿者。”他的妈妈说,父母也非常支持他的举动,并把原订的18岁生日宴给退了。他们认为,王雨川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爱心和责任,也证明了他的成长。

  大病过后,她想救助更多的人

  来自无锡的志愿者程军,在地震之后自费坐飞机去四川救灾,被安排去华西医院当了一名护工。后来,她陪同伤员王贵芳来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在王贵芳的家属赶到南京之前,程军一直照看着王贵芳。而在完成了照看王贵芳的任务后,程军的心里还是丢不下在四川救灾时照顾的几名伤员。昨天,记者联系上她时,她还在上海看望她在四川时照顾过的后来转到上海治疗的伤员雷开琼。

  “地震之后,我看到这些报道,看一次哭一次”。心急如焚的程军决定一人自费坐飞机去四川。46岁的雷开琼就是程军在四川当志愿者期间照顾的伤员,来自映秀镇,丈夫是个残疾人,孩子还在上学,雷开琼一直是家里的顶梁柱。在大地震中,虽然家人都没有事,但她家里的房屋全坍塌了,她的一条胳膊受伤严重,医生告诉她胳膊恢复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想到今后的日子,雷开琼悲痛异常,她经常跟程军哭诉:“今后我该怎么办?活着还有什么意思?”程军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每天给她擦身子、按摩,总是不厌其烦。有次,雷开琼月经来了,弄脏了床单,程军总是“不怕脏不怕累”,给她一点点擦拭。程军以前有心理疏导的经验,就常常跟雷开琼聊天,帮她心理减压。几天下来,雷开琼终于笑了,向程军说,“我一辈子从来没有见过你这么好的人!”

  谈起自己当志愿者照顾伤员的经历,程军说:“我一直都在做这些,我不求回报。”其实,45岁的程军曾经是一个患了严重血液病的病人,也一直体弱多病,每年夏天病情加重时,都会住院几次,很多次被从死亡线上拉回。2003年,当时的程军,血小板很低,拖得时间太长已经失去了最佳手术机会,当地医生建议放弃治疗。程军不甘心就这样放弃生命,她缠着医生要求给她做手术,她说她一直用真心对待每个人,上苍应该会眷顾她。最后医生拗不过她,告知程军家人要做好准备,很可能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奇迹出现了,一直做着善事的程军神奇般活了下来。术后,程军终于宽心了,她长叹一口气,她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要帮助更多的人。

  只要他们好得快些,牺牲周末值得

  杜文婧是南京医科大学急诊医学专业06级的学生,为了能在昨天早晨准时赶到南京市鼓楼医院的爱心病房照顾灾区伤员,杜文婧前天晚上就从江宁校区赶到了汉中路的学校本部,住在同校读书的姐姐的宿舍。昨天早晨6:20,她就打车赶到了鼓楼医院的爱心病房,配合医护人员照顾灾区伤员。

  “地震之后,只要看报道,我都要哭。这次,能当上志愿者来为灾区伤员服务,我很高兴,毕竟,能为他们做点什么,能为他们减轻些痛苦。”昨天和杜文婧一同来当志愿者的,还有她的六位同学,她们为骨折的伤员按摩,她们陪没有家属陪同的伤员聊天。

  杜文婧说,来当志愿者,虽然牺牲了周末的时间,却能为灾区伤员献上一份爱心,所以值得。

  通讯员 冯瑶 宁春 守勤

  快报记者 张星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