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达哈诺夫与热卢杰娃
米哈伊尔·科瓦利丘克
大约一个多月前,俄罗斯发生一起震惊全国的科学家“中毒死亡”案:科学院晶体学研究所副所长斯韦特兰娜·热卢杰娃收到一封内装“神秘”白色粉末的信,几天之后就因器官功能衰竭离奇死亡,寄信的新西伯利亚理论与应用力学研究所高级科研员、物理学数学科学博士谢尔盖·巴尔达哈诺夫也因此成了杀人嫌疑犯。尽管随后官方公布的调查强调“白粉”与女科学家之死无关,但媒体却认为其中存在诸多疑点。6月10日出版的最新一期《对话者》周刊对此做了报道。
死亡粉末:
女科学家离奇丧生
物理学数学科学博士热卢杰娃生前并没有多大的知名度,却因同行巴尔达哈诺夫的“致命信件”,在俄罗斯科学界掀起了一场风暴;而现年55岁的“肇事者”巴尔达哈诺夫没想到会“一夜成名”,更没想到一封信能置女同行于死地,自己也因此背上“杀人犯”的罪名。
5月8日,晶体学研究所副所长热卢杰娃拆看了一个寄自新西伯利亚理论与应用力学研究所、收信人为研究所所长米哈伊尔·科瓦利丘克的信封,发现里面有一封巴尔达哈诺夫博士关于纳米技术的信以及一小包不知名的白色粉末。第二天晚上,身体一向不错的她突感身体不适,初步诊断患了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
然而到了5月13日,热卢杰娃病情突然加重,并因陷入昏迷被送到斯克利福索夫斯基急救研究所救治。然而,医生的努力已无济于事——包括大脑、肝脏、肾脏,她的内脏几乎一下全部停止工作。5月17日,她死在了医院。
热卢杰娃的家人怀疑那包神秘的“白色粉末”,他们要求对“白粉”进行鉴定,同时追究巴尔达哈诺夫的刑事责任。然而,有关方面的结论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热卢杰娃死于肝炎,那包神秘白色粉末只是纳米化的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高质量的漆料、陶瓷、轮胎和化妆粉,对人体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俄总防疫医师根纳季·奥尼先科举行新闻发布会,驳斥了热卢杰娃死于“白粉中毒”的说法。库班国立大学校长弗拉基米尔·巴别什科更将这种粉末称为科学领域“重要的新突破”,强调巴尔达哈诺夫的发明将使“纳米粉末”摆脱微量而昂贵的试验室制造,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从而得以在生活中更广泛地使用。
家人不满:
要求展开独立调查
官方结论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争论。热卢杰娃的同事、《晶体学》杂志责任秘书阿莉莎·康斯坦丁诺娃对《对话者》记者说:“一切都发生得太快,以致斯克利福索夫斯基急救研究所医生们什么都做不了。热卢杰娃的两个兄弟分别从英国和美国赶回,准备捐赠自己的肝脏给她。但是,一切都来不及了。”
原本生活平静的莫斯科晶体学研究所,也分成了立场完全不同的两派,并且彼此展开激烈争论:一派相信官方的“肝炎说”,一派则对此深表怀疑,主要依据就是官方解答所有问题的过程实在太快,而这种情况以前从未发生过,例如奥尼先科几乎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宣布“粉末无害”。
死者的亲人就更不能接受官方的解释,并为此坚决要求对事件展开独立调查。热卢杰娃的女儿阿娜斯塔西娅·布特雷姆在接受《生意人报》采访时说:“妈妈的身体非常健康,最主要的是从未得过肝炎,这种说法简直太荒谬了。”
愚蠢之举:
自我宣传弄巧成拙
在热卢杰娃离奇死亡案件中,寄出“致命粉末”的巴尔达哈诺夫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被害人”。事实上,热卢杰娃并不是唯一收到他的信件的人。他把自己的“新发明”寄给全国各地的权威科学家,兴奋地向他们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
《对话者》周刊文章指出,巴尔达哈诺夫这样做的目的,据说是为了进行自我宣传,希望在5月底进行的俄罗斯科学院大会上被补选为院士。俄罗斯科学院主席团工作人员也证实说:“他希望拉到有影响力的院士的选票。”
然而,这种宣传手段无疑是愚蠢的,他为此付出了非常沉痛的代价:现在,他必须向检察机关解释自己的“新技术”,而在5月29日举行的科学院大会上,身陷“致命粉末”漩涡的他最终名落孙山,未能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利益之争:
普京命令引发大钱争夺战
众所周知,纳米技术已经成为科学领域的新宠儿,尽管即使是行家里手都所知甚少,但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它具有可以带来巨大财富的“特性”。至于纳米材料是否安全可靠,则一直是引起激烈争论的话题。
据《对话者》周刊记者了解,热卢杰娃一生都在从事纳米研究,无论是作为学者还是行政工作者,她都是纳米技术领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她与担任库尔恰托夫研究所和晶体学研究所两个研究所所长职务的米哈伊尔·科瓦利丘克关系密切,过去多年一直是他最亲密的同事,现在则是他的左右手。库尔恰托夫研究所被半公开地宣布为“纳米领域的龙头”,而米哈伊尔·科瓦利丘克的侄子在主管国家项目的政府部门工作,儿子基里尔则是商人,利益范围涉及多个领域。
普京4月30日签署总统令,将库尔恰托夫研究所改为国家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是纳米技术和动力学,政府应在4个月的时间里确定研究计划和拨款规模。这个表面看来并不起眼的命令,实际上却是一场“大钱争夺战”起跑令。
考虑到热卢杰娃在纳米领域的地位,她不可能在这项巨大而重要的工作中“靠边儿站”。然而,她的生命在5月17日戛然而止。
值得一提的是,那个致命的信封正是写给科瓦利丘克的,而研究所很多人都知道,由于所长工作太忙,写给他的信件经常由副所长热卢杰娃拆阅。现在,无法知道信封里是否真的装有巴尔达哈诺夫的研究成果,也不知道他的粉末样品是否被做了手脚,变成了真正的“致命粉末”。阿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