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承载了成千上万的中国电视观众的记忆,也承载了上百个演职人员对那段青春岁月的斑斓记忆。本书以贾宝玉的扮演者欧阳奋强的自述,回顾、还原了《红楼梦》这部中国电视剧史上的经典之作的拍摄全过程。
[上期回顾]
张玉屏向王扶林导演推荐了欧阳奋强,刚好王导要到四川选景,就带着邓婕、周岭到了成都,顺便初试欧阳。见面后,王扶林当即决定让欧阳去北京试戏。在北京试完戏后,欧阳回到成都。10多天后,有记者直接找到了欧阳家采访,原来,已经定了他演宝玉。
拍摄《红楼梦》,里面扮演每一个角色的演员都是导演组万里挑一选出来的,作为演员要得到这样的机会并不容易,要在漫长的等待和焦灼的期待之中度日。晓旭也不例外。
全国开始选《红楼梦》的演员,晓旭的一个朋友从《大众电视》上看到这个消息。朋友马上要她写信给剧组自荐。她犹豫了,还是朋友鼓励她直接给导演王扶林写信,告诉王导自己是林黛玉的最佳人选。晓旭觉得不可能,不写。朋友说:“你的外形、气质都接近要求,你也喜爱《红楼梦》,理解林黛玉,就这些也该去试试。”
被朋友这样一说,晓旭便写好了信,还找了一张照片放进信封里面,又把自己刚发表的两首诗剪下来一起放进信封寄给了王导。六天以后,王导回了信,希望晓旭立即去北京面试,但王导做了一次“小人”:食宿自理,如果没有入选,路费不报销。
两天以后晓旭到了,回答了上百个问题,通过了初选,被告知次日见王导。第二天下着大雨,晓旭去了华侨大厦七楼剧组的办公室。王导看见一个苍白瘦弱、一身浅绿色衣裤的女孩子,手里拿着一把滴水的雨伞,他说:“你的情况,白老师、张老师都告诉我了。你来早了,过些时间我们才开始选演员录像,你能在北京等到录像吗?”晓旭说不行,她是瞒着剧团出来的,下午就要坐车回鞍山了。
王导想了一下,就要她留下照片和她写的诗,回家等消息。在晓旭走到电梯口的时候,王导又说:“把你这次来的火车票收好,下次来的时候好报销。”王导这样一说,晓旭当时就觉得自己有了希望。
1984年春天,《红楼梦》剧组派专人去了鞍山,和晓旭所在的鞍山歌舞团签了半年的合同,4月1日晓旭到了北京圆明园成为“红楼”学员班的学员。林黛玉组有三个候选演员,一个是张蕾,一个是安雯(张静琳),还有一个就是陈晓旭。后来这组演员就剩下张蕾和陈晓旭了。张蕾被否定后,又有一个人选是安徽来的王晓洁,是拉小提琴的专业演员,一个文质彬彬、非常宁静的女孩子。晓旭为此很紧张。有人认为陈晓旭比张蕾更理想,素质比较全面,年轻,有诗人气质,惟一不足的是鼻子有点大。
议来论去,林黛玉的人选也没有定下来,最后还有人提议:晓旭的身体比较瘦弱,看上去好像发育不良的样子,可以去演惜春。这个提议被王导否定了。晓旭也曾经问过同屋的人:“我该试哪个角色的戏?”同屋说:“你不应该去试小姐的戏,你身体看上去没有发育成熟。”晓旭不信,说是自己穿的衣服太大,看不出自己的线条。
后来,晓旭和东方闻樱搭戏演宝玉杜撰林子洞的典故那场戏,就是这个录像片段差不多决定了晓旭演林黛玉,就留下晓旭继续排练黛玉的片段,再作最后的定夺。但是录了几次像,晓旭的片段都不理想。
王导对晓旭说:“……这样一个伟大的著作中的重要人物,没有一定的阅历和表演经验的演员是很难胜任的。说实话,我对你很不放心!这次录像是你最后的一次机会,好好努力,全国多少双眼睛看着我们哪!”
东方闻樱说:从晓旭开始排黛玉的片段,就是我反串扮演宝玉和她搭戏。因为一进组就定下我演探春,所以我和晓旭搭戏特别放得开,演宝玉演得还不错;那时找不到演宝玉的演员,头套都是按照我的头形做的,我就说如果实在找不到演宝玉的演员干脆我来演得了。晓旭吧,当时有压力,虽然她外形像黛玉,心里也有感觉,可这感觉她就是表现不出来,她的片段录像一直都不理想,把我给急的。决定她最后演黛玉的片段录像也是我和她搭戏,我演得特别好,把她给刺激了,她也找到了感觉,这下才完成了任务。
因为每天都要排小品、录像,检查准备的片段,这对我来说比较难。晓旭很着急,就来找我,说:“哪有林妹妹不和宝哥哥一起搭戏的?”晓旭这么认真和主动,我当然不能再拒绝了,就一起到山上找到一个环境好、风景好的地方,她把一根竹竿系上纱巾做的纱兜,往肩上一挑,花锄和花兜都有了。晓旭真聪明!我心底暗暗佩服。对了一遍台词之后开始排戏,就是“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排了一会儿我们都发现,彼此都很拘谨,一举一动就像两个木偶一样。
给我们排戏的刘宗佑老师(扮演贾雨村)露出失望的表情,说:“你们没有交流,没有情,知道吗?”晓旭点头看我,像看陌生人一样看着我。我也知道。进组之后,我的片段表演总是被否定,不是交流不上,就是情绪不对,自己心里也说不出那种难受的滋味,很是懊丧。还有,在女孩子面前我从来都是不主动的,何况我和晓旭认识的时间很短,很陌生,怎么才能把宝哥哥和林妹妹的戏演好呢?
在回去的路上,晓旭主动对我说:“人物分析得怎样了?”“正在写呢!”我不敢看晓旭,看着别处回答她。这不对啊,她是林妹妹,我怎么说话不看她呢?我一下意识到了,就回头看着晓旭:“你快写完了吧?”“我已经写完了,因为我对林黛玉太熟悉了。”晓旭确实很像林黛玉,不但外形像,连气质都很像。
她那时体重不到八十斤,我问过她:“你是南方人吧?”晓旭说:“不是,我是地地道道的东北人,鞍山的。”“怎么长得像我们南方人,还特别像江浙一带的女孩子。”她就笑,不回答,很害羞,还有一丝自豪的劲儿在里面。
作为扮演林黛玉的演员,必须要琴棋书画都通晓,晓旭很好学。拍“黛玉抚琴”,黛玉要弹奏一曲《高山流水》向宝玉倾诉心声,不想情到深处,弦断音绝。这是一场韵深意浓的戏,晓旭对古琴一窍不通,我问晓旭是不是要导演找替身拍,她不答应。第二天她就到中央音乐学院找了一位老师要学琴。老师是个女孩子,她要晓旭弹给她听听。晓旭说:“怎么让我弹啊?我一点都不会!”老师睁大眼睛:“你一点也没学过?”晓旭说是。老师惊讶地说:“我学了四年,才像现在这个样子。你从来没有学过,后天却要弹‘流水’?不可能!”晓旭说拍的时候不是要求她全部弹,只弹几个小节就可以了。老师说:“只好这样了,热炒热卖。我弹一小节,你记住,照样弹一次。”
老师把一小节的泛音反复弹了三次,就让晓旭弹。晓旭回忆着老师的动作,断断续续重复出来。老师夸她记忆力不错,给她纠正了手势,又继续往下弹,晓旭跟着模仿,竟然可以连续弹奏几个小节了,把她们两个人给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晓旭说这样死记会忘记,要老师给她琴谱。老师说:“琴谱像天书一样,你能看懂吗?”晓旭得意地说当然能看懂,因为在圆明园培训的时候古琴老师专门讲过怎样看琴谱。老师不信,晓旭照着琴谱弹起来,还不觉得难。这样苦练了整整两天,老师拍着晓旭的肩膀说:“你可以出师了,去吧,可以蒙混过关了!”拍摄那天,我对晓旭打趣说:“架子摆得不错,弹一曲来听听!”她气我:“我不想对牛弹琴!”把我气得转身就走了,看她会不会出洋相。
王导问她:“怎么样,不会穿帮吧?”晓旭居然自夸:“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的,还能错吗?”
哈哈,自我感觉真是太好了。现场的录音机放出“流水”的音乐声,黛玉也开始专心抚琴,我凝神聆听,宝黛的心在音律之中互相撞击和寻求,随着曲子进入到高潮,“啪”的一声,琴弦断了。
“好!”王导抬起头,“没有想到,晓旭还是音乐学院的高才生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