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江苏历史高考卷确实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导致试卷的难度明显上升,包括一些顶尖中学的高三文科学生在内的考生普遍感觉试卷比较难,用学生自己的话说,有的感觉比较艰涩;有的觉得时间很紧,大多数主观题的每一个设问都要认真思考才能理解。可以说,这是江苏省近几年来难度最大的一份高考历史卷。预计平均分可能比2007年要有所下降。
今年的历史试卷有哪些新的特点?从根本上看,主要有:“注重考查学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内容的选择,以课程标准的模块‘学习要点’为依据,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术标准,实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些特点,在2007年11月颁布的江苏省的历史学科考试说明中,就已经作了明确的提示。这三个特点都贯穿一个中心:注重考查考生的学科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
“注重考查学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特点渗透在几乎所有题目中,能力较强的学生反映约有四至五道选择题不容易判断,需要认真思考和推敲。主观题中经济史的一道题,要求考生全面分析比较两种经济模式——市场经济或自由经济以及计划经济,通过对英国自由经济体制、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和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经济-逐步由计划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史实分析,辩证而科学地认识两种经济的优点和不足,如何发挥它们的优点,克服它们的缺陷,有较高的思维难度。
考查内容的选择,以课程标准的模块“学习要点”为依据,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术标准,实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这里的“学术标准”,其实就是学科的科学思维和规范表达。
“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个特点在第一道大题(21题)表现最为突出。该题考查的是中国从古代到近代戏剧发展的历史概况,相关知识在教材中不是重点,且容量很小,仅就教材命题,是难以组合成一道大题。而试卷提供了一定数量的材料,所设问题基本根据材料。
除上述特点以外,从形式看,今年江苏历史高考试卷的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还有表格等,知识和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化,使整个试卷显得生动活泼,可读性强。从内容看,所考内容基本上都是主干知识,比如五道大题中的四道分别考查了中日关系、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方针、北魏孝文帝改革、拿破仑与华盛顿,这都是课程标准中的重点和主干知识。而戏曲史考的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大部分答案是通过对试卷提供的材料分析归纳出来的,虽有点难,但不属于偏题。
注重考查能力和学科素养,有利于鉴别考生在学科学习方面的潜能,把真正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生凸现出来,江苏历史高考试卷的这个趋势是积极的。
化学
难度比去年低
今年的高考题能充分体现新高考的要求,试题新颖,考查的重点与教材和考试说明相一致,注重基础、注重能力,没有难题、偏题,既体现出新高考的特点,又保持了江苏省高考化学命题的连续性,达到平稳过渡的目的。对中学化学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有利于新课改的进行。
试卷结构与南京市一、二模完全相同,考查的知识面广,涉及的化学物质、化学概念较多,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也在预测之中。全卷难度适中,与去年试题相比难度有所降低,符合新高考等级考试的要求。试题虽然表面不难,知识点学生也熟悉,但得高分也不易,部分试题有陷阱。试题得分点较多,考生容易丢分。如多选题中第12、14题容易漏选。试题能充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如:清洁能源、废电池的污染、温室效应、工业生产流程分析、中和滴定的应用、反应产率的计算,注重信息的分析和应用,如第18题温室效应的治理和控制,通过流程图和曲线图的分析来解决化学问题,是一道亮点题,对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
试题对考试说明中新增知识点的考查十分明显,新增化学平衡的计算作为第20道计算题出现,占10分。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的计算、沉淀的平衡在题目中都有体现。第19题有机题没有再考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而是考有机合成路线的分析,考有机物结构式、同分异构体和α氨基酸和肽键,考到教材新增的知识“手性碳原子”。选做题A、B两题难易相近。南京考生选做的《物质结构与性质》题,从元素的推断入手,考电离能大小比较、杂化理论、等电子体、配合物、核外电子排布式,都是学生复习的重点。学生不应感到难,得分不会低。
分析今年的高考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研究考试说明,钻研教材,着重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分析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在夯实基础、培养能力上多下功夫,同时加强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地理
重视地理思维
1.体现新课标理念,紧扣考试大纲,题型结构稳定、题量难度适中,学科特色明显、重视地理思维,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如单项选择题第9题,双项选择题第19、20题,)体现从选拔性考试到等级性考试的平稳过渡。
2.突出考查了学科主干知识,如全球气候变暖、地球存在生命条件、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雨带的移动、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水资源、能源(电力)、粮食问题、酸雨、人口迁移、工业、城市布局等。
3.以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地理学科能力——如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地理解释能力、地理评价能力,充分体现在基础中考能力、在新情境中考能力、在综合中考能力、在应用中考能力的立意。全卷共有21张图,重信息解读强调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综合题27题解决东部电力紧张的对策,28题粮食问题的对策,29题酸雨的防治措施等。
4.关注生活中的地理、时事,如绿色奥运、奥运圣火、沙尘暴3S技术体现地理学科的时代性。而模卷中有的雪灾、地震等未出现。
生物
有些题要拐个弯
一些学生觉得生物卷难,但有关名师在看了完整版试题后认为,题目其实不难,只是强调能力,题目比较新,很多题目要想一想,要拐一个弯,所以有些考生会不适应。
此次生物卷的阅读量比较大,信息量大,图、表、曲线等呈现形式多,与常见题目不太相同。因为阅读量大,考生会感觉时间比较紧。其实绝大部分题目考的是主干知识,如细胞、遗传变异、生态、基因工程等。其中也有些题目对考生的能力有较高要求,是难题,这主要是考虑到高考的区分度。比如说DNA复制一题,内容是复习时讲过的,但因为呈现的题干好像没见过,考生就被题干绕住了。
生物卷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实验考查,考查有没有真正做过实验。有具体的实验操作的考查,也有一些探究实验的设计的考查。如腐乳一题中谈到含水量问题,做与不做实验有很大区别,这是引导大家要做实验而不是背实验。果醋发酵一题也是,做过实验的肯定不一样。
总的来说,此次考试题目新颖,以能力立意,不仅要背,还要有素养和能力。重主干知识,试卷的信息量很大。突出实验考查动手,做过的实验要好答。整体感觉难,其实是有些题难,但不是整卷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