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外面的歌声、掌声,我想这个小学的学生一定很happy吧。既然让我准备了服装,为何把我一人留在教室里,让我如此痛苦呢?外面的氛围很high,而我却不断地哭泣,我甚至想去死……”这是南京市某小学六年级学生晓薇日记里的一段话。
在全校迎六一大合唱时,这个残疾女孩却被独自“遗忘”在教室里心如刀绞。学校很快发现她受到了伤害,特意重新组织了一次合唱,但女孩仍满怀怨恨。
有学生经常嘲笑她
1992年出生的晓薇很不幸,很小父母就离婚了,2003年因为手术失误,她落下终身残疾,一条腿短7厘米,骨头坏死。去年9月1日,她坐着轮椅回到了阔别4年的校园,插班读六年级。
每天看着比自己小许多的同学自由奔跑,她心里很不是滋味。一些调皮的同学有时故意将她的拐杖扔到走廊上,让她一瘸一拐地去捡。上课回答问题时,有同学大声喊:“回答问题要站起来,你不知道呀?”每当这时,她的心里就一阵刺痛。
大合唱少了她一个
六一前夕,学校筹办全校大合唱。考虑到晓薇行动不便,妈妈特地找到老师说:“如晓薇不能参加就让她在家休息一天吧。”
老师说:“没事,她可以参加。”晓薇也很高兴,根据学校要求,让妈妈为她准备了一条白裤子,一顶白色太阳帽,还领回一件学校统一制作的T恤。
晓薇满怀期待,期待5月29日大合唱的日子早点到来。可是那天放学回来后,妈妈做好饭,喊她出来吃,她却躲在房里哭,“妈妈,我心里难过极了,想一个人冷静一会。”妈妈以为她是看电视上的地震报道太伤心,便没多问。
六一那天,妈妈的同事请晓薇吃烤鸭。吃饭时,妈妈说:“你过了两个六一,够开心了吧。”晓薇却说,“妈妈,你知道大合唱那天我为什么回家哭吗?同学们合唱时,我一个人呆在教室里,哭湿了一整盒面巾纸,校长还不让我跟你说。”
知道女儿很敏感,妈妈没多说。6月2日,她翻开女儿的日记,不禁泪流满面。
日记中写满伤痛
5月29日的日记共3篇,清晰地勾勒出晓薇的内心世界。
第一篇题为“被人遗忘的六一活动”:我一点都不快乐,因为我根本没参加这个活动,我一直坐在教室里等到活动结束。谁也没有想起我,特别搞笑的是,我还穿着为活动而买的衣服。所有人都沉浸在欢乐中,谁又想到我这个残疾人呢?外面的氛围很high,而我却坐在教室里不断地哭泣……我甚至想去死。谁也体会不到我那种被愚弄的感觉,剪刀就放在手腕上,只要那么轻轻一划……
第二篇题为“做(作)show”: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回来都用惊异的眼光望着我,班主任满脸疑惑地问:“怎么你没去?”我只是摇了摇头。班主任满脸后悔,大声地责问同学:“就没有一个人想起晓薇?”居然还有人说想起我了。中午,几乎所有人都在议论此事,我感觉很委屈,却一直强颜欢笑。
第三篇题为“弥补”:午休时,有人喊班主任去开会,直觉告诉我,一定跟我有关。果然没错,回来就让同学们打起精神,说下午要再次举行合唱会,还千叮咛万嘱咐要让我参加,还让一个女生陪着我。而我心里清楚,这是一个对我的弥补,我觉得根本没这个必要。下午只是把上午的活动重复了一遍,我看得出活动很随意,而且所有人都很疲惫。大家都心照不宣。我一直笑不起来,我清楚,有些事情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再补救,我的心仍有一道伤痕……
记者昨天来到晓薇的学校,校长说,校方很重视此事,晓薇很特殊,平时就对她关爱有加。合唱时,喊她,她不肯出来,500多个孩子,一时也顾不过来。事后发现对她伤害很深,所以下午又专门为她重复进行了一次合唱活动。
心理专家:校方好心办坏事
江苏省心理咨询志愿者总队队长杨宪生分析,迎六一合唱,晓薇满怀期待,却没能参加,学校为此专门补救,这是出于好心,但事与愿违,其实补救是对孩子更大的伤害。因为晓薇知道,大家都不再是真心去唱歌,只是敷衍,是因为她的残疾才拖累大家,因此,她会有一种做秀感,更增强了怨恨心理。
杨队长认为,对残疾孩子,校方应该在心理上给予特殊关爱,但表面上要视其与其他同学一样,让其感到自己很坚强。只有真诚的帮助,才能帮其树立自信心,才不会伤害其自尊。
(文中人物系化名)
快报记者 赵守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