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汶川大地震·突发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救灾直升机失事19人生死不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6 月 2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救灾直升机失事19人生死不明
  成都军区抗震救灾部队的一架米-171直升机5月31日下午在执行运送任务返回途中失事。失事直升机上共有人员19人,其中机组人员5人,因灾受伤转运的群众及相关人员14人。失事的机组人员是:机长邱光华、副驾驶李月、机械师王怀远、机械师陈林、二级士官张鹏。

  中央电视台记者报道说,搜救人员在四川汶川映秀和银杏附近的断岩山可能已经发现了失事直升机的残骸。指挥部已派搜救人员携照明设备连夜赶赴相关地点。另外,初步判断此次失事不是机械事故。

  记者说,当时失事直升机不是单机飞行,而是两机编队。据另一架顺利返航的直升机机长介绍,当时突然云漫上来,能见度极低,该机型上并无雷达等设备用于导航,必须靠目视。因此,在当时情形下,直升机飞行是非常危险的。两机果断爬升。但在此过程中,邱光华机组失去联系。

  记者并引述专家分析说,前天是农历四月二十七日,是月球对地球影响较大的日子,山谷中的切变风和对流气流会特别强。而这种特殊的小场区气候是无法事先预报的。

  记者并表示,由于初步判断此次失事不是机械事故,所以不会影响其他直升机继续正常执行飞行任务。

  据悉,目前搜救人员有4000多人共34支队伍,他们已展开空中和地面的拉网式搜救。

  羌族机长邱光华还有几个月就要退休

  5月31日23时,当得知成都军区某陆航团一架直升机失踪的消息时,我们顿时蒙住了。

  地面通过空军中继机、各种无线电手段呼叫这架米-171直升机,通过中国移动手机就近呼叫机组人员,从中午到晚上,一连10多个小时,均无回应。

  拥有丰富直升机飞行经验的总参陆航部部长马湘生判断:“凶多吉少!”

  直升机机长邱光华,51岁,特级飞行员,飞行大队长,大校军衔,拥有5800多小时飞行经验,多次飞行过这次执行任务的路线并多次驾机飞越青藏高原。

  作为在这一地区穿梭采访的记者,我们清楚,当地的地形是多么复杂,昨天的气象条件是多么恶劣。

  邱光华飞在最后面,和他一同执行任务的另外3架直升机,有2架在映秀迫降,只有1架返回成都凤凰山机场。

  邱光华,羌族,我国培养的第一批少数民族飞行员,他的家乡就在受灾严重的茂县。他曾一次次飞临自己家乡的上空,可是每次都来不及停下去看看自己的亲人和房屋。

  再有几个月,他就可以在一名飞行员的荣誉顶峰上光荣退休了。然而……

  抢时间,降落时这架直升机发动机没停

  5月31日13时,这架直升机从成都凤凰山机场起飞,运送防疫专家组人员前往理县;

  14时14分,直升机从理县返回,机上除机组成员外,还搭载了4名伤员、3名医护人员、3名警察……

  仅从时间节点上我们就可以判断,直升机的飞行节奏是多么紧张!他们在理县降落时,发动机根本就没有停。

  地震的重灾区,无论是北川、汶川这样的县城,还是映秀、漩坪这样的村镇,全都是在狭长的山谷里沿江河分布。两侧的高山常常海拔在两三千米以上,留给直升机起降和飞行的通道往往只有几百米宽,浓雾几乎每天24小时笼罩着这些在地震前山清水秀的村镇。

  仅仅在大地震发生后几十分钟,这个团的两架直升机就立即飞赴灾区查看灾情。还是这个团的直升机第一个飞抵汶川县城,搭乘这架直升机的新华社记者发回了有关汶川灾情的报道……

  灾区群众眼中的“吉祥鸟”

  “为什么地震发生后40多个小时,直升机才飞进汶川?”

  在一次接受某网络媒体访谈时,针对网友对直升机部队的不理解,我们曾为他们做过这样的辩护——不是我们的直升机性能差,更不是我们的飞行员不够勇敢,而是因为无论是地理、还是气候,都不具备降落的条件。

  一位飞行员曾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我们的牺牲,能多换回几名灾区群众生命的话,那么我愿意!”

  从5月12日到31日,这个团出动直升机上千架次,给数十万灾区群众送去了食品、药品和生的希望,把几千名重伤员从死亡的边缘拉到安全地界。盘旋在空中的直升机,被灾区各族群众称为“吉祥鸟”。

  唐家山堰塞湖的冒死飞行

  搭乘直升机采访,我们多次体验了惊心动魄的历程,最记忆犹新的,是一次去往唐家山堰塞湖的飞行。

  顺着龙门山脉,越往里飞,云层越厚。拥有5000多飞行小时的特级飞行员张茂生驾驶直升机不断拉升,飞行高度达到2500米、3000米、3500米……

  为了使直升机在云层上端飞行,直升机的飞行高度越来越接近极限,随时都有失速坠落的危险。更为让人揪心的是,直升机的结冰报警信号灯已经变红……

  唐家山堰塞湖上空,到处一片白茫茫,根本无法分清哪里是高山、哪里是湖泊、哪里是堤坝……

  “哪怕云层间有一丝机会,我也要钻下去。”然而,老天就连这样一点机会也没有给张茂生。

  直升机在唐家山堰塞湖上空来回盘旋半个多小时后,不得不无奈返航。降落后,张茂生告诉我们:“在我几十年的飞行生涯中,这里的气象和地理条件是最为恶劣复杂的。”

  失事的这架直升机,执行的是运送防疫专家的任务,返回时还要运送重伤员。在道路中断、时间紧急的情况下,只有他们才能给受灾群众带来生命的希望!

  雄鹰折断了翅膀,依然是雄鹰。

  请允许我们,向你敬礼,向着天空!

  新华社记者 曹智

  刘永华 李宣良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