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汶川大地震·奇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8个人,17天,他们斗败死神,赢回生命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5 月 30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8个人,17天,他们斗败死神,赢回生命
  8个人,17天,他们斗败死神,

  赢回生命

  5月28日晚,一架从绵竹市深山起飞的直升机,在广汉空军抗震救灾指挥部临时机场降落。从直升机上走下来8位相貌已经脱形的灾民,他们是绵竹市汉旺建筑有限公司的5名员工和3名民工。他们分别是:袁玉松(工程部经理)、袁连明(工程部管理员)、景全发(项目经理)、谭德昌(施工员)、曹培德(驾驶员),唐天高(包工头)、刘三娃(民工)、汪先生(民工)。

  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时,他们正在深山里检查一座矿山仓库工程。地震之后,山体断裂位移,到处是泥石流无路可走,粮食短缺只能靠野菜度日,但他们在无人区内自救互救,度过了地狱般的17天,终于获救。昨天,记者独家采访了他们的领头人袁玉松。

  8名受困人员正被悬吊拉上救援直升机 新华社图片

  机组人员在确定救援位置 资料图片

  8人最后的二两救命米 张欣 陈泓江 摄

  袁玉松和儿子抱在一起 张欣 陈泓江 摄

  第6~9天(5月17日至20日)

  这漫长的4天,袁玉松和其余7人在平水河原地待命。

  “年龄大的生火煮饭,年轻的去找油找野菜,没有油吃难受。”在附近山上废弃的工棚,袁玉松和别人找到了2两油。“虽然没有盐,毕竟饭里有点油好多了。”

  5月18日,有直升机从空中飞过,袁玉松看到了生的希望,拿起红色的安全帽和破旧的红毛毯,与大伙不断挥舞起来,“有雾,又有雨,能见度很低,飞机根本看不到我们。”

  “保命要紧,我们不敢多吃米,每次煮稀饭,都是放了很少一点。”袁玉松说,这时大家在设法保存体力。

  第10天(5月21日)

  早晨起来发现外面没有下雨,袁玉松提出返回杨家沟找出路。“歇了4天,我们体力也恢复了不少。”

  离开棚子前,考虑到前面出去的两拨人能带信出去有人来援救,袁玉松拿出两张纸,让景全发在上面写“汉旺建筑公司8人返回杨家沟,请救援人员按此路线行进”等字样。随后,袁玉松把它压在了一块石头下。

  此外,袁玉松在出发前还做了一件事。“我们把米和铺盖分开一人背一份,途中万一有人出了意外掉队,还能有吃的支撑一下。”

  天黑了,袁玉松和另外两个体力好点的轮换走在前面找路。“景全发等人腿肿了,走得很慢,我们一边走一边等。”有一次,久等不见他们来,袁玉松整整等了两个小时。

  晚上8点多,却没找到原来出发的位置。“那地方是小溪,溪边很窄没法睡,我们在河边挤在一起烤火,烤火也冷。”

  第11天(5月22日)

  一早袁玉松等人再次出发,“我们计划用两天时间到杨家沟原来出发的位置,然后用3天时间赶到清平镇。”

  当天下午两点,他们到了青水河歇了一会。“我们靠河右边走,公路全在右边,即使路塌了,我们还能从塌方地块上爬过去。”两个小时后,一行人发现前方的路断了,“断口全是积水,很深,还有大漩涡。”

  “前几天,我们还有点希望,能找到野菜煮稀饭充饥,可这地方全塌方了,没有一点植被,找不到一点野菜。”袁玉松说,当时,他们全躺在了地上哭。“想到公司和家人,我们又有了一线希望。”想到这些,袁玉松和同伴商量了两个逃生方案,要么按原路返回,去一匹布;要么原地待命半天等救援。最后,大家选择了折中,“先等半天再返回。”

  当晚,袁玉松又喝了一顿稀饭,“米不多了,那稀饭基本看不到米粒。”

  第12天(5月23日)

  早上等到10点,在视野开阔的地方烧火,没有看到飞机出现,众人起身原路返回工棚。

  刚走了100米左右,走在最前面的袁玉松发现有个岔道,“米只剩两三斤,我们都想找点吃的,可以多活两天。”“很幸运,上了岔道10多分钟,我们就到了杨家沟。”袁玉松当时兴奋地大喊起来,“我先喊‘唐叔,杨家沟到了’,他不信,我又喊‘明哥到了’。”

  此时发现到了杨家沟,袁玉松好像是发现了新大陆,心里异常激动。随即,众人分头行动,在炸药库等地方,他们找到了一袋米,还有油和盐。“可以活命了,大家都很高兴。”

  第13~14天(5月24日和25日)

  两天,袁玉松和同伴都待在工棚等待救援。“米多了嘛,我们可以养伤,休息恢复体能,期盼能等来救援人员。”

  采访时,袁玉松打开皮包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小秘密,“这里藏着2两米,只有袁连明一人知道。我告诉他别说,这留关键时候用。”

  第15天(5月26日)

  清早刚起来,袁玉松非常兴奋,“我听到了喜鹊的叫声。当时就说‘喜鹊报喜了,我们有救了’。”

  “命不该绝!”当天天气很好,袁玉松终于又看到了直升机。“直升机在我们头上盘旋了4遍,我们就高兴得又跳又喊,边跳边摇红帽子,烧柴火。”

  可是,不久直升机走了,当天再也没有出现。发现原来这里空中有4根高压线,还有7根铁索,袁玉松慌了,“余震让山在摇,直升机救不了我们。”

  第16天(5月27日)

  上午10点多,直升机再次出现,“要降两次没降下来,我想可能是看地形,心里不慌了。”

  第17天(5月28日)

  早晨起来后再次听到了喜鹊叫声,袁玉松和同伴又笑了,“飞机出现了两天,我们想这第三天一定能被成功救出。”

  当天上午9点,发现直升机又来了,而且在附近矿场降下来了。袁玉松和同伴奔向飞机降落方向,大约20分钟后直升机飞走了。“谁能想到当时有空降兵下来啊!”伤心而归之际,袁玉松好像听到身后有人喊“老乡”,“一转身,看到两个当兵的,再一看原来是4个,大家拥抱在一起哭。”

  救援的空降兵来了,袁玉松等人也得到了食物。“给我们带来矿泉水、饼干、八宝粥等,足够吃4天的。”

  当天下午两点多,直升机到来,盘旋在半空,“我们是分两批被悬吊上飞机送走的。在飞机上,我们才知道单位在19日接到老唐带出的信,便开始找政府救我们,只是一直天气不好,还有障碍物。”

  “我们被送到清平,当晚又被送到了广汉机场。”在广汉机场,袁玉松和同伴分别见到了家人和单位领导。

  和妻子相见时,袁玉松方知,他的家被震倒了。“我儿子也是死里逃生,他一个班级40多名学生只逃出了几人,他是第一个跑出了教室躲过一劫。”

  快报特派记者 张欣 陈泓江

  发自绵竹灾区

  ■记者手记

  生存奇迹

  并非仅仅靠粮食

  17天,袁玉松和他的7名工友,在这17天中经历了从人间到地狱,从地狱到天堂的精神跌宕。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结束的时候,袁玉松从伴随他17天的挎包中捧出了2两大米。如果他们不能得救,这2两始终舍不得吃的大米,将是他们8个人最后的晚餐。

  身处绝境的人需要食物,但是,在地震之后,山体移位,水流湮没,到处是滑坡泥石流的原始森林和深山里,袁玉松和工友一次次从绝望中艰难走出,靠的不仅仅是粮食,还有人性中不灭的求生欲望。有了这种欲望,人就能在绝境中时时发现生存的希望。

  精神不垮,大难不死。一群心中充满希望的人,超越了人的生理极限,在地震灾后的无人区里生存了17天,跋涉了17天。在与死亡的周旋中,生存终于眷顾了这群四川汉子。在他们的身上,人们看到了地震之后灾区重建的希望!

  据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计,目前灾区还有    19350人失踪,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有更多的人从这个名单上走出来,创造出更多奇迹中的奇迹!快报记者 张欣

  发自绵竹灾区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