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思想之刘洪波专栏】
四川省卫生厅在5月26日抗震救灾新闻发布会上辟谣:省卫生厅干部在灾区殴打志愿者的传闻纯属谣言。那位被传打人的马干部,根本就不在江油,而是在绵阳奋力抗灾。
有谣言,及时辟掉,很好。抗灾事务繁忙,干部们本来就“每天只能睡几个小时”,再被谣言所伤,实在是令人伤心。四川省卫生厅呼吁相关媒体和网站不要再做伤害前线医护人员和救灾干部的事情,在理。
我也看到了那个在网上疯传的传闻,说是有一个来自安徽的17岁的志愿者,在江油的一家医院洒消毒水时不小心弄到一个干部身上,挨了打骂,耳膜充血。同时附有打人者所乘车辆的车牌号,以及随行陪同人员的姓名。
四川省卫生厅已经认定,被传打人的马干部根本不在江油,故此他是不可能打人了。不过,江油是否曾有志愿者在医院挨打的事,四川省卫生厅并未提及。辟谣更完整一点,应该把这件事是否曾经发生调查清楚。
准确地说,这个传闻是不是谣言,最重要的是干部殴打志愿者的事是否存在。传闻非权威调查,指认某人殴打志愿者,未必属实;但如果另有他人殴打志愿者,也不好定为谣言了事。驳倒这个谣言,需要的是志愿者被干部殴打的情况没有发生,而不是某人没有打过志愿者。四川省卫生厅的辟谣,为马干部还回了清白,但对传闻的基本事实,没有给出肯定或否定的意见,回避了最重要的事实。
但愿没有志愿者挨打的事情,但既然四川省卫生厅并未说这件事情是否发生过,还是留下不少悬想。马干部没有打志愿者,是否有别的人殴打志愿者呢?干部在抗灾,很忙,志愿者也在抗灾,忙的程度也不比干部小。传干部打人的谣言,伤干部的心;如果志愿者挨了打,岂不是更伤人心,毕竟干部忙抗灾是工作,志愿者忙抗灾却完全是义务。
我想说的,还不只是对传闻有志愿者挨打这件事该怎样给人更信服的结论,而是一般情况下辟谣该怎样做才确能起到作用。在更多的情况下,传闻可能是虚实相伴的,其中有部分的事实,也有部分的不合事实。如果传闻大致合乎事实,即便存在一些不实的部分,也很难说是谣言,仅仅指出传闻中的谣言部分,很难达到辟谣的目的。辟谣应当是用真实的情况回应传闻中主要为人所关注的信息,而不是专注于指出其细节上的失真。因为一个传闻,只要主要为人所关注的信息成立,人们就会认可它,而不会认为是谣言。
以志愿者挨打的传闻为例,对马干部来说,他被人编进去,这是他最关心的,他会说这是一个谣言;而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在医院工作的志愿者挨了打,这是主要关心的信息,如果这个信息成立,那么打人的是马干部、张干部,没太大区别。因此,辟谣的重点不是说马干部没有打人,而是没有志愿者在医院挨打。再多马干部没有打人的证据,也不足以让人相信传闻是一个谣言。
好了,怪事还是来了,5月27日的新华网报道说,四川省卫生厅26日深夜向记者通报,近日互联网上广泛传播的四川省卫生厅工作人员在灾区打人事件已调查清楚。卫生厅责令该工作人员作出检讨和深刻反省,当晚该工作人员张建新已公开写出了“检讨并致歉书”。虽然不是马干部,打人的事最后还是真的,不知道在四川省卫生厅眼里,这算不算又一次的辟谣?
(作者系著名杂文家,《长江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