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汶川大地震·大爱/声音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夹缝男孩”许愿再也不要地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5 月 26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在废墟中输液的北川中学学生廖波前天过生日
“夹缝男孩”许愿再也不要地震
  24日,廖波在病床上手捧鲜花(右图)。13日,廖波在废墟里接受救治(左图 资料照片)。    新华社记者 周衡义 摄

  “以后的路一定会很顺,因为不会再有比这个更大的灾难了。”当廖波微笑着提起地震时,你能确信这个男孩会比以往更坚强。

  这个叫廖波的男孩,就是汶川地震以来撼动了亿万中国人心的“夹缝男孩”照片主角。照片中,廖波从北川中学废墟的缝隙露出头来,他的同学李阳则在废墟上给他举着输液瓶输液。

  5月24日是廖波17岁的生日,记者给他送去了蛋糕。廖波许下了一个愿望——“再也不要地震”……

  地震被埋

  尖叫声穿透楼倒塌的巨响

  5月12日14点28分,廖波的人生从此改变。

  当时,廖波正在北川中学5楼上课,教学楼突然一阵前后摇晃,老师边让大家镇静,边走出教室打电话问情况。

  “以前也有过几次类似情况,都不严重。”廖波说,和所有人一样,没想到这次地震会这么猛烈,没过几秒钟楼就开始塌了。

  班长杨杰起身大喊:“地震了,快往墙角跑。”

  廖波坐在后排,和其他15名同学一起往后退,想往墙角挤,而墙角那边当场砸死了几名同学。

  教学楼在空中停顿了两次轰然坍塌,同学们的尖叫声甚至穿透了楼房倒塌的巨响。

  廖波醒来时,一阵剧痛从脚底下传上来,手臂和身体也有不同程度的痛感。

  压在身上的天花板留有一条狭长的缝隙,黑灰慢慢落下,偶尔有阳光泻进来。

  廖波慌乱地打量了一下,左手被墙壁压着,头部被另外一个同学压着,脚则被凳子和墙壁压着。

  “教学楼塌了之后都是煤渣和水泥灰。”廖波开始呼叫老师,但没有听见回音,只有同样被压在废墟下的同学发出的喊叫和呻吟声。

  几个小时后,廖波发现只剩下他和郑海洋、高永明、刘家龙四个人还活着,四面八方的呻吟声陆续归于死寂。

  废墟救援

  三人轮流为他举输液瓶

  正在县礼堂练舞蹈的同学李阳意识到地震后,开始往北川中学跑。“到学校后我大喊,‘我是李阳!我来救你们了!你们要挺住!’”随后李阳发现了廖波被压的地方。当晚,李阳一直守在废墟旁,鼓励那些被埋的同学。

  13日早6点左右,进入北川救援的解放军战士发现了废墟里的廖波等人,其他几名同学先后被救了出去。

  7点多时,医疗人员开始给废墟下的廖波打点滴。因人力短缺,李阳主动为廖波举输液瓶。

  “你是我最好的兄弟,我不想你死!”李阳对廖波说。据廖波回忆,先后有三个人轮流为他举输液瓶,包括同学李阳和杨成伟,还有杨成伟的父亲。

  救援队员先是将外面的重物一件件清理掉,然后用氧焊把钢筋锯掉,前后花了约4小时才将廖波拖出废墟。

  医院治疗

  廖波:“爸爸,我截肢了”

  廖波的父母都在深圳打工,三个姐姐分别嫁到了不同的地方。13日下午,廖波用护士的手机哭着给父亲廖代良打电话:“爸爸,我截肢了。”

  得知消息后,廖代良忧心忡忡。

  对于报纸头版上刊登的大幅廖波的照片,廖代良开始没认出那就是儿子。

  直到接到女儿的电话说:“报纸、电视和网络上到处都是廖波的照片,肯定是弟弟,那件衣服是妈妈买的,59元。”仔细辨认后,廖代良才认出这个被埋在废墟里面部浮肿、沾满尘土的男孩就是自己的儿子,他的眼泪把报纸都洇湿了。

  14日,廖波的母亲谢明秀和姐姐乘飞机赶到绵阳,廖代良于16日晚到达。

  18日晚,廖波和其他23名伤员被转移到重庆万盛区南桐矿务局总医院救治。由于其截肢部位出现严重感染,在19日凌晨和21日凌晨,医院又为其连续实施了两次残端清创手术。

  “恢复状况目前看来还算不错。”医生胡忠24日告诉记者,廖波的病情趋于稳定,经过两次清创手术后创面感染得到控制,但伤口还是有感染症状,可能还需要再次手术。

  24日庆生

  廖波许愿“再也不要地震”

  24日是廖波的生日,他所在病室墙上有一张篮球形状的贴纸,上面印着“无兄弟不篮球廖波雄起”的字样,这是几名志愿者送来的,是给廖波的生日祝愿。

  医生、志愿者、记者陆续来到病房祝福,让廖波脸上多了些少年本应有的神采。医院为廖波举办了简单的庆祝仪式。

  廖波17岁生日这天与以往不同——没有熟悉的同学,没了一条左腿,但却多了很多陌生人的关心和祝福。

  当记者专程送上为他准备的蛋糕时,廖波许下了一个愿望——“再也不要地震”。

  当记者问及最想做什么时,廖波指了指桌上的课本说,想早点康复重返学校,能和其他幸存的同学继续一起学习,并称“还想和李阳做同学”。

  当获悉北川中学部分学生复课了,廖波的眼泪刷一下就出来了。他告诉记者,他想现在就返回校园,学好自己最擅长的物理,以后要考上西安交通大学当一名工程师。

  据《法制晚报》

  南京“大个子车”

  24小时驰援灾区

  记者在地震灾区采访时,总能看到一队又一队的救援车奔波在救灾一线,它们中相当多数都是南京的“大个子”车——依维柯。为确保救灾的每一台依维柯都能随时出动,南京依维柯组织了售后服务部、成都当地三环汽车经销商、服务商共同组建了一支依维柯应急车辆保障分队,在都江堰、绵竹、汉旺、彭州、邛崃等灾区一线,展开24小时应急车辆后勤保障服务。

  5月12日晚10时30分汶川大地震发生的8小时后,四川省气象局一台依维柯气象监测指挥车因长时间、超负荷运转,在都江堰重灾区前线指挥部亟待维护。该车是国务院直接下令在第一时间必须赶到都江堰应急协调处理灾情的指挥车,四川省气象局局长等几位领导都在车上与国务院救灾应急中心领导实时汇报工作,因此哪怕是一点点小故障都事关重大,指挥部命令服务站立即组织力量前往增援。

  13日凌晨1点30分左右,应急分队克服险阻顺利抵达气象指挥车所在地,冒着大雨对车辆进行检查,迅速找到了故障隐患并予以排除,使指挥车正常运转。

  快报特派记者 郑春平

  通讯员 吕晓松 卜小田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