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汶川大地震·大爱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幸存者:我们替他们活着……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5 月 25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幸存者:我们替他们活着……
  [编者按]

  汶川,8.0级强震。一个个生命的消失,让我们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一个个生还的奇迹,让我们见证了生命的不屈。这些天,我们如同灾难的亲历者一般,一次次地在生死之间徘徊。

  60560,这是截至昨天12时公布的死亡人数。60560不是一个数字,而是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共同的名字叫汶川。

  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地震发生在汶川,而我们站在了生的这一边。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都是幸存者。

  在灾区,钢筋水泥压着我们的同胞,兄弟、姐妹、父母和孩子。当我们为受难者搬动掩埋身躯的瓦砾之时,我们是不是也该清理一下自己身上的废墟?看一看,幸存的我们,心灵是不是已经荒芜了很久了?查一查,守望相助是不是早已变成书面语了?数一数,我们已经有多少日子没有为他人掉过眼泪了?

  坚强、信念、关爱、互助、见义勇为、不抛弃不放弃……一个个词语因为这场灾难,生动地被诠释着。

  幸存下来的我们,回归人性的美好。灾难没有打败我们。相反,它替我们找到了内心那个柔软的地方,为我们剥去了已经固化的外壳,让我们站在了精神家园的入口处。

  我们,这些幸存者,既然活着,就应该好好活下去。替那些汶川大地震中逝去的美好生命活着,告慰他们的灵魂。

  让我们以另外一种方式毕业

  胡迪

  南京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

  毕业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按照以往的惯例,毕业班会组织一场热闹的散伙饭。今年,一场意想不到的地震震动了我们。同学们每天都会从电视上看最新的地震新闻,都在祈祷生命奇迹的发生,希望废墟下挖掘出更多的生命。

  这学期学校给每个人发的八十元补贴,大家本来是打算留着做聚餐经费的。地震发生后,我们班上的同学就决定,散伙饭还是以节约为主,将节约下来的钱捐给灾区的同胞们。6月14日是我们的毕业典礼,我们将在那一天组织募捐活动。在校外实习没有捐过的同学,毕业那天会捐款,已经捐过的会再次捐款。虽然散伙饭简单了点,但这种朴素的毕业活动,会让我们终身难忘。

  我是80后独生子女,脾气有时不好。这次大地震虽然发生在四川,但对我的震动相当大。我比以前更加懂得生命的宝贵,更加珍惜自己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同学间的感情比以往什么时候都要好,大家都非常珍惜彼此,觉得能在一起不容易。我们会替那些遇难的同胞更好地活下去,将那些戛然而止的生命留下的遗憾,都一一填补。

  愿有一天造出震不垮的房子

  尹湘江

  金陵中学教师

  地震以来,班上有的同学已经哭过很多次了。班会课上,学生们传阅地震中的照片,有被救出的孩子给救援人员敬礼的照片,有灾民自救互救的照片,也有地震造成种种破坏的照片,学生们看后都感慨不已。

  我从网上看到被称为“最牛的希望小学”——刘汉希望小学的一些情况。这所学校离北川县城15里路,在颠覆性的地震中,不仅教学楼丝毫没有垮塌,而且正在该校上课的483名小学生以及教职员工都奇迹般地全部安全撤离。我把资料带到课堂,讲了这个故事。当时很多同学都落泪了。

  我教的这些孩子们,他们将来有的人会学理工科,会学建筑学,我希望他们能建出类似这样震不倒的好房子。

  这一段时间以来,孩子们表现得都很不错。高二(4)班的外墙上,林远和田仁兵做了有关地震的黑板报,每天更新。有的同学在日记中写道:很痛恨自己不能为灾区做一点实在的事情。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让我觉得宽慰,他们在灾难中长大了。我跟同学们说,目前该做的还是好好学习,等柔弱的肩膀强壮了,以后再遇到危难,会更有能力去帮助别人。

  我要去灾区,我不怕瘟疫

  王敏

  南京市民

  19日,我好不容易打通了南京团市委招募志愿者的热线电话,算是挂上了号。目前被安排在第二批预备志愿者中。本来我想自己单独行动的,但听说目前个人去会比较困难,还是要由有关方面组织去好些。

  我想我入选的机会应该比较大,因为我本身就是医学院毕业的。但是电话那边接电话的人,问我能不能做疾病预防的时候,我还是很客观地说:“现在可能不行,除非给我短期飞快地培训。”

  我应征的是心理危机干预志愿者,我有心理咨询证书。我非常希望有一个成行的机会。如果有可能,我会在那里认养一个孤儿,帮助他完成学业。

  报名的这一天,我在超市里接到上海一位好友的电话,她劝我慎重。她是下一批可能入选的上海志愿者之一,在医院系统工作。她说,余震不是最可怕的,紧接着救人之后,更可怕的是各种想得出和想不出的流行病,俗称瘟疫。我想得到,也想过。但我认为自己不会这么短寿的。红颜才薄命,我长得这么黑。

  灾区的两个小故事

  朱俊骏

  快报首批特派记者

  20日晚上9点左右,从成都返回南京的飞机即将降落。我往窗外看去,夜晚,南京城灯火通明。这一瞬间,我感慨万千,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是多么幸福,他们拥有着灾区同胞最渴望的安全感。

  北川,地震破坏相当严重的县城。就是在这个地方,我在采访中遇到了两个小故事。

  一个当地的居民,地震的时候他正好在打麻将,幸运的是,他成功地逃生了。这位幸存者对我说:以后,我再也不打麻将了,经历过地震,我突然觉得打麻将是一件浪费生命的事情。19日,举国哀悼日,我在北川一个安置点遇到了一个10岁的小女生,名叫李怡君。她拿着捡来的纸笔写了一篇日记——《平安的世界》。印象中最深的是这样一句话:我多么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平安的世界,能跟小朋友们在一起好好地玩。

  如此简单的事情,对于灾区的孩子们却成了愿望,让人唏嘘。经历地震,还活着的我们,更应该懂得珍惜每个活着的日子。

  ■网友感言

  我擦干眼泪、因为深知眼泪解救不了四川人民。13亿中国人凝聚一份爱的力量,我们一起手牵着手、心贴着心、送去爱的力量、共同重建新的美好家园! (网友:寒梅)

  

  全民动员,节余几把米,少吃两棵菜,省下一口肉,珍视每滴水,吝惜半滴油,联手平物价,助华夏经济,繁荣昌盛,齐心协力建家园!

  (网友IP:221.0.93.*)

  

  不抛弃、不放弃、不苛责、不添乱、不轻疑,大灾当前我们别无选择,只能选择相信。轻疑会耗散我们的凝聚力,会瓦解我们的信心,信任则能带来温暖。

  (网友IP:121.207.125.*)

  

  可贵的生命,凝视着,成了榜样;可贵的生命,延续着,受到敬重;可贵的生命,犹如甘甜的酒,人人都去品尝。可贵的生命不再是一个神秘的方程式——爱是通解。

  (网友 IP:218.90.139.*)

  

  谁说和平年代我们不懂得爱和团结?这次灾难面前我们奉献了爱和责任!2008年中华民族吹响了冲锋号!强震来袭,地动天不塌,大难有大爱!

  (网友:强国力壮国威)

  

  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积极生活,乐观向上。多一个文明、善良、友好、上进的公民,也是对祖国的一种爱,也是对遇难亡灵的一种祭奠。

  (网友:anonymous)

  

  当毁灭性的灾难降临时,总有一些人把生存的机会让给别人。谭千秋、张米亚、杜正香……正是他们的崇高舍弃,才有了那些幸存的孩子,同时也震撼了我们。

  (网友 IP:61.53.50.*)

  人与人的距离拉近了

  蒋忠领 外企员工

  我的老家在德阳东南部,虽然也受此次地震的波及,但总体上没有什么破坏性后果。对于家乡省份的大地震,我自然是很心痛。每天,我都密切关注着网上的消息。那一张张悲惨的照片,让我无数次落泪。面对灾难,我感到我们是那样的无助,对逝去的孩子,我为自己没能力帮助他们而痛心。

  今后国家应该加强对地震的监测预报,还要像消防演习那样,多组织一些防震演习。此次地震,很多老百姓惊慌失措,只是凭着本能逃生,如果在平时就教他们一些防震知识,进行一些演练,就会增加他们逃生的几率。这一点日本做得比较好,我们国家也应该重视起来。

  地震过后,我感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不少。地震发生的当天下午,我正在开会,得知地震后我立即给家里打电话,可怎么也打不通。公司领导得知我是四川人,立即想办法让成都办事处的人帮忙打听我老家的信息,那样的热情让人很感动。

  擦干眼泪后,重新上路

  秦沛龙 公交公司职工

  为平民百姓设立国家哀悼日,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所没有的,它体现了对死者的尊重,也是对生者的鼓励。灾难中,所有人都激发出了一种民族力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融洽了不少。以前,乘客骂驾驶员、驾驶员与乘客对骂的现象时有发生。自从地震发生后,乘客与驾驶员之间变得默契和融洽了,这些天来乘客投诉现象少多了。

  相对于那些遇难者,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幸存者”。温总理在救灾现场说:“既然活下来了,就好好地活下去。”我们每个人过日子,其实就是问题叠着问题,要挺胸抬头去面对。我们没有必要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斤斤计较。

  哀悼日结束了,我们应该擦干眼泪,重新上路,把我们的本职工作做好,搞好安全行车,为市民提供更周到温馨的服务。

  原来我们内心能如此相爱

  右右 普通网友

  现在,再回忆起5月12日的下午,还是有种突如其来的眩晕。仅数十秒的时间,颤抖的大地已经吞噬了数万同胞的生命。

  地震发生以后,我们每个活着的人,都在不停地问自己:我能做什么,我能为受难的同胞,做些什么。我能感受到,13亿心脏这一刻悲壮搏动、紧密相连。直到现在,我才发现我们原来如此一致地、如此深厚地热爱着这块土地,原来我们内心深处能够如此相爱与彼此关怀!

  灾难过去,我们痛苦但不逃避。中华民族的精神,已经在上下五千年中锻炼成坚韧、乐观、相互扶持、百折不挠的气概。逝者安睡天堂,生者还要继续前行。只要人还在,废墟也将涅槃重生,这将是一个民族绵延不朽、实现伟大复兴的力量。

  文/快报记者 戎华 张本甫

  图/新华社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