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汶川大地震·大爱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这一夜睡得最踏实”
· 我现在特别想读书
· 94岁老人转出重症病房
· 要能看到儿子多好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5 月 25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来宁治疗的汶川地震伤病员赞南京就像家一样
“这一夜睡得最踏实”
  他们从四川重灾区而来,在前天下午入住医院后,受到了贵宾的礼遇。各大医院都准备了四川口味的菜肴,医生们通宵达旦地会诊检查,护士们一对一地陪护,心理医生、四川籍志愿者和他们聊天,疏导心理。他们说:“到南京就像到家一样, 这一夜,我们睡得最踏实。”

  13天了,昨天睡得最踏实!

  伤员:谢敏,23岁                     救治单位:江苏省中医院

  13天了,昨天睡得最踏实!

  “这一觉睡得太香了!”昨天清晨,谢敏一觉醒来后,沮丧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他告诉记者,地震发生10多天来,他第一次睡得这么踏实,睡得这么香。

  前天下飞机时,谢敏脑子一片空白,他甚至连爸爸的名字都想不起来了。直到医生驱车40多公里,将他安置在省中医院,他才缓过神来,轻轻地舒了一口气。

  谢敏告诉记者,地震发生时,他正在工地上干活,由于周围没有很高的建筑物,他躲过了一劫。不料,爸爸却被深深埋在围墙废墟下,再也没能睁开眼睛。谢敏不能接受爸爸不幸去世的事实,他反复念叨,“地震那天早上,我出门的时候,我爸爸还叫我骑车要小心一点,注意安全,他自己却……”

  谢敏告诉记者,从大伙住的帐篷里到小百货店,必须要经过一段围墙。5月18日,他去买东西,路过那段围墙时,刚巧发生了余震,结果倒塌的围墙把他右腿两根腓骨砸断了。由于华西医院“人满为患”,他的腿只做了清创处理。

  入住江苏省中医院第一天晚上,该院就组织了骨科的“精兵强将”,为他做了手术,而且很成功。

  “医院很人性化,服务非常周到!” 谢敏的母亲说,转到南京时,他们什么也没带,医院早早为他们配好了毛巾、牙刷等生活用品。“医院还给我们每个病床陪护的家属发了一瓶辣椒酱。”谢敏的母亲说,这是她的最爱。以前在家时,她一天三顿,顿顿吃辣,“今天,在南京也吃上了”。

  据了解,为了救助四川灾区来的伤病员,江苏省中医院腾空了骨伤科西六病区的病房,作为“特护组”,并连夜开会制定了一套护理预案,安排了部分四川籍的医护人员和南京的志愿者对病人进行一对一的陪护,根据病人心理受伤害的特点,他们聘请了中医药大学心理系的教授专门对陪护人员进行了心理危机干预的培训。为了让病人有家的感觉,医院还在每一个病人的床头,放了一朵粉色的康乃馨。医院还请来了营养师,针对病人的口味和治疗的需要,专门烧制了四川口味的菜肴。

  医生护士就像我的亲人

  伤员:唐佐富,75岁         救治单位:中大医院

  医生护士就像我的亲人

  对于75岁的唐佐富来说,南京是那么陌生,别人都有亲属陪着,可他是只身一人从华西医院被转到南京中大医院来。在前天下午刚转进医院时,老人什么也不愿意说,只是呆呆地望着外面——因为他的儿子在地震中至今下落不明。在地震中他的腿骨折了,右肩部关节脱位,脸上受伤被缝了好多针。

  因为没有家属陪同,中大医院的医生和护士格外照顾老人,安排了护士一对一地专职照顾老人。晚上,医生们首先给老人会诊,帮他的右肩部脱位部位进行复位,复位后老人感觉舒服多了。从发生地震到现在老人没洗头、没洗澡,双脚沾满了泥土,手指甲里全是黑色的污垢,护士们又赶紧给老人擦洗身体、洗头、剪指甲、洗脚、换干净的新衣服。可是老人还是不说话,医院专门请来心理治疗医生,还请来四川籍的大学生志愿者小曾。一听到熟悉的乡音,老人倍感亲切。“是老乡啊。”老人和小曾以及医生攀谈了起来。

  老人说,地震那天,他正在家里。突然房子颤动了起来,他想跑出屋子,可是来不及了。他感觉上面有东西压下来,打在右脸上,生疼,随后房子就塌了,他眼见着房上的梁、瓦都压了下来。“我就感觉自己被压在了底下,腿也被什么东西砸了,疼啊,动不了了”。地震过后,乡亲们用铁锹等工具把唐佐富从废墟中刨了出来,送到了医院。醒来后,唐佐富第一个意识就是赶紧叫老乡去帮忙打听儿子、儿媳、孙子的下落。回来时老乡一脸沮丧和为难。“我就知道他们活不了了”。媳妇和孙子都被深埋在了废墟中,无一生还。而在外打工的一个儿子也联系不上,另一个儿子也下落不明。唐佐富嘴角颤抖起来,说不下去了。

  见老人难过, 小曾和医生护士们鼻子一酸,“在这安心住下吧,南京现在就是您的家”。“好,好,谢谢了。”老人使劲点着头。

  据了解,前天晚上,中大医院的医生们通宵帮20位四川伤病员检查了身体,处理伤口,清洗身体。同时心理医生也被安排在病人身边,开始心理护理。经过初步筛查,发现有三位患者因为没有家属陪护,表现出紧张、焦虑、烦躁和冷漠的情绪,于是他们晚上对每一个病人进行心理筛查,综合各种信息资源,昨天一早整理出详细心理病历记录。心理医生除了对病人的心理评估外,还对陪护的家属进行一个心理干预,同时请来四川籍志愿者辅助治疗。

  能洗头,真好

  伤员:肖菊芬, 38岁

  救治单位:南医大二附院

  能洗头,真好

  地震后10多天来,肖菊芬的眉头就没有舒展过。灰头土脸从废墟中爬出来捡回一条命,她已经不敢奢求其他。昨天入住南医大二附院之后,还是护士长注意到她头上粘成一团团的脏头发。头上很痒,她就不停地用指甲抠,一块块大片掉下的头皮将洁净的被单都弄脏了。

  昨天早上8点,护士长端起小脸盆,手把手为她洗了地震后的第一个头。吹风机将头发吹干,捡起散发着清新柠檬味的落发,肖菊芬纠结的眉头终于展露笑颜:“这是我地震之后洗的第一个头,真好。”24名入住南医大二附院的伤员,每一个人都在昨天早上洗了震后的第一个头。8岁的伍怡很高兴,大声谢谢给他洗头的护士姐姐。

  昨天晚上,来自四川的伤员一经安定下来,南医大二附院的专家们就忙活开了。一份归属二附院收治的24个病人名单上显示,该院收治的都是从重灾区死里逃生的危重病患者,其中最多的就是骨折病人,腹腔外伤和内伤的病人也多,年纪最大的85岁,最小的8岁。南医大二附院专门开辟了一层楼给24位伤病员抽调最优秀的医务人员。爱心病区是原来的妇产科腾挪出来的,两个病人一个房间,粉红色的墙壁上还挂着崭新的液晶电视,所有的卫生用品都是新的。

  为了确保伤员的生命安全和康复治疗,所有伤员的伤情必须在入院后的第一时间全部摸清,爱心病区的医护人员们通宵达旦,察看了全部伤员的伤情,对伤口进行了清创和重新处理。记者了解到,物理诊断科、放射科、检验科全加班,检验技师到床边为每一位伤员抽血,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出报告。

  通讯员 何松明 程守勤

  见习记者 单纯 沈晓伟

  快报记者 钟晓敏 赵丹丹/文

  快报记者

  赵杰 唐伟超 施向辉/摄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