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汶川大地震·大爱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每条绿丝带,都是一个特别的祝福
· 我们终于看见,孩子的笑脸
· 校园“爱心卡” 送给四川同胞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5 月 25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一早电话响不停,读者争着当志愿者
每条绿丝带,都是一个特别的祝福
  快报钟晓敏爱心工作室和江苏都市网发起的“绿丝带”行动仍在继续。在迎接四川灾区重伤员时,绿丝带飘扬在禄口机场,让灾区的伤员感受着南京人民对他们的祝福和关爱。昨天,“绿丝带”行动中,一天下来,陆续有市民前来领取绿丝带,司机师傅、大学生、公务员、银行职员、退休人员等各行各业的人,作为绿丝带的传递者把这份祝福传递到城市的四面八方。我们感受着那份热情,那份为奥运圣火传递祝福、为灾区同胞祈福的美好心愿。

  一早电话打爆 读者争当志愿者

  昨天一早,钟晓敏爱心工作室的热线“13770596060”一直响个不停,电话几乎快要被打爆。记者这头刚刚放在电话,还没来得及喘气,铃声又响起了。

  “发绿丝带需要志愿者吗,我想报名参加,我这两天都休息,有的是时间,算我一个吧。”读者周小姐已经迫不及待了。“我们是学生,我可以组织同学来发,我们希望能为灾区的四川同胞们祈福。”大学生雷同学要从仙林大学城赶来拿绿丝带。

  建设银行的工作人员一早看报纸,9点多就打进了电话,询问领绿丝带的具体地址。“听说可以领取绿丝带啊,我们想领300个,公司的人都想系上一个绿丝带。在哪里可以领啊?”还有南通的、常州的读者打进电话。一天下来,记者接了百余个电话,剪出了成千上万的丝带,手都被剪刀磨出了水泡。

  司机、学生走上街头分发绿丝带

  昨天许多志愿者大老远跑到快报领取绿丝带后,马上在新街口附近把爱心传递起来。

  做小面包车生意的陈晓俊说,她在电视上看见了四川灾区同胞,看着他们受伤的身体,憔悴的面容,她心里难过极了,眼泪水忍不住就往下掉。“我也帮不上忙,通过绿丝带的传递,希望能给他们祈福,也保佑咱国家今后一帆风顺,安居乐业。回头我还要给我的朋友捎去点。”陈晓俊拿了100多根绿丝带后,就奔到新街口一带分发。

  而从仙林大学城赶来的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潘晓苏和朋友小蔡更卖力了。烈日下,两个小伙子拿着绿丝带在新街口四处分发,晒得脸通红,汗直流,发完了一批又一批,直到晚上6点多把手中的丝带全发光了,两人才休息。

  多给我们一些,回家去发给朋友们

  在发放绿丝带过程中,很多人是接受者的同时,又自觉地成为了绿丝带的传递者。“再多给我一些,我带给我的朋友们、同事们、邻居们。”接到绿丝带的王先生一下就要了50多根。“我晚上吃过饭就和爱人到小区里去发,让我们小区里也绿带飘扬,祝福奥运,祝福灾区的同胞。”来自龙江一带的林女士60多岁, 当得知可以多领取一些绿丝带发放给身边的亲朋好友,让爱心和祝福更多地传递时,林女士一下子领取了三百多根绿丝带。林女士说,她的女婿这次幸运地成为了火炬手,等到奥运火炬在南京传递的那天,她会和社区居民一起在手腕处系上绿丝带,在火炬传递道路的两旁挥舞双臂为北京奥运加油助威。

  而梅园中学高三年级的徐丹宁同学,利用放学后时间赶到报社。“我们班有46人,我要46根,不,再多给我些,我要给全校同学发。”

  医院走廊里挂满了绿丝带

  下午1点半,记者和绿丝带志愿者一行来到各大医院,向来往的人群分发象征生命希望的绿丝带,同时也用绿丝带把医院装点起来,给灾区人民祈福。

  “系上这个保平安。”市第一医院的很多护士和医生纷纷主动加入分发绿丝带的行列中来。不一会儿,病区走廊和所有病床前,根根绿丝带传递爱的祝福。为了不惊扰到伤员休息,志愿者们委托病区护士将快报读者的祝福送到。伤员家属们则围坐在休息区,看到眼前有这么多关心自己的南京市民,一位来自映秀的家属努力抑制住夺眶而出的眼泪,他一直摩挲着系在手上的象征生命希望的绿丝带。

  而在中大医院里,象征着生命的绿丝带系在了病床前、走廊中、医院外的大树上。看着这些丝带,来自四川绵竹的83岁的曾丽秀奶奶,直说感谢。“谢谢啊,谢谢啊,也祝福你们啊。”    

  “绿丝带”

  仍在行动

  昨天很多市民打进电话表示还没来得及领到绿丝带,今天爱心工作室又采购了一批绿丝带,欢迎市民免费领取。

  领取地点:置地广场1楼(洪武北路55号,南京市文化艺术中心南侧)或者沃尔玛超市3楼入口处。

  同时志愿者仍在招募中,大家可以帮忙制作丝带,也可以走上街头,随机发给广大市民把祝福传递。

  联系热线:13770596060(上午8:00—晚上7:00)

  见习记者 单纯 王敬群 沈晓伟 快报记者 钟晓敏 赵丹丹

  熊长江

  200小时心路历程

  亲人失去联系,东大学子日记诉说心声

  熊长江

  200小时心路历程

  汶川大地震!从5月12日至今,熊长江度过了一生中最漫长的200多个钟头。昔日的美丽家园在哭泣,最亲的父亲不知是否平安。在这段最难熬的日子里,从焦虑、害怕、孤独,到现在自信地学习和生活,因为身边有爱,他一路坚强地挺过来……

  熊长江是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07级的学生,家在北川县白坭乡。地震发生后,他只是间接地得知妈妈和姐姐平安的消息,地震时爸爸在禹里乡打工,现在还没消息。

  用日记的形式,熊长江记录下了地震发生后200多个小时中走过的心路历程。他说,写下这些真实的事,希望表达自己的感谢,也展示着美好的人间真情。

  5月12日

  下午,辅导员急急打来电话,我才知道地震了。汶川距离北川是遥远的,我理所当然地认为,我们家应该没事。但晚上,我得知北川死亡人数已达几千人。我近乎发疯似的给家里打电话,整个晚上一直拨着四个同样的号码,可都不通。一直到深夜2点,手机电池换了又换,奇迹还是没有发生。我又急又怕,我开始祈祷,甚至开始诅咒自己,希望换取亲人的平安。

  5月13日

  今天起床,我又拨电话,依旧。辅导员来了,同学也在关心我。但我还是静不下来,装着微笑,装着认真听课,我心里一直在哭。晚上,傻傻地看着手机屏幕,一直到深夜1点,我开始思考该怎么面对。凌晨三点,我想通了,我必须接受,不要逃避。那晚我睡了4个小时。

  5月14日

  今天的我轻快了一些,感觉也温暖了好多。那么多关心、祝福和鼓励,更让我知道我不孤单。我更坚定了我要坚强面对的信心。晚上,电话中传出的还是同一个声音,但12点我就进入了梦乡。

  5月15日

  今天学校的宿管阿姨、学院的孙书记都来了几次,他们如母亲一样地安慰我,和我聊天。陈科辅导员又来了四次,像兄弟一样鼓励我。今天心情好多了,我还努力去开导其他如我一样的同学。晚上,家里依旧没有消息,我只能静静地等。

  5月16日

  今天,我心里已经没有多大的害怕和担心。《现代快报》上还公布了我和家人的电话,他们真心地希望帮助我尽快找到家人。

  一位想帮我联系我母亲的人误把电话打到我这里,得知拨错后,她安慰我不要着急,她说:“全公司的人都在打你家人的电话……”我落泪了。家里还是没有消息,但我的心已经很平和。

  5月17日

  今天有更多人关心我、祝福我、鼓励我,我心里也更自信平和。那一刻我坚信,我的家人一定没有事,也许是因为大家的关爱和祝福吧,让上天来告诉我吧!晚上还是没有消息。

  5月18日

  我已经完全恢复了,上课能认真听,晚上能睡觉,脸上的笑容也是发自内心的。我突然想到,毕业后我要回去,用我一切的能力建设家乡。晚上还是没有家人的消息,但我更确信,相信他们不会有事。

  5月19日

  今天下午全国为四川死去的亲人哀悼,平时喧闹的机房,今天安静了。当防空警报拉响时,所有的人都静静站立,在这三分钟里,每一个人都如哀悼自己的亲人一样伤痛……我们全国人民是一家。

  下午家里终于有消息了!这一刻我焦急地等了七天七夜,虽然是托人带信告诉我,只能确定姐姐和妈妈平安,但足够了。我更相信坚强的爸爸没事。

  5月20日

  今天是特别的一天,易红校长来看我了,他刚从国外访问回来,直接到宿舍看望我。聆听到关爱鼓励的言语,握着那双温暖有力的手,我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我的人生也该用我自己的意志和汗水去编织了。    

  ■后记

  “我要为家乡做点事”

  现在,熊长江并没有时时待在宿舍等待家人的来电,而在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赈灾救灾活动,献血、募捐等等。

  “地震发生后的一两天,高中同学们在网上碰面,都是问对方亲人是否平安。”熊长江说,但最近几天,大伙儿讨论的主题都换了——“我们怎么为家乡做些事?”“家乡目前的救援情况如何,急缺哪些物资?”

  这群坚强的四川学子还约定,今年暑假,大家要集中起来回北川,为家乡的重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熊长江也在心中默默立下志愿,毕业后一定要回家乡工作,把家园建设得更美好。

  快报记者 谢静娴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