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大势纵横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轻指数 重个股
· 反弹仍是主基调
· 下周冲高下月探底
· 中期通胀数据对股市有利
· 等待新动力确定突破方向
· 熊市步入第二阶段
· 寻找沪深股市的合理估值区
· 可能继续维持震荡态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5 月 24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轻指数 重个股
  一系列内外利空导致本周大盘一度跳水至3355点,然后围绕3500点一线反复震荡拉锯。不少人认为指数拉锯尤其是大盘蓝筹股不作为是大盘疲态和弱势的表现,笔者则认为是市场成熟和进步的表现。

  指弱股强是成熟股市的一种常态。如美国道琼斯指数、英国伦敦指数、德国法兰克福指数和中国香港恒生指数,一年波动幅度常常只有20%至30%。主要原因是,30—40只具有极大权重的指数样本股即大盘蓝筹股走得比较弱,只给予12倍至15倍市盈率,这样,哪怕中小盘题材股炒得再高,市场平均市盈率也只有20倍—30倍。而以往中国内地股市最大的失误在于将大盘蓝筹股炒到40倍—50倍市盈率,中小盘股再一炒,市场平均市盈率就高达60倍—70倍(如6124点时)。经半年大暴跌后的痛定思痛,目前大盘蓝筹股正在向20倍甚至十几倍市盈率回归,致使市场平均市盈率仅25倍不到,这是十几年来股市少有的低估值,有利于中国股市走上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

  其次,大盘蓝筹股在低位蛰伏是市场理性、进步的表现。一、基金在6000点狂炒大盘蓝筹股,却在3000点疯狂杀跌大盘蓝筹股的非理性行为终于遭到越来越多理性基民的唾弃,致使基金缺乏资金炒作大盘蓝筹股。二、大盘蓝筹股的巨量大小非解禁,对板块和大盘的冲击极大,迫使人们对大盘蓝筹股敬而远之,基金退守防御。三、大盘蓝筹股“铁公鸡”式的分红远低于银行利息,使人们从“大蓝筹=价值投资”的迷梦中惊醒过来,用脚投票,给予更低的估值。四、以往大盘蓝筹股发行上市时盲目贪大所造成的后遗症和抽血压力,导致QFII、社保、广大投资者乃至基金已无力承受。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当今炒大盘股已不得人心,大盘蓝筹股跌到20倍乃至十几倍市盈率,与海外成熟股市的大盘蓝筹股估值接轨,充当大盘的稳定器,这不仅不是所谓的市场疲弱的表现,而是供求失衡的市场自我保护的理性选择,是市场进步的标志。

  指弱无碍个股行情的火爆和做多力量的喷发。最近个股行情很活跃,做多力量很强劲。股市的行情说到底就是炒概念、炒题材、炒成长、炒预期,全世界股市皆然。本周指数虽然又下跌了151点,但热点十分突出——与灾区重建相关的水泥、建材、钢铁、路桥板块;与灾区救死扶伤和防疫相关的生物医药板块;与国际油价暴涨相关的石油、煤炭、天然气和新能源板块;通胀冲击较小的自主创新的高科技板块(如新材料、通信等)以及高送转后的填权板块等,普遍涨幅为10%—30%不等,且个股的面相当宽,相当多投资者的资金卡都拉出了周阳线。大盘平均市盈率却不到25倍,指数距3000点大底仅10%左右,炒作个股相对安全。这也许就是今后中国股市指数和个股错位发展的新运行形态,是投资者新的盈利模式。

  当然,指数不可能永远在一个台阶上拉锯,当利空消化、利多再现、多头力量积蓄到一定阶段时,大盘一定会再上一个台阶。但笔者认为,再上台阶之后指数仍将继续拉锯,弱于个股,去年下半年那种单边上扬的行情较难复制,投资者还是应该轻指数、重个股。

  李志林(忠言)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