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篷,帐篷!灾区急缺帐篷!22日,胡锦涛总书记亲往浙江考察救灾帐篷生产情况。记者了解到,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下,灾区群众基本上能保证有食物吃、有水喝,但居住问题仍然遭遇重重困难,尤其是深山中的灾民。为此,近期帐篷成为救援部队空投的主要物资。22日、23日,快报记者作为志愿者随同南空某搜救团的直升机,奔赴道路尚未畅通的震中地区多个乡村,给当地灾民送去一个又一个临时的“家”。
灾民大喊:今天可以睡个好觉了
时间:5月22日
目标:水磨镇
“来任务了!”南空某搜救团副参谋长、特级飞行员李刚在接到空运帐篷去灾区的任务后,立即精神抖擞,带着机组投入战斗。连日来飞行任务非常繁重,但只要稍有些空闲,机组成员们便急得够呛:“怎么还不来任务啊?”一旁的记者也格外高兴:我这个志愿者又可以派上用场了。
15点多,快报记者随机组登上直升机时,机舱内已经堆满了一包一包的帐篷部件。在近两天的空运任务中,帐篷的比重明显加大,食品、药物、饮用水相对减少。在一些平原地带,救灾帐篷运送起来比较容易,但在深山中的受灾村落,由于道路尚未开通,被困灾民急缺的帐篷只能依靠空运或空投。李刚机组的目标是水磨镇,这里是这次地震的震中地区,常住人口有1.2万人。
在直升机抵达水磨镇上空时,地面的灾情让记者格外痛心:这里的道路、桥梁设施破坏严重,几乎无一完好,山体滑坡,泥石流时刻威胁着灾民们的安全。而这样的地形,也给直升机降落出了个难题。底下几乎看不到一块完整而平坦的空地,李刚机组最终选择了一片满是水草、大石块的河滩缓缓降落。飞机刚一停稳,等候在这里的眉山武警支队救援官兵们就迅速排成两排,你传我、我传你,将机舱内的帐篷全部卸下来。在不远处的河堤上,灾民们一眼看见运来的是帐篷,格外兴奋,有人冲着直升机大声喊:“谢谢你们,今晚可以睡个好觉了!”
送去一批帐篷,拉回两个伤员
时间:5月22日
目标:河坝村
紧随着李刚机组,又一架直升机起飞了,运送的物资仍然是帐篷。这次去的河坝村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航线,搜救团团长李春辉和副驾驶王香印、邹立军在仔细研究地图后迅速制定了一个最快捷的飞行路线,政委方涛也登机坐镇指挥。
南空的直升机到达后,团长李春辉、政委方涛全部当起了搬运工,和地面救援人员一起卸帐篷。
在返航途中,机组还拉回两个腿部骨折的伤员,12日强震以来,他们已被困了整整10天。幸而震后迎来了医疗队,将他们的伤口进行了暂时的包扎,但要做进一步治疗,必须送到大医院。
5架直升机全部出动送帐篷
时间:5月23日
目标:三江口等
这一天,南空某搜救团空运帐篷的力度和规模进一步加大。就在前一晚,该团的机组人员从电视上看到了灾区人民急需救灾帐篷的新闻,特别是胡主席关于“多生产帐篷,帮助灾区乡亲”的讲话,纷纷向团领导请战。机组人员还连夜检查维护飞机,为23日大批次运送帐篷做好准备。
上午9点10分,成都太平寺机场笼罩了一层薄雾。一直在停机坪上待命的王森泰机组第一个接到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通知:“紧急运送救灾帐篷前往汶川县三江口乡!”9点40分,王森泰机组带着当天第一批34顶救灾帐篷驾驶直升机腾空而起,直飞三江口乡。进入山区后,雾越来越浓,能见度越来越低,加上山区侧风和涡旋风多,给飞行安全带来了极大风险。“再大的风险也要闯过去!”机组人员迅速协调了分工,密切配合,用小速度的方式,让直升机在层峦叠嶂的山谷中顺利穿梭飞行。
“到了!”40分钟后,直升机到达三江口乡上空。在降落过程中机组人员发现,地面上早已会集了一大批在等候帐篷的灾民,看到他们到来后有不少人在抬手擦拭眼泪……
当天,搜救团5架直升机全部出动,连续作战,先后将110顶救灾帐篷运送到绵竹市、清平乡、红白镇等灾区。
灾民安置更人性化:让一家人住在一个帐篷里
“下雨了灾民怎么办?”“蚊子咬他们怎么办?”强震以来,帐篷成为灾区最为紧缺的物资之一。
记者在灾区采访时看到,对灾民们而言,有了帐篷也就有了家。这次震后救灾中,格外注重人性化,尽量将一家人安排在一个帐篷里,在经历了巨大的灾难后,家人的团聚就是对灾民最大的安慰。不过,由于帐篷尚不能做到完全充足供应,一个帐篷中往往挤着两家、三家甚至好几家人,“如果帐篷多了,他们就会住得更宽敞些!”快报特派记者 郑春平
空军报记者 伍轶
震惊的数字 揪心的痛楚
共接受国内外捐款246.44亿元
截至23日,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
55740人遇难,24960人失踪
共接受国内外捐款246.44亿元
跪求“再救一个”的消防战士找到了!
记住这个19岁英雄的名字:荆利杰
5月14日,一篇名为《消防战士跪地而泣: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的博客文章广为流传。近日,记者多方查找,终于找到这个可爱可亲可敬的消防战士荆利杰。
一声令下,他第一个奔向废墟
5月12日3时10分左右,绵竹市消防大队教导员陈军奉命带领绵竹市消防中队赶往武都教育中心实施救援。
2007年12月从河南焦作市解放区应征入伍的荆利杰在赶往武都教育中心的消防车上显得极为焦急,恨不得立即飞到现场救人。
武都教育中心受灾最为严重的是武都小学的教学楼,整个教学楼坍塌了大半部分。教学楼外围了许多惊魂未定的老师和群众,哭声一片。据该校老师讲,当时他们正在上课,下面至少埋压了100多个师生。倒塌的楼板下面到处是手、脚和头。微弱的求救声刺痛了消防战士的心,可是,他们手里没有特勤器材,怎么办?怎么办?
情急之下,教导员陈军一边要求群众和老师立即加入救人行列,一起用手救出一切可以救出的人,一边调集工程机械前往增援。
1989年12月17日出生的荆利杰第一个奔向废墟,开始了长达三天半时间的救人行动。
全身多处受伤却不肯休息
19岁的手是多么的稚嫩,但是,现在却要面对坚硬的钢筋、水泥和砖块,这是多么的原始,多么的无奈,多么的伟大!
余震不断发生,钢筋和楼板摇摇欲坠,残存的墙体时不时往下掉,荆利杰全然不顾。手掌磨破了,荆利杰根本没有想到去消毒。手指头出血了,荆利杰没有去包扎。脚底被钢筋刺破了,血流了出来,荆利杰没有停下来。13日,上天落泪,开始下雨,荆利杰仍然没有停下来做短暂休息的迹象。
人毕竟是人,斗不过钢筋、水泥和砖块。由于现场情况非常复杂,荆利杰全身多处被尖利钢筋、碎石、残砖擦伤,最严重的是裆部被磨烂了,汗渍、雨水浸在上面,开始发炎、化脓,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
当教导员陈军发现荆利杰受伤和体力已经严重透支的情况后,多次命令荆利杰去包扎伤口,休息片刻后再参加救援,荆利杰一再申请再干一会儿,再多救一个人再休息。也许是因为消防专业救援人员的严重不足,陈军说过也就算了,没有过多过问荆利杰长时间不休息的事情。
二次坍塌,他跪求“再救一个”
13日上午10时许,就在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因余震和吊车的操作发生了巨大的晃动,楼板在摇,墙体在垮……
二次坍塌!
此时,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如果再次进入废墟救援或者不撤出救援现场,结果不言而喻。为了保护救援人员,消防指挥部立即下令:所有人员必须暂时撤出,等余震过去后再伺机进入。
荆利杰还想留在废墟上搜寻幸存者,但是他被战友和群众拖了下来。
然而,就在此时,人们突然发现废墟中有一个男孩在呼救! 荆利杰下意识地正要转身奔向废墟,余震再次袭来,并引发了更大面积的坍塌。一块巨大的混凝土眼看就要往下掉,战友们和群众马上把荆利杰死死拉住,拖到了安全地带。
这个时候进入废墟,结果可能只有四个字,那就是“出生入死”。
也许是长时间劳累体力透支的原因,也许是被几个战友和群众强行下压托住的原因,也许是荆利杰情急之下的无奈之举,总之,这个时候的荆利杰双腿一软,跪了下去。就在跪下去的那一瞬间,荆利杰哭着大声喊出了穿透灵魂、穿透时空的一句:“我知道很危险,我知道进去了就可能回不来,但是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吧!我还能再救一个!”
看到这个情形所有人都哭了,然而所有人都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废墟第二次坍塌。
余震刚过,又冲进废墟救出小女孩
余震刚过,荆利杰又第一个奔向废墟。他想去营救那个呼救的男孩。
荆利杰从一楼楼梯边第一个教室玻璃破碎了的窗子钻进去,发现在教室里一个大铁柜的旁边有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孩,铁柜的架子压着小女孩的腿,铁柜上面有很多从上面二楼掉下来的课桌、书本等东西。荆利杰说,本来,他想一个人救出小女孩,因为,多进来一个救援的人就可能预示着多一个人失去生命。但是,当他仔细查看后发现,他一个人根本不能够把小女孩救出来,必须要一个人帮忙。于是,他到窗口叫战友邓坚进来帮帮他。邓坚进到教室,用撬棍把铁柜子使劲撬起来,他就慢慢把小女孩拉了出来。
荆利杰说,他已经记不清小女孩穿什么衣服和长什么模样了,但是小女孩没有哭,很坚强。就是他在拉她腿,弄痛了她的时候,小女孩也没有哭,而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叔叔,能不能轻点。”
事后,荆利杰才知道那个呼救的男孩就在他们营救小女孩的同时被解放军或者武警救了出去。
累得忘记自家电话号码
5月15日后,武都教育中心抗震救灾战斗结束。休息不到半个小时,荆利杰又到了苏兴街农机公司震灾现场抢险。现在,考虑到荆利杰长时间透支体力,中队安排他给受灾群众送生活用水,他每天都要给成千上万的人送去救命的水。
事实上,荆利杰累得忘记了他家座机电话号码的后四位数字,我们试着让他回忆了几分钟,他才记起他爸爸的手机号码。他的战友说,地震前几天他还打了他家里的座机,怎么会记不住呢。荆利杰说,现在满脑子都是求救的人,满脑子想的是下一步怎么救人,好像还在废墟现场。
当我们问荆利杰救了多少人时,荆利杰说他已经记不清了,当时脑袋里就一个念头救人,哪还有时间和机会像平常那样去记住救人的个数,现在连救过人的面目和模样都忘记了。
20日19时30分左右,我们终于联系上了荆利杰的爸爸荆喜成、妈妈苗小换,荆利杰的爸爸说,自从地震发生后他就没有联系上儿子,一直很关心儿子的安全,现在听到本来就很听话的孩子在战场上这么勇敢,这么有爱心,进四川消防部队才短短5个月就“长大”了,十分高兴。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