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地震,是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我国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具有地震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等特点。20世纪以来,我国因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部因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50%以上,1920年的海原8.5级地震和1976年的唐山7.8级地震,都曾使罹难人数超过20万,是名副其实的灾害之首。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又发生8级强震,再次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
地震难以避免,但如果能够正确地认识它、了解它,掌握科学的防震避震知识和正确的应对方法,就可增强应对灾害的信心,提高抗震救灾能力,有效减轻地震伤害和损失。
如何处理烧伤
烧伤分为三级:一级:皮肤发红,疼痛。二级:皮肤起水疱,水疱破裂后有分泌物流出,疼痛。三级:皮肤以及深层组织被损坏。如体表15%以上的皮肤被烧伤就有休克的危险(人双手的面积大约占体表面积的1%)。
治疗:小心除去衣物。粘在身体上的衣物不要移动。被烧伤的部分在冷水(尽量是流水)中浸没10~15分钟。但要注意,较大的伤口浸水时间不要太长,或者用温水降温,否则会造成体温过低。对于开放型的烧伤不要触碰,也不要在靠近伤口处说话(说话时溅出的飞沫有可能使伤口感染)。不要在烧伤伤口上涂抹药膏、药油、药粉或其他物质。保持伤口清洁。用干净的手帕,最好使用碘酒纱布覆盖在伤口上。如有必要,事先用聚维酮碘溶液冲洗。不要弄破水疱。小心地安放、运送伤者。服用止痛药或镇定剂。让伤者饮水(每15分钟1杯)。最好在1升水中加入1茶勺盐、1茶勺糖、1茶勺碳酸氢钠。如果发现伤口处发出臭味、有脓液流出或伤者发热,那么伤口已经被感染。每天用温热的盐水(1升水中加入1茶勺盐)纱布敷3次(盐水和纱布事先煮开)。清除坏死的组织,服用抗生素。大面积烧伤时,一般服用抗生素以防感染。
如何处理皮肤擦伤
预防:在可能受伤的部位涂抹润滑脂,然后包扎起来。伤口尽量不要包扎,如果包扎,就要加上软垫。使用外伤药膏,用干净的敷料覆盖。如果伤口已经感染,使用含有抗生素的药膏(如新霉素等)。
地震后砸伤的紧急处理
地震后若被砸伤,而没有被压埋,不要过于紧张,要冷静处理。首先,要试着移动一下四肢,判断一下是否有骨折、头颈、脊椎损伤。
如果肢体活动自如,没有活动受限的情况,那么多数情况下,仅仅是被砸伤部位有出血伤口。一般伤口的处理原则不是太复杂,一定不要惊慌失措。平静下来,回忆学过的处理伤口的知识,迅速处理伤口,同时撤离现场。
伤口的紧急处理主要有两条:清洁和止血。
清洁:地震发生之时,尘土飞扬,伤口难免会沾上一些脏东西,有时候甚至会有小石子或碎玻璃嵌在伤口里,这些脏东西容易使伤口感染。
在地震后,通常不可能找到生理盐水,这时我们可以使用干净流动的自来水冲洗伤口。理想的状况下,我们需要生理盐水来冲洗伤口上的灰尘。对于嵌在伤口里的碎玻璃和小石子,别急着想办法把它们弄出来,否则会有划破血管导致大出血的可能。应该在清洁伤口之后,用干净的布或纸巾覆盖伤口,待专业的医护人员来处理。
特别提醒:如果伤口出血很严重,止血就成为第一步要做的事情,待出血止住或医务人员到场后再处理伤口污染问题。
止血:最常用的简便有效的止血方法就是“直接加压法”。具体的方法是,用干净的布或纸巾,直接在出血伤口上方施压;如果出血仍然不止,那么可以将伤口部位抬高到超过心脏的位置,并继续加压到不再流血为止。
特别提醒:不可用布条或绷带长时间环扎出血肢体,否则容易导致肢体缺血坏死。如果迫不得已必须采用环扎法,要注意肢体末端的感觉和皮肤颜色,如果感觉麻木或者皮肤颜色发紫或发黑,一定要解压。
地震后扭伤的紧急处理
地震后逃生过程中由于慌乱或者大量物体倒塌在地,容易绊倒而发生扭伤。
扭伤的部位往往是关节附近,以脚踝最为常见。扭伤后的紧急处理第一步是固定,固定的目的是为了让伤处休息、提供支撑的力量、减轻疼痛等。
最好使用弹性绷带,自肢体远端(即远离躯干的方向)开始,对伤处进行缠绕。 如果无法找到绷带,也可以使用厚衣物或枕头,将伤处包起来。
为了减轻疼痛,防止伤处继续肿胀,在受伤一天之内可以冷敷。第二天,再以热敷的方式来促进消肿。但如果开始热敷后,发现伤处又再度肿起来,就要继续冷敷。
地震后断肢的紧急处理
地震中很多伤员发生肢体断裂。通常在这种情况下,伤员多已陷入昏迷,只能由旁人施救。
如果看到伤者断肢的情形,千万要保持冷静。只有冷静下来,才能更好地救助伤员。
第一步:记住,止血永远是第一步。可以用松紧带或橡皮筋绑在伤口的上方,一定要紧,要看到出血减慢。断肢后都有较大血管的破裂,其出血一般都比较凶猛,如不及时有效止血,伤员会很快发生出血性休克,以致无法等到救援者到来。
第二步:尽快求救。先打电话到医院,一定要告诉对方伤员有断肢的情况,以方便医院先安排。然后,再向周围人求救,一起救助伤员。
第三步:保护断肢。准备两个清洁的塑料袋或两个装得下断肢的清洁容器,内层放断肢,外层放冰块。低温可以保护断肢,防止断肢腐败。但一定要注意,不能将断肢直接放在冰水或冰块之中!对于细小的手指等断肢,一定要保存好,以防慌乱中丢失。多半的断肢,在处理得当的情况下,都是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接回去,且恢复它大部分的功能。
第四步:密切观察出血部位。如果出血不仅没有停止,还有增多的情形,要及时调整止血方法。但松解松紧带或橡皮筋时,要同时压迫出血部位,防止突然解压后大出血致使止血更加困难。
第五步:密切观察伤员情况。如果伤员仍有意识,可以给其喝一些淡盐水。如果附近有小的诊室,就为伤员先行输液。
地震后骨折的紧急处理
前面已经讲过,骨折是地震后各种人体伤害中发生几率最高的。所以,我们应该掌握一些骨折后急救的基本知识。
通常,要通过X光片才能确定是不是骨折。但在地震后,大量人员伤亡,根本无法得到正常医疗,所以我们要学会从症状上来判断是不是有骨折。
骨折后的种种表现:受伤的部位变形,它的长度和形状会与另一侧肢体不一致;受伤的人听到“啪”的裂声,或是感觉到骨头断裂;伤口的颜色变紫、变肿;受伤的地方移动不自然,或是移动有困难,移动的时候会非常疼痛;或是移动时与正常的一侧肢体不同; 肢体移动时没有困难,可是有“嘎吱嘎吱”的摩擦声;直接从伤口就可以看得见断裂的骨头(即为开放性骨折)。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只要受伤就有可能存在骨折,除非现场有紧急的危险,如房屋倒塌、燃气爆炸等情况,否则在确定排除骨折或者固定伤口之前,都不应该去移动伤员。
确定为骨折后,要保持冷静,正确处理。
固定伤口。最好用夹板固定受伤部位的上下两处,越过伤口,让骨折的部位不能再移动。这样,既能止痛,又能防止因为骨折断端的移位而损伤神经、血管。在震区,往往无法找到像医院一样的夹板,这时可以就地取材,用一些厚报纸、两把伞的骨架、扫把柄、硬纸板、树枝等坚硬具有固定伤口作用的物品,再用布条将伤口固定住,这样也可以达到给骨折部位上夹板的效果。如果实在无物可用,可将受伤的上肢固定于胸壁,受伤的下肢固定于健侧,这样也能起到固定作用。
如果有出血的情形,就轻轻地加压止血。止血过程中尽量不要使骨折骨发生移位。出血量大者,可以采用加压包扎或者止血带止血的方法。但要注意,大量出血与骨折断端移位比较,前者更具有致命性。
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千万不要清洗伤口,也不要往伤口上涂药,伤口表面有明显异物可以取掉,用干净的布或纸巾轻轻盖在伤口上即可。对于开放性骨折暴露于体表外的骨头断端,千万不要将其推回去,以免将污染物带入深层,只要盖好就可以了。
在没有固定之前,不要移动伤员。如果是自己骨折,一定要告诉身旁想帮助你的人,不要随便移动你,以免使骨折的情况更加恶化。力所能及的自我救治完成后,应设法尽快与医疗机构取得联系,以求获得进一步妥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