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61版:珠宝·时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乾隆爷为啥这么迷“传世翡翠”?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5 月 22 日 星期
上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乾隆爷为啥这么迷“传世翡翠”?
听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解密通灵“传世翡翠”260年传奇
  “翡翠作为玉中之王,在清代发展达到顶峰,无论皇室还是民间,无人不喜爱翡翠。乾隆皇帝御封,让‘传世翡翠’名扬四方”。由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传世翡翠260年传奇》一书日前正式发行,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玉学泰斗杨伯达教授欣然为该书作序,并为我们解密一个值得“为自己,更为下一代珍藏”的TESIRO通灵旗下品牌——“传世翡翠”260年前受到皇室热宠的传奇。

  “玉痴”乾隆

  御封“传世翡翠”

  年过八旬的杨伯达教授,曾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中国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四十余年来专注于玉学研究。作为中国玉石学界的泰斗,他对于玉石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刻独到的研究。

  杨教授在《传世翡翠260年传奇》序言中介绍,他在对清宫档案的研究中发现,中国玉石文化源远流长。但在清代以前,都是白玉为主。到了清朝,在缅甸玉商的推动下,翡翠带着神秘东方文化的灵秀之气,走进帝王家,成为最受推崇的“玉中之王”。尤其是乾隆皇帝生性爱玉,被称为“玉痴”,尤喜爱翡翠,一生作有关玉的诗800多首。

  1745年,云贵总督特别向清皇帝乾隆进贡了一件马家翡翠。乾隆见后大喜,赞其为真正的传世宝物,亲自御封“传世翡翠”,并将马家作为唯一的御用翠商。

  皇帝推崇

  “传世翡翠”走向民间

  1790年,乾隆80大寿,和珅提前一年给马家下采购清单,要求联合宫廷造办处采购碗、杯、朝珠、手串、坐佛、笔筒等8类73种翠件。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至今还收藏有原清宫旧藏翡翠数百件。

  人们认为,正是乾隆皇帝和后来的慈禧皇太后都痴迷翡翠,皇室的推崇反过来又极大推动“传世翡翠”这个品牌的发展。“传世翡翠”成为达官贵人的身份象征,上至皇族下至百姓,王公大臣及富有商人都以拥有一款“传世翡翠”为荣耀,精美翠饰大大盛行。

  当时经营“传世翡翠”的马氏家族,拥有玉雕工匠近400人以及度冒山几处矿洞的开采权,实力雄厚。“传世翡翠”质量上乘、雕工精美、享有盛誉。

  “翡翠王”

  推动翡翠文化复兴

  杨伯达教授认为,正是像经营“传世翡翠”的马氏家族这样来自腾冲的翡翠玉商,他们把翡翠玉石从缅甸运到云南,再辗转运到内地,一代代传承,推动了中国玉文化发展。

  中国经济的崛起,传统文化回归。杨教授分析,近年来,寓意平安吉祥的翡翠,作为传统文化象征的翡翠价值空前提高。杨教授高度评价“传世翡翠”当代传人马崇仁先生,认为他是翡翠文化的集大成者,用严谨的地质学原理独创“翡翠形象学”,纵横中缅赌石场30余年,被人称为“翡翠王”。他亲自点评每件“传世翡翠”饰品,并出具鉴赏证书,成为人们投资收藏的珍品。         刘 奕

  相关链接

  故宫万件玉器

  都经过他的手

  曾经研究了故宫上万件玉器、这次欣然为《传世翡翠260年传奇》作序的玉学泰斗杨伯达,对于“传世翡翠”260年来的发展给予高度评价。

  杨伯达1927年出生于旅顺市,曾担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会会长 、中国文物学会培训部讲授专家,是中国国宝级玉学泰斗。

  作为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杨老40余年来专注于玉学研究,出版专著有《古玉考》、《清玉掇英》、《古玉史论》、《传世古玉辨伪研究》等专著,与美国翁万戈先生合作主编学术著作《故宫博物院》,因此对清朝马家翠的兴起颇有研究。

  此次为《传世翡翠260年传奇》作序,杨老表示,中国翡翠的发展,玉商功不可没,“传世翡翠”家族为中国翡翠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从前翡翠是皇室专享帝王翠,现在‘传世翡翠’将它带到了普通市民手里,中华文化必将随着翡翠的普及进一步发扬光大!” 综 合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