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专题·精神家园 浴血重生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精神家园 需要和灾区一起重建
· 以震灾为契机重建精神家园
· 精神重建
恐怕要几代人的时间
· 健康有活力的民族精神
是有尊严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条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5 月 22 日 星期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健康有活力的民族精神是有尊严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条件
  资深报纸编辑,专栏作家。新时期中国报刊新锐评论作者的代表之一。主持多个评论专栏,深受读者好评。

  5月12日汶川发生地震的当天,鄢烈山先生所供职的媒体一下子就往灾区派送了17名记者。这其中没有鄢烈山,“我57了,太老了,报社没考虑让我去。”在后方,鄢烈山一直关注着灾情的变化,在做好编辑工作的同时,不忘写时评对救灾工作提出建议。“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采取一切手段,赶快把灾民撤到安全地带。”鄢烈山认为存在着产生次生灾害的危险。

  快报记者:从地震开始的那一刻起,汶川就抓住了国人的心。只要是中国人,无论内地,还是香港、台湾,还是海外,面对灾难,体现出了中国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精神,无论灾区还是后方,中国人感同身受,空前团结,你对此怎么看?

  鄢烈山:“国人”“中国人”的表述可能不准确,用“华人”可能好一些,因为很多热心捐献的海外华人已不是“中国人”而入了外国国籍。“华人”讲的是族裔血缘而不是国别。而且,特别强调华人对地震的关切,也有点民族主义的狭隘,全世界很多有人道主义精神的非华族人士也很关心发生在中国的地震。日本的专业搜救队早就准备进入中国灾区提供协助,美国人到5月20日共计已捐献钱物3000多万美元。

  快报记者:有一种说法,市场经济使国人财富增长的同时,也使国人的精神素质急剧降低,人变成了只关心自己利益,不关心别人和社会的经济动物,人与人之间不再以诚相待,而是彼此越来越淡漠,是这样吗?

  鄢烈山:我从未这样认为。权钱交易,巧取豪夺,“人善被人欺”,作恶的无恶报,这是权力尚未被驯服,法治尚未实现的必然结果,从来如此,与市场经济何干?人们对于主持正义怀无力感,社会的赏罚导向机制有问题,人心才会冷漠,只关心自己。当然市场经济也会有问题有弊病,比如企业要营销,天然地要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会导致物质主义、消费主义,浪费资源,无休止地追求享受。但它不是导致“国人的精神素质急剧降低”的首要因素,不会泯灭人们对社会公义的追求。

  快报记者:如果我们心里真是有一些精神废墟,我们该怎么办?

  鄢烈山:如果有,那当然要清理,要重建。

  快报记者:在你的心目中,精神家园是个什么概念?你理想中的精神家园是怎么样的?它该具备怎样的品质和要求? 鄢烈山:“精神家园”这个比喻本身是清晰的,它的涵义是我们的精神可以栖息,可以寄托。它的前提当然是可以信赖。在那里没有互相猜忌,没有互相戒备,更没有敌意和算计,就像亲子关系一般简单,放松。这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守望相助,可以共患难;然后才是可以互相交流,互相提携……

  快报记者:除了发扬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外,对国外的先进文化和尊重生命、尊重人的尊严的普世价值,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

  鄢烈山:当然应当拥抱、践行。所谓先进文化和普世价值,最根本就是温家宝总理今年3月18日答记者问时讲的,“要尊重每一个人,维护每一个人的合法权益,在自由平等的条件下,为每一个人创造全面发展的机会。”这次救灾中,对每个可能生还的人,不论贫富贵贱,不放弃,施救穷尽一切可能的手段;乃至强调尊重逝者,不要草草掩埋,对无名死者采集DNA样本,这就是重视人权、人类尊严的普世价值。从这里可以看到,中国确实有了重大进步。

  快报记者:一个健康有活力的民族精神,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意味着什么?

  鄢烈山:这种民族精神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有尊严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条件。“健康”一词谈何容易!所谓“人有病,天知否?”一个民族很难意识到自己的精神病态,因此要鼓励自家人和世人的批评,提倡自省,不能只许唱赞歌。

  快报记者 倪宁宁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