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内首次“手拉手就业行动”在上海正式启动,旨在建立一种全新的社区、IT职业培训机构、企业三位一体的培训就业对接模式,完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体系,将就业中的困难群体打造成IT人士,最终为企业输送合格的软件程序员。一时间,“软件蓝领”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现状篇] 软件蓝领非常缺乏
所谓“软件蓝领”一词实际上是从印度传来的,指那些至少掌握一门开发语言或开发工具,所从事任务与软件工程中的需求分析、系统分析、概要设计无关的程序员。在印度的软件产业中,这些大量的低成本程序员是由高中生毕业后进行简单培训就可以担当的。
据了解,软件企业健康快速发展需要三类人才: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软件高级人才、系统分析及设计人员(软件工程师)、熟练的程序员(软件蓝领),这三类人才结构比例应该呈金字塔形。
北大青鸟IT教育首席执行官杨明认为:“国内软件业分工不明确,许多软件企业都存在大量使用本科生、研究生等高级软件人才从事初级程序员工作的现象。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程序的编制工作不需要高学历的人才,只要培训得当,高中学历的人同样也可以完成。”
杨明认为,过去多数企业都用不到软件蓝领,做一个网站,从前端到后端数据库肯定都是一个人包了。但现在可能专门会有一个人作前端网页的特效。这是一个趋势。但现在国内大型的企业,大的软件项目开始慢慢多了起来。企业规模越做越大,肯定会把项目越切越细。其实任何一个产业都是如此,只要成熟了、规模大了,分工都会越来越细,工序就会越来越标准化。在整个工序过程中,每个环节都需要技术性极强的软件工人。
[影响篇] 制约软件行业发展
在国内,软件产业的发展已经初具产业规模,但与国际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专家普遍表示,制约国内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中国的软件人才呈橄榄形,即缺少高级管理者和基础程序员,而缺乏软件蓝领的情况尤为严重。国内由于没有成规模的初级程序员培养体系,高级软件人员不得不从事初级程序员工作,“高能低用”的现象相当普遍,人才浪费十分严重。正因为软件人才严重失衡,中国软件产业既难以上档次,更难以上规模。目前中国软件企业以每个月几十家的速度增长,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目前国内的IT人才需求为60万,其中对“软件蓝领”的需求为每年20万左右。据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等招聘机构的数据显示,实用技能型网络人才、软件开发人才等都有大量需求。
有专家表示,近十年来,国内培养了近百万名计算机毕业生,如果仅从计算机系毕业生人数看,百万这个数字不算少,但事实是这百万人中从事软件开发的人数并不多。其中很多人都去搞系统集成。他们不从事软件开发的理由便是,当编程的工作时间长,没有私人时间,而且受年龄限制。
南京一家IT企业相关负责人说,印度的软件业产值达130亿美元,其中前四大软件商大概占了50亿美元,这在中国是没有的。印度的经验是他们将软件标准化、流水线化。中国应该在这方面向印度学习,培养一批“软件蓝领”,根据不同需求确定完善的工作类目,细化分工,形成软件编程的流水线,提高效率加快发展。目前,全球软件外包蓬勃发展,正从高成本地区向低成本地区转移,培养“软件蓝领”有利于中国软件业早日实现工厂化。
专业的技能培训
大有作为
[对策篇]
专业的技能培训
大有作为
如何加快培养国内的“软件蓝领”?专家表示,中等职业学校和专业的IT培训机构应大有作为。
专家表示,在目前的情况下,中等职业学校应承担起“软件蓝领”的培养任务,根据软件产业对“软件蓝领”人才规格、人才素质、人才数量的需求,来确定学校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上要突出基础性、实用性,使教学内容既涵盖软件开发的相关技术知识,又较符合中职学生智力水平与知识结构的客观实际;在知识的教学设计上要强调渗透性、实践性,注重各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学以致用,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更多的企业也看好软件蓝领职业培训的巨大空间。北大青鸟APTECH近年来在全国累计培训学员已经突破30万人次,就业单位包括惠普中国、中国网通、北京电信、清华同方、路透社、微软中国、IBM外派、金山、用友、索尼、惠普中国、摩托罗拉、LG、搜狐等知名企业。
“IT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虽然学历不高,普遍来讲大专学历多一些,还有一部分是高中学历,直接在市场上就业肯定竞争不过本科生。但他们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全面,学习能力很强,而且职业素养比较高。”北大青鸟的培训老师介绍说。
专家还表示,在软件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既应吸收国外“软件蓝领”的先进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法,更应发挥软件开发企业在“软件蓝领”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张曦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