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哀悼日·直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目标迴龙沟,空投4艘皮划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5 月 21 日 星期
上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老乡导航,空军和志愿者“空中行动”解救深山被困乡亲
“目标迴龙沟,空投4艘皮划艇!”
  直升机机组人员在研究救援方案
  赶快把救援物资运上直升机
  找到目标,准备空投
  空投物资迅速运到救灾点
  “彭州市宝山村急需救灾物资,立即执行空投任务!”20日下午1:40左右,南空某搜救团团长李春辉上校迅速带领机组飞赴目的地。在完成物资空投后,机组又接到地面救援部队和乡亲们的求助,临时改变返航计划。他们向深山进发,高难度空投四艘皮划艇,供地面突击队解救被困灾民。作为搜救团志愿者,快报记者登上直升机参与并全程记录了这次紧张的“水陆空”三维大救援。

  快报特派记者 郑春平

  空军报记者 伍轶

  救援直升机正准备降落 本版图片均为快报特派记者 顾炜 摄

  乡亲被困,请紧急增援!

  昨天下午1点多,记者乘坐的李春辉团长坐镇指挥的直升机,于下午2:25左右顺利降落在目的地宝山村郭家坪。舱门打开,地面的救援战士排队快步冲上前来将送来的药品、食品、饮用水和雨衣等救灾物资卸载下来。任务完成后,地面救援的成空救援队伍负责人又向南空搜救团团长李春辉请求增援:离此约10公里的山中,燕子洞电站、三岔河电站等地带还有一批被困灾民,而强行挺进的突击小分队被两面湖泊挡住去路。

  李春辉和机组立即商定:暂停返航,协助救援!两队空军人马迅速制定出两套救援计划:计划一,直升机带着救援战士飞过湖泊,在石材厂选择地点降落,由此挺进并实施救援;计划二,如果飞机无法降落,则将皮划艇空投在湖泊边,由地面的突击小分队实施水路救援。

  组建救援队,目标迴龙沟    

    

  昨天的救援中,当地两位乡亲成为“编外人员”:燕子洞电站的王应彬、三岔河电站的牟登全,地震那天恰巧他们分别外出,然而,12日地震以来,他们就与山上失去了联系。特别是原来山谷位置的一面湖泊,在强震时地带发生严重变异,现在成了一大一小两面湖,更加增添了救援的难度。

  为了让救援战士更好地了解地形,他们俩在纸上画出了非常详细的示意图,成为这场救援的主要参照。同时,从小在山里长大的王应彬还作为向导,被南空搜救团请上了直升机。下午3点,这支由空军战士、志愿者(记者)、“老乡”组成的特别救援队,乘坐直升机向大山深处的迴龙沟飞去。

  “计划一”被否决

  飞机在狭窄的山谷中穿行,海拔似乎也明显提高。“就在前面了!”王应彬上了飞机后一直紧盯着窗外,深怕错过了目的地,飞行约5分钟后,他赶紧指着前方提醒,大家听言也赶紧移过去想看一看。“不要动,请大家不要动。”团长李春辉大声提醒,这里气流较强,飞机有些晃动。

  又过了片刻,王应彬再次提醒说:“到了,下面就是。”听到他的话,机组人员对照地图作了确认,但同时也发现,迴龙沟虽然已经找到,但下面地势很险,巨石满谷,空军战士根本无法在这里降落。而且,再往山里飞行的话,返航时转弯就会面临困难。第一套计划放弃,第二套计划启动。

  计划二:空投!    

    

  下午3:15,飞机重新回到了郭家坪。两支救援队伍再次会合,商量该如何确保第二套计划万无一失。受天气条件限制,空投越早越好。几乎所有人连说话都加快了速度,“快,把皮划艇搬上飞机!”“把地图拿来再确定一下空投地点!”……商量中,成空救援队伍负责人提出,前方小突击队和所在地的灾民已经严重缺少食品和饮用水,问能否在皮划艇之外再投递一些水和食品。“没问题,可以投!”于是,空投地点变成两个:在山谷一所寺庙旁空投一批水和食品,再到湖泊边空投下另一批水、食品和皮划艇。

  从地形上看,这是一次高难度的投递。机械师杨世民说:“必须综合考虑飞行速度、高度、风速这三个因素,哪一个不符合要求都不行。”再加上要进行两处定点投递,这对机组全体人员都是一次考验。

  4只皮划艇空投到湖边

  “说干就干!”下午3:52,团长李春辉带着救援队伍和皮划艇等物资再次出发,向空投目标迴龙沟飞去。

  “这次我们不关舱门了,大家做好准备!”执行空投任务的战士早已绑好了安全带,大家齐心协力把空投物资按照投放顺序在舱门口依次排好。

  下午3:55,第一个目标接近,“提前准备!”

  下午3:58,“开始,投!”随着李春辉一声令下,机舱内顿时忙碌起来,大家你搬我接,一箱接一箱的食品和饮用水被投下飞机,准确到达目的地!

  接着是第二站,下午4:06,到达湖边投放点上空,开始投放皮划艇,然而其中一包构件体积过大,在舱门口卡了一下,尽管飞机的速度已经很慢,但毕竟在移动。机组当时决定飞出这段山谷,调转头来再投!

  这一次,几大包皮划艇构件全部顺利出舱,而且无一例外,全部定点投放在湖泊旁边。此刻是下午4:11。按照规定,物资落地处离设定地点1公里都可以,而昨日这批皮划艇构件正好投放在湖泊旁边,地面救援人员可以就地安装并推下水,对山上的灾民实施救援。

  “任务完成得非常漂亮!”返航途中,听到团长李春辉的一句肯定,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

  哀悼日第二天·视点

  这一刻

  我们将泪水化为力量

  2008年5月19日14时31分,北京天安门广场。近万名低头含泪沉默了3分钟的中国人,忽然间都昂起了头,高举起了如林的臂膀,握紧了还沾有泪水的拳头,喉咙里吼出了同一个声音,似怒涛、似海啸——“中国加油!”

  “中国加油!”“四川挺住!”同一时刻,在成都天府广场,没有事先的约定,数千名默哀者也发出了同天安门广场上一样震撼的呐喊。

  哀悼日,哀悼感天动地。

  哀悼日,呐喊气吞山河。

  从这一刻起,我们将泪水化为力量!

  这一刻,“团结起来”成为最强音

  哀悼日进入第二天,在各地的悼念活动中,在各种媒介的报道中,在互联网黑白色的帖文中,“团结起来”成为最显著的字眼,13亿颗心凝聚成一颗共同的中国心。“团结起来的中国人,将战胜一切罪恶和灾难。”这是一位美国网民在看了CNN的中国哀悼日报道后留下的感言。

  1944年9月18日,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张思德的名篇《为人民服务》中就曾提出,“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不畏困难、自强不息、团结抗争的光荣传统;越是在灾难面前,越是紧密团结。从唐山大地震到1998年洪魔肆虐,再到今年的南方冰雪灾害,一次又一次的特大自然灾害,都被中国人团结的力量所战胜。

  到5月20日12时,全国共接受海内外社会各界捐款(物)139亿多元,捐款的数额为历次灾难捐献之最。

  中国人在这个时刻比任何时候更需要团结,这种团结的力量凝聚得愈强,灾害就能早一些被征服,灾区民众的伤痛也能早一些被抚平。

  哀悼中,人们寄托着民族哀思,更凝聚起民族力量。

  这一刻,我们更加顽强地为救灾努力

  哀悼日,我们正在超越哀思,把凝聚起的力量倾注于灾区;哀悼日,我们更加清醒地认知,灾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大于一切。

  20日,来自各方面的信息显示,在灾区救灾的解放军、医务工作者、救援人员以及后方的全国人民在寄托哀思的同时,加紧了抗震救灾的努力。这一日,被埋了179个小时的马元江被成功救出;这一日,受灾群众正陆续被安置;这一日,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救援物资、资金和人员更加迅捷地向灾区集结。

  新华社记者20日从救灾一线看到:子弟兵还在奋战,为了生命的希望他们翻山越岭到每一个村落寻找灾民;医疗队风风火火地在忙,白衣天使们一连几十个小时做手术,伤员一批批得到救治;防疫队也在努力,用双腿踏着灾区的每个角落喷洒消毒。政府部门的救灾人员和物资也在陆续到达,灾区的群众很快会住进帐篷,吃上食物,喝上干净水。

  20日,北京、深圳、石家庄等地,出租车司机不约而同在后视镜上系上了黄丝带,继续向灾区死难同胞哀悼。14时28分起,四川大学校园里成百上千的人们自发聚集在国旗下,再次默哀3分钟,深切哀悼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

  这一刻,我们相信明天更美好

  “过了这一刻

  孩子不要哭 我们都是你的亲人

  妈妈不要哭 我们就是您的孩子

  ……

  中国不哭 我们都是一家人”

  “让我们坚强,团结起来,为灾区人民群众重建家园、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灾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这是这两天来网络上流传的一首小诗和一句正被广泛认同的誓言。

  香港《商报》在《哀我受难同胞 信我不屈中华》的时评中指出,汶川大地震是国殇,伤痛不堪回首。但在这场自然大灾难面前,中国全力抗灾救灾的图景,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坚忍不拔的精神,见证了“大写的中国人”。正是凭着这种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力量,相信我们定可挺过难关。

  怀念逝者,是为了坚定我们走向未来的步伐和信心。

  为救学生光荣牺牲的谭千秋老师的女儿、北京大学法学院二年级学生谭君子说:“对于我爸爸的纪念,就是我要代替他撑起这个家,照顾好阿姨和妹妹。”

  哀悼中,我们送遇难同胞一路走好;

  悲痛中,我们将泪水化作无穷的力量。

  据新华社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