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过170小时
彭国华,男,37岁
绵阳安县雎水
生存状态:生命垂危
被埋170小时后,彭国华获救
亲人不抛弃,执著地在废墟中挖掘了7天;自己不放弃,靠喝自己仅有的一点尿液解渴、靠一包卫生纸填肚子;军民共联手,翻山越岭8个多小时转运幸存者;医疗队伍3个多小时的抢救……一场生死营救大接力在安县进行,生命奇迹终于跑赢了死神。20日4:30左右,在被埋170多个小时后,安县睢水乡道喜村37岁的彭国华基本脱离了生命危险,“感谢党和政府,感谢解放军。”彭国华右手紧紧握着妻子的手,轻轻地点着头。
妻子不放弃用手刨丈夫
昨日,在安县中学第二军医大学的医疗站里,7天不见天日的彭国华被蒙着双眼,整张脸已彻底塌陷,有半截牙签长的胡子已和头发连成一片。36岁的文友会一直守在丈夫跟前,守望着这一张熟悉而陌生的脸,就像地震发生后她一直守望了7天的埋没丈夫的石灰窑。
“我就是想‘生要见人死要见尸’。”文友会说,彭国华在离家一公里远的矿上当爆破工人。12日地震发生后,家里房屋也垮塌,所幸没有人员伤亡。她跑到丈夫上班的地方一看,整个山体已垮塌,并封死了彭国华所在的矿井。矿场老板正在组织人员用挖掘机清理山上滚下的巨石。“可能有上万吨石头。”文友会说,尽管不知道窑洞是否已垮塌,但她还是不放弃一线希望,赶快用手搬石头。抢救持续到当晚9点,挖掘机已耗尽了油料,文友会也筋疲力尽。由于交通、通信中断,文友会和营救人员只能暂停营救。
第二天,雨后的矿山不断地出现山体滑坡和塌方,加上没油,挖掘机无法展开施救。文友会在悲痛中度过了一天。
14日一大早,文友会找到矿主希望想办法继续挖掘。“老板说,要找人去背油才行。”由于矿井的油库离出事点还有两公里,道路已全被垮塌的山石阻断,余震还不断地造成沿路山体滑坡,运油必须绕道,而且要翻山越岭,许多人不愿冒险。
“我决不放弃!”文友会回到家,抹干泪,找出背篼准备上路。“你不能去,万一再有闪失,这个家承受不起。”考虑到家里还有一位87岁的外婆、61岁的母亲、12岁的儿子和一小女儿需要照看,64岁的公公彭兰富把媳妇拦下,自己背着油桶出门。
当天,64岁的老人不顾飞石,在山里来来回回跑了两趟,磨破了肩膀和双手,但也只运回来不到20公斤的柴油。杯水车薪难以继续施救。
15日,在安县县城上学的彭永波翻山越岭回到家。文友会劝他赶快回到县城,怕万一山体滑坡出现意外。“要死也要死在一起。”勇敢的小伙听说父亲出事了,拉着母亲再度到矿上找矿主想办法展开施救,但矿主已出发到外面寻求支援,并派人前去搬运柴油。
多方努力成功营救
“村里一些人都劝我,说算了,希望不大。”文友会说,她还是不死心,和家里人用手刨石头,“不晓得死活,也要尽力去挖”。经多方努力,16日一大早,大型挖掘机再次轰鸣起来,继续营救。
经过两天的强力推进,19日中午1时左右,在乱石堆背后传出微弱的呼救声。“还活着!”救援队伍和文友会家人一阵欣喜。在揪心等待3小时后,当日下午4点48分,彭国华被成功救出。由于窑洞没有完全垮塌,形成了个勉强能容下一个人的“猫儿洞”,并还有缝隙透出空气,幸运的彭国华蜷缩在里面,没受重伤。
在救援人员进行现场医疗处理后,彭国华被抬上了担架,从矿山顶出发,向邻近的救助点转移。30多名解放军战士轮流肩扛,有的地方地势险恶,战士们就背着他走。经过8个小时的徒步,救援队伍终于在昨日凌晨1时左右到达安全点。早已守候在救助点的第二军医大学医疗队迅速对彭国华再次进行检查和临时治疗后,转运到设在安县中学的医疗站。
喝尿液吃卫生纸赢生机
第二军医大学校长张雁灵少将说,彭国华送来时已是生命垂危,呼吸微弱,血压很低。经过3小时抢救和综合治疗,彭国华脱离了危险。
“当时就想,自己没被砸死,家人肯定会来救我。”躺在病床上,彭国华说话的声音很小,但神志很清醒,话语间显现出地震发生时他的冷静。“我躺在洞里,手脚都没法伸直,”曾接受过求生技能培训的彭国华说,由于只能在较小空间活动,他把安全头盔装自己的尿液,并从口袋里掏出仅有的一包卫生纸,“饿了就吃一点纸,嘴干了就沾一点尿。”彭国华并不清楚到底还要多久才能被救出,也不知道到底还能不能存活下来,所以他对自己很克制。在挖出彭国华的地方,救援人员发现头盔里还存有尿液,卫生纸也还有碎块。
“正是他的这种自救能力让他保证了肠胃的蠕动,保持了生理功能,也赢得了生的希望。”张雁灵如是说。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