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死去的人我们默哀,对于活着的人我们更要负责。”昨日,江苏省检验检疫部门派往四川灾区的第一支防疫工作突击队来到已成废墟的北川县城,开展环境消毒工作,以预防各种传染病,严控灾后疫情的发生。记者通过电话,连线采访了这支工作队的队长——56岁的江苏检验检疫局卫生监管处处长丁永健。
日夜兼程
为绵阳3万灾民消毒
“5月17日10点28分接到命令,中午12点突击队队员集合完毕 ,晚上到达成都集结点;5月18日清晨赶到绵阳九洲体育馆进行消毒防疫,今天刚刚完成在北川中学的消毒任务。”丁永健说话时语速很快,好像还没有从忙碌的工作状态中回过神来。
丁永健说,队员们到达绵阳时,九洲体育馆里已经挤满了灾民,场馆里、过道上,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帐篷,大概聚集了3万多人。为了保证他们的正常生活,突击队的10名队员和其他卫生防疫人员一起对场馆内外进行了消毒处理。
环境严峻
消毒杀虫要防险情
昨日上午,丁永健带领的防疫工作突击队赶到了北川。这是本次地震灾害中破坏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这里根本就没有路,到处是倒塌的房屋,破碎的瓦砾,整个县城就像被泥石掩埋了一样。”当地的灾民已经撤走了,这片废墟上只剩下解放军、武警官兵、医疗卫生人员和负责善后工作的专业人士。丁永健介绍说,“这里的环境状况已经相当严峻,在3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下,还没有及时处理的尸体已经开始腐烂,成群的苍蝇到处飞。”
丁永健把队员们分成三组,在北川中学附近开展消毒杀虫工作。“三个人一组,一个人专门负责警惕随时发生的险情,另外两个工作人员进行作业。”丁永健说,“暴雨、危房倒塌、泥石流,危险随时存在。刚才,我还感觉到地在动呢。”
停工3分钟
为逝去的人们默哀
在灾难过后的废墟上,队员们背着50斤以上的消毒剂,上午和下午分别进行了两次消毒,“不过,下午2点28分,队员们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默哀3分钟。”丁永健说,“今天的工作结束后,突击队还要开会布置明天的工作。我们现在想的,就是把消毒防疫工作做好。把大灾之后发生大疫的可能性尽量降低,避免传染病的发生。死去的人我们要哀悼,但是,我们还要对活着的人负责!”据了解,昨日下午,江苏省检验检疫局第二批支援灾区防疫工作的人员也已抵达成都,将根据当地防疫工作的安排,随时奔赴最需要的地方。快报记者 张淑娟
救援日记
这两天听得最多的是谢谢
口述人:江苏省中医院 朱宁莉
救援地点:绵阳
在绵阳520医院外科病房里已经工作5天了,这两天医院里转出转进的病人非常多,工作量也很大。
这几天,响在耳边最多的话就是“谢谢”,病人们把我们当成自己最亲近的人。有一位57岁的奶奶,她在废墟里整整被困了四天,右腿骨折。而她的家人都已经在地震中丧命了。我记得这位奶奶被送来的时候是晚上7点多钟,当我把自己从南京带过来的八宝粥一口一口喂给她吃的时候,她哭了,一边哭一边对我们说谢谢。接下来的几天,我和老奶奶成了朋友,每天,给她换药、输液。老奶奶由于小便不畅,需要导尿,但是她自己并不知情,有一天老奶奶和我说,“护士,我想解个手。”我说:“你就尿吧,没关系,有导管接着呢。”可是老奶奶犹豫了半天,还是没有尿。她说:“我怕尿到床上,弄脏床单,还要麻烦你们换床单。”当时我听了眼泪就掉了下来,灾区的老百姓就是这么善良,即使他们遭受了这么大的苦难。
这几天,绵阳的天气很晴朗,但是蚊子却异常凶猛。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被叮满了包。绵阳的蚊子和南京的不一样,个头很大,有半支圆珠笔那么长,被叮一口,皮肤立即肿成一大块。非常痒,我们都不敢去抓,怕抓破了引起皮肤感染。这些蚊子无孔不入,每天在耳边飞来飞去,赶都赶不走。
来到灾区的这几天,我真的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凝聚力,任何一件小事都让我感动。这几天,为了给我们改善伙食,灾区的老百姓特地送来了蔬菜。一位不知姓名的男子看到我们缺帐篷,当天下午就去了成都,在高速公路上硬是拦了一辆到绵阳的车,晚上帐篷就送到了我们的驻地。我们的手机坏了,拿到店里去修,店老板看出来我们是救援队,就硬是不收我们的钱。
通讯员 冯瑶 快报记者 安莹 整理
幸运啊!28名学生躲过一劫
口述人: 南医大二附院医疗队 徐凛峰
救援地点:江油
昨天中午,我们10个人受命去北川转移受灾群众,进入北川境内,但见遍地断壁残垣,到处弥漫着一股尸臭味,我们的心情异常沉重,此时此刻,援救人员挖出来的基本上都已经没有活人了。到晚上,我一个人回到江油,因为接到上级命令,第二天要组织一个小分队到江油附近的几个乡村了解伤情、指导防疫工作。
今天早晨,我和上海长海医院、东方肝胆医院的两位医生一起出发到江油附近的六个乡村,因为有余震,出发时我们三人都戴上了钢盔。江油附近乡村的情况比北川要好得多,还有房屋尚未倒塌,不少老百姓还没有撤离,我们一边察看情况,一边做老百姓的工作,让他们尽快转移,以防止余震造成伤害。
有一所小学只有一栋两层的教学楼,共有28名学生,地震发生的前几天,上级主管部门来检查工作,认定了这座两层教学楼是危房,让学校负责人将学生转移到一栋平房里上课,没想到几天后就发生了地震。结果,平房抗住了地震,没有倒塌,小学校的28名学生和老师当然也都安然无恙,那座两层小楼却在地震中坍塌。
通讯员 晓河 记者 刘峻 整理
她把巧克力送给身边的同学
口述人: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ICU护士长 贺丽君
救援地点:绵阳
今天我在绵阳四零四医院ICU病房共护理了四位病员,其中有两位是截肢的病员,一个叫李月,是曲山小学四年级学生,发生地震时她正在上课,被困后她的姑姑发现了她,但一时无法解救出来就给她水和巧克力等食品,她就把这些东西送给身边的同学,并用伞给大家遮雨,在被困74小时后,她被解救了,但她的同学还是去世了,因为时间长,她的左下肢还是被截肢。她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喜欢跳芭蕾和画画。还有一位是北川中学高一四班的学生叫刘敏,她是一个非常坚强的女孩,16岁,是羌族人,右下肢被截肢,急性肾功能衰竭,每天需进行血透治疗,她的梦想是做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梦想着穿军装的一刻。
通讯员 崔玉艳 快报记者 安莹 整理
地震后 40个同学少了一半
口述人: 江苏省人民医院 姜巧玲
救援地点:平通
这里每天都发生很多次余震,我想我已经真的习惯了。最大的那一次是在两天前来平通的那天夜里,我已经记不得是几点钟了,已经疲乏地进入梦乡的我突然被晃醒,还听到周围不断传来“地震了”的呼喊,虽然本能地想跑出去,但浑身都发软,怎么也起不来,就这样和地一起摇来晃去,又昏昏沉沉地睡去。白天也是余震不断,我们帐篷前的小山坡上不断有石块滚落下来。
每天早晨5点多,输液的伤员就在救助点外等候,我们一直要忙到夜里12点以后才有时间睡觉。这些天我看到很多孩子,看上去都是小学生的模样。不少孩子告诉我,这场地震过后,他们的同学由40个人变成20个人了,不少孩子一边说还一边哭,我也不知道怎么安慰他们。刚刚又有不少当地群众送来了鸡蛋和咸鸡肉,他们的淳朴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位老妈妈握住我的手,很长时间都没有说上一句话,但泪水已经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通讯员 周宁人
快报记者 刘峻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