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课仪式上,学生的眼泪里有悲伤、感动和坚强。快报记者 顾炜 摄
这几天,死亡的阴影,在灾区的废墟上徘徊;这几天,我们的眼睛一直蒙着泪水。面对灾难,越来越多的生者选择了坚强,因为,一切都会好起来。昨天,北川中学500多名高三学生在没有伴奏的国歌声中复课,绵阳灾区九洲帐篷学校也正式开班。孩子们重新认识灾难,准备将来重建家园。
同学们帮助在地震中受伤的邓淑文来到教学点,坚持学习。
新华社记者 赵颖全 摄
北川中学国歌声中复课
昨天上午十点,五星红旗在北川中学师生集体清唱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长虹集团送来一个特殊礼物:“四川省北川中学”校牌。看到从废墟里挖出的校牌,师生们泪流满面。
“我长大了,我要坚强,我要挺下去!”高三(8)班的邓永东失去了父母。虽然没有食欲,但为了挺下去,他这两天还是强忍着吃饭,他知道,身体不能垮,还要好好复习迎接高考。他说:“真没想到能很快复课。”
复课仪式刚刚结束,和邓永东同班的阮文平就蹲在地上,写起了“灾后日记”。地震之后,只要心里有话,他就通过日记说出来。他说:“大地震带给我们的是恐惧和悲情,越是这样,我们越不能垮掉,我们要坚强,要好好地活着,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大学,因为我们还要回来建设家园。”
高三(3)班的班主任邓家军老师带着学生,清扫教室和寝室:“今天先清理一下,晚上开始上自习,然后就正式上课了。”他忙前忙后地帮着学生们整理行李,还不忘叮嘱着学生们的饮食。
一个学生偷偷地告诉记者:“我们知道邓老师心里很痛苦,他害怕我们的情绪受感染,一直压抑着。你能帮我们劝劝他吗?”
原来,他的女儿是初三(1)班的学生,地震后被压在废墟中。邓老师找到了女儿,但无法搬动压在她身上的水泥块,只好等待重型机械的救援。“为了不让她睡着,我每隔20分钟就喊她一次,一直坚持到第二天上午。女儿被救出来后,伤势已经很重了,当时缺少药品,孩子就躺在我的怀里,慢慢地不行了。孩子临走前,不停地跟我说话,好像有很多话要讲,讲以前的幸福生活,讲家长里短,我眼看着孩子不行了,我却无能为力。”说到这里,邓老师转过身去,背对着学生,抹了下眼泪。“我不能让学生们看到这些,我要让他们知道,经过这次灾难,大家应该学会坚强。”
刘校长的儿子和爱人也没有逃过劫难,但他一直在学校指挥救援安置。他用沙哑的声音跟师生们说:“地震时发生的事情我不愿意再说,社会各界为我们付出了真爱,我们坚决不能倒下。北川中学的学子要铸造出辉煌!”
昨天晚上,北川中学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已经开始上自习、发教材了,但目前教材还缺少,老师们以前精心准备的纠错题、复习资料等都被毁了,目前他们正在想办法克服这些困难。
连夜搭建帐篷学校
绵阳灾区九洲帐篷学校也正式开班。昨天14时28分起,被安置在绵阳九洲体育馆的灾民学生们为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者默哀3分钟。之后,他们走进了帐篷学校,开始了地震之后的第一堂课。中学部和小学部的第一堂课,安排的都是心理辅导,教育部的专家们现场为学生们进行了心理干预。
担任九洲帐篷学校校长的是绵阳市教育局副局长姚定,被安置在九洲体育馆的灾民学生有2485名,如何让他们尽快地回复学习,一直让大家揪心。17日晚上9点左右,澳门贸易促进局得知后,把两个教学帐篷运到了绵阳,两位澳门专家和20多名志愿者就连夜搭帐篷,18日早上搭建完成。“目前配置的老师都是从绵阳中学、绵阳外国语学校来的,都是最好的学校、最好的老师,两个帐篷可以容纳600人,一天分四次,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半小时的上课时间。”
昨天上的第一堂课,是心理健康教育。记者在现场看到,来自教育部的心理专家,先让孩子们分成9组,每个组先坐在一起,互相介绍认识,然后再一起做游戏。“通过这个活动,主要是培育学生们团结合作的意识,并在活动中逐渐对他们展开心理干预,让他们慢慢地对地震造成的灾害,有个客观的冷静的认识。”一位心理专家告诉记者,重大灾难会给现场人员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尤其是儿童、青少年,他们缺乏足够的认知能力,受到的刺激更大,如果处置不力,负面的心理症结会成为他们今后成长的障碍。
北川县擂鼓中学的初一学生周琳和父母就被安置到了九洲体育馆。“这几天心里空荡荡的,不知道该干啥,有时一想到地震时的情景,就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现在能到这里来上课,就像回到了学校一样。”她这样告诉记者。
姚定介绍,除了心理健康教育外,帐篷学校还安排了生理卫生知识、科学知识、英语、地震与避险方法等课程。“像这样的帐篷学校,今天开班的至少有5个,九洲体育馆是其中规模最大、开班最早的。”姚定说,目前在绵阳城区,从灾区过来的学生大约有4000人。至于绵阳本地的学校何时可以复课,姚定介绍,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但从昨天的帐篷学校开班来看,一切都会好起来。
快报特派记者 张星 发自绵阳灾区
第一堂课:心理辅导
快报记者探访灾后第一所希望小学
第一堂课:心理辅导
琅琅的读书声将在震后的灾区重现。明天,第一所灾后筹建的希望小学将在绵竹市遵道镇复课!这将是怎样的一所学校?19日下午,记者在这里看到,青山白云下,蓝顶白墙的校舍格外漂亮。
第一堂课:心理辅导
这所希望小学是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援建的。昨天,记者在现场遇到了特地从北京赶来的青基会相关负责人,他告诉记者,这所小学是由青基会、全国各地近200名志愿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在短短两三天时间内建造起来的。记者用手敲了敲墙壁,感觉很轻,相关负责人说,这也是全国第一所“抗震希望小学”,都是由新型轻型板材搭建起来的,抗震、防火、防水。
这所小学共12个教室,可以容纳600多名学生上课,另外还有1个教师办公室。昨天还在做最后的调试,桌椅和书本将很快到位,本周三,毕业班六年级和初三的孩子可以先复课。
不过,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让孩子们安心读书,显然是不可能的,强震给他们带来的强刺激还远未消去。“我们在复课后,将首先给孩子们做心理辅导,帮他们淡忘灾难的打击。”相关负责人说,专业的心理辅导专家将赶到这里先给孩子们上课。
“我们喜欢这所新学校”
遵道镇初一年级的4个孩子在校舍前的凳子上坐成一排,打量着眼前的新学校。
“感觉新学校怎么样?”记者问。
“很漂亮,比原来的还要宽敞。”文琴说,没想到这么快就有新学校了,她特别特别想早点上课,跟老师同学们在一起。
这4个孩子,家在离遵道镇还有很长一段距离的金花镇,以前每天早上7点就出门,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来上学。现在家全都成了一片废墟,他们和父母一起到被安置到遵道镇的救助点。地震发生后,灾区全部停课,孩子们都没闲着,他们有组织地当起了志愿者。肖欢说:“我们可以在打饭的时候帮忙维持秩序,我们都不小了。特别是看到有这么多好心人帮助我们,特别感动!”
紧邻震裂的老校舍
新校舍的旁边,就是遵道镇中小学的教学楼。
“地震的时候,我们正在上政治课。”文琴说,突然感觉楼在摇晃,班主任曾老师大喊:“地震了,快跑!”他们的教室在三楼,在曾老师的带领下,大家飞快地冲到篮球场上,惊魂未定地看着还在晃动的教学楼。
这座教学楼已是四处开裂的危楼,地上一片瓦砾。在一楼八年级三班的窗户上,还挂着一面三角形的“卫生流动红旗”。教室内本来整齐的桌椅早就错了位,但是一眼望去,每个椅背上都放着一个书包,还保持着孩子们上课时的样子,拉链开着,里面露出厚厚的书本。看着红的、绿的、黄的,形形色色的书包,每一个书包就是一个孩子,记者仿佛看到了他们当时的惊恐和奔跑……
新校舍就在旁边,读书声又将声声响起。
快报特派记者 郑春平 发自绵竹灾区
孩子们说这所小学很漂亮。快报记者 顾炜 摄
紧挨着的老校舍已经面目全非。快报记者 顾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