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下午,重庆市旅游局接到两个前往九寨沟的旅游团被困四川的消息,通讯完全中断,55名游客生死未卜。按照发团时间推测,地震发生时,两个旅游团应该已经到达汶川。5月13日上午9点半左右,这两个旅游团队终于相继传回“生之音符”。因为途中塞车,他们没有在预定时间到达汶川,但当时他们距离汶川仅50多公里,仍处于震中地带。在徒步穿行近5个小时后,才到达都江堰,摆脱死亡阴影的笼罩。55名游客奇迹生还,无一人受伤。
将55名游客从绝地中带出来的是重庆海外旅行社的3名女导游。其中,余九冬和刘晓容所在的团队是一个有41人的大团队。记者很难想象纤弱的她们,是如何带着这样一个庞大团队从这场浩劫中逃出来的。她们淡淡地说,一起活下去是唯一的信念。
深陷困境冷静抉择
“快往公路边的平坝跑,快往公路边的平坝跑……”刘晓容和余九冬声嘶力竭地吼叫着。面对从车上蜂拥而下和从车窗翻爬而出的游客,她们按捺下紧张、恐惧的情绪,开始努力将游客聚拢,指导他们向相对安全的地段转移。
5月12日发生地震时,余九冬和刘晓容正带着游客前往九寨沟。数十人的队伍在两名身高不足一米六的小女子的指挥下迅速集中到了公路边的平坝上。余九冬回忆说,前路坍塌,后路阻断,到处都雾蒙蒙的,四周是山崩地裂的震天巨响,“往哪里跑”成为大家争议的焦点。
地动山摇中,有游客耐不住了,如受惊的兔子,立马就想往来时路冲去。刘晓容拦住了他们,指着后方被泥石流掩埋的两辆小轿车,告诉游客,后方到处是泥石流,不明情况乱闯不是明智之举。“只有冷静,才带给我们生的希望。”
两三分钟后,第一波地震过去,眼前的世界已经残破。绝望的气息弥漫在团队中。
“互相扶持,团结在一起,才能增加生存的几率。”余九冬说。地震仍持续不断,人像被装在簸箕里簸,在这样的情况下,留在原地相对安全,只能等情况好转再图谋外撤突围。
这时已是下午4点半,余震仍在继续……
动荡暗夜坚毅驻守
留在原地,意味着要度过一个动荡的夜晚。相对于白天,未知的夜晚更让人惊疑难定。
灾难面前,人们的心连在了一起。附近一个村子的村委会主任向他们伸出了援手,告诉他们旁边一座小山上有块平地,可以稍作歇息,村里的人也集中在山上。“山下必须有人驻守,晚上也得有人守夜,以备意外情况发生时能第一时间反应。于是游客上山避雨,我们则和驾驶员留在山下驻守。”留在山下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决定,如果山体滑坡,余九冬、刘晓容将首先被掩埋,但是在提及这段经历时,她们却显得理所当然。
“我们从前方停留小轿车的收音机上了解到,我们并不是孤立无援的,外界已经派人进入营救。因此必须有人留在山下,不能因所有人都上山而错过营救队伍。”刘晓容和余九冬说,“我们也很害怕,一整夜都紧张得睡不着。但我们是导游,有责任照顾游客,夜晚必须有人巡夜。”
“半夜我们曾上山了一趟,发现了三根手指宽的裂缝。”忆述时,余九冬双眼圆睁,似乎还没从当时的惊险中逃出来。勘察到裂缝后,她、刘晓容和3名驾驶员连夜商议,决定天一亮就往外走。
逃亡途中当先“侦察”
5月13日6点,天刚蒙蒙亮,余九冬和刘晓容准备带着游客往外走。倾盆大雨仍然下着,大地还在震动。所有人身上都湿透了,接连16个小时,他们只喝了一点当地村民提供的米汤。饥寒交迫,有些游客不想走了,想在原地等待救援。
“现在余震已不再那么强烈,救援队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得趁情况好转往外逃。”刘晓容说,在大多数人的坚持下,全团人员集体上路了。一路上所见公路已经全毁,他们只能走一段公路,绕一段小路,慢慢往外突破。对于未知的前路,贸然前进并不理智,余九冬和刘晓容走在最前面,成为“探路者”。
“途中有一些隧道,过隧道是最让我们担心的一件事。”游客小唐说,他们在途中看到一个隧道几乎全塌了下来,如果他们进入隧道后突然坍塌怎么办。站在洞口,大家都犹豫着是否进入。这时,两名女导游理所当然地走在了最前方。有洼地先跨,有隧道先穿行……
一路狂奔坚定扶持
在大雨中徒步穿行时的一次余震中,岷江河水被激荡而起,浪高2米多。突来的激浪让他们措手不及,一群人停了下来。“简直就像海啸,水落下来,让我们从泥人又变成了水人。”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游客说,停在路边,男人们不知从哪里找来了一片塑料袋。他们将袋子摊平扯开顶在头上,围成一圈,把女人和小孩护在里面。
相互扶持中,41人一路狂奔了4个多小时,终于在5月13日10点左右到达了都江堰青城大桥。
所有人开始休息的时候,两名导游还在继续查看周围环境。发现青城大桥上有数道宽近20厘米的裂缝时,余九冬和刘晓容心中皆冒出丝丝不安。“还得走,得过桥。”她们立即走向已经坐下的游客:“我们过桥后再休息吧,桥上有裂口,不安全。如果再来一次强烈的余震,就得困在这边了。”
当游客过了桥坐在当地老百姓搭的帐篷中,她们才安了心。
回忆途中的种种艰辛,余九冬和刘晓容说,没有大家的相互扶持,她们也没有信心和大家一起走出险境。
新华社记者 茆琛
“杜老师找到了!”
——最后时刻胸前护佑着幼小的生命
“挖出来了!挖出来了!杜老师找到了!”震后一直守候在南坝小学校门口的老师和家长们围拢上来。
5月14日10时,震后第三天,当解放军官兵掀开因地震完全坍塌的绵阳市平武县南坝小学的一根钢筋水泥横梁时,眼前的一幕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一位死去多时的女老师趴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紧紧地各拉着一个年幼的孩子,胸前还护着三个幼小的生命。
人们口中说的杜老师叫杜正香,是南坝小学学前班中班的代课老师。杜老师今年才48岁,不过孩子们更喜欢摇着她的手喊她“杜婆婆”。
“看得出她是要把这些孩子们带出即将倒塌的教学楼,她用自己的肩背为孩子们挡住了坠落的横梁。”参与搜救的解放军战士说,杜老师以生命守护的五个孩子最终没能生还,这可能是她唯一的遗憾。
“小心挖,注意保护杜老师的遗体。”这句话在搜救人员中互相传递。
“杜老师要不是为了救学生,自己一个人肯定能跑出来。”她的同事语文老师杨树兰说,“可我知道,她肯定不会扔下自己的学生们。”
5月12日地震发生时,杨树兰正在学校的宿舍午休,当她连滚带爬跑到操场上时,正好看见杜正香一把将送小孙子上学的严明君老太太祖孙俩推出了摇晃中的教学楼,转身冲进一楼的教室,连抱带拉救出几个孩子,之后她又冲进了已是烟尘滚滚、不停摆动中的教学楼。这是杨树兰和其他人最后一次看到杜正香老师的身影……
位于平武县腹地的南坝镇是此次地震的重灾区之一,由于桥梁坍塌和山体滑坡导致与外界的交通完全中断,水电通讯也彻底瘫痪,成了与世隔绝的震后“孤岛”。南坝全镇65%以上的房屋倒塌,剩下的也都成了危房。
南坝小学是南坝镇伤亡最为惨重的,两座3层高的教学楼全部倒塌,全校870多名学生中142人死亡,170多人失踪。
王全香老师说,同样在一楼的学前班大班的三四十个孩子都自己跑出来了,可是杜正香班上的孩子都太小,肯定被剧烈的地震吓呆了跑不动,要不然杜老师也不会跑进去那么多次,她舍不得自己的孩子。
杜老师的丈夫严正明回忆起自己的妻子,哽咽里还有骄傲:“我知道她一定会那样做,我骄傲就骄傲她这一点。她一直对学生们很好。”
和四川其他边远山区村镇一样,南坝镇绝大多数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家里只剩下老老小小。爷爷奶奶们也都放心把自己的孙子孙女交给她照顾。孩子们都亲热地喊她“婆婆”,特别熟的就干脆叫她“老杜”,她也不介意。
杜正香对孩子好是出了名的,她已经在南坝代课20多年,现在的工资只有450块钱,也没有转正的机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还是附近落河盖的社长,为人好是出了名的。
这次地震,杜老师班上的孩子获救的并不多,可是家长们都没有怨言,“都知道她对孩子好,怎么能怪她”。
14日下午,全镇幸存的村民自发为杜正香出殡,队伍从山上拉到山下,他们都要来送送这位好老师。按照当地的风俗,清脆的爆竹声在灾后寂静的山谷响起。
新华社记者 陈君 丛峰 张崇防
人物故事
为了25名旅客,他失去左腿
5月12日上午,50岁的九寨运业壤塘公司司机唐明清像往常一样,驾驶从壤塘县开往成都的大巴,快速前行。
12日下午2时30分许,汽车刚出理县县城,地震发生,并引发了山体滑坡。“当时天空一片黑暗,山上石头不断滑落,汽车也失去制动。”躺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的唐明清对新华社记者说。
唐明清迅速将汽车开向旁边的山上,他选择了向左猛打方向,用巨大的冲力强制车辆停止,这样做的代价是毁坏驾驶室。“为尽快停车让旅客紧急疏散,我只能撞向山路左侧的岩石,否则车就会冲到河里去。”
大巴车停了,另一名驾驶员曾健与售票员陈明勇迅速把车上25名旅客疏散到安全地带。但是此时的唐明清却只能呆在车上,他被卡在里面,不能动弹。
没有通讯,无法施救,曾健与陈明勇急速冲向理县县城联系当地交通部门。随后三个多小时里,唐明清不断尝试自救。“看着左腿不断流血,我知道保不住了。”交警用一个小时打开了驾驶室撬开座位。唐明清被送往理县县人民医院,左腿截肢。“这是天灾,没有办法。好在旅客都获救了。”他说。
新华社记者 李志晖 李惠子
北川政法委书记
被困75小时获救
15日下午5时15分,经过武警消防官兵近4个小时的救援,被困75小时的北川县政法委副书记李贵川被救出。为防阳光伤害,大家用毛巾蒙住了他的眼睛。
“救我的是谁?谢谢啊!”
15日下午5时13分,北川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周凯被沈阳消防和成都武警联合解救出来,此时距离地震发生已经接近75小时——5月12日14时28分地震发生后,5层高的北川县委办公大楼瞬间整体坍塌,张周凯和数十名同事被压在了废墟中。
与张周凯同时获救的还有北川县政法委副书记李贵川、北川县综治办主任崔代全。辽宁省消防总队地震抢险救援队和武警成都指挥学院的官兵们,从15日下午1时40分左右开始,历经近4小时,终于将他们3人成功解救。现场的医护人员检查发现,3人均没有重伤,身体状况较好。
“北川县一大批领导干部在此次地震中下落不明,张周凯书记等3名领导干部获救,也让救援工作更有信心。”15日下午,北川县县长经大忠在现场对记者说。
71小时后废墟求救
“下午1时40分,我们的学员在县委办公楼废墟搜索的时候,听见有人呼喊求援!”武警成都指挥学院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此时,距地震已过去了71个小时。武警官兵马上通过细小的缝隙将一些水和食物塞进去,并向附近的辽宁省沈阳市消防抢险救援队请求支援,并确认了现场有3名幸存者。
鏖战4小时救出3人
抢险队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如何砸开废墟顶层厚厚的钢筋水泥预制板。
“先用钢钎将预制板打开口子,再用铁锤砸洞,然后用电剪剪开钢筋!”救援队负责人介绍。
“你说什么?下面还有几个人?还需要水和食物吗?”
“不需要了,我们有3个人。”15日下午4时30分左右,经近3小时抢险作业,厚厚的三层预制板被消防官兵砸开了一个洞口,张周凯伸出一只手,随后跟武警官兵进行了对话。
铁锤砸!一人20锤,一个一个地轮换!消防官兵轮番上阵,铁钳、铁锤、电剪全部用上。
“小心!你下身不要用力!”15日下午5时13分,在成功砸开一个一尺见方的洞口之后,一名消防战士进入废墟内,消防官兵们合力将张周凯从废墟中托了上来。
5时14分,北川县综治办主任崔代全顺利被托上来;5时15分,北川县政法委副书记李贵川也被成功托了上来。
喝尿自救
被解救上来的3人裤子几乎全被撕裂,不过除了全身尘土和一些轻微外伤之外,几乎没有什么重伤,思维非常清晰,都能正常说话。
“我们一直在积极自救!”一起被解救的政法委副书记李贵川向记者讲述,5月12日下午1时30分时,自己和崔代全来到张周凯4楼的办公室开会商量事情,地震发生时李贵川和崔代全在外间,张周凯在里面的套间,因为办公室是整体倾斜,因此3人被一块较大的预制板遮挡了一下。
地震发生后,3人随即开始进行自救。“我们一直在不断地扒土,3个人就到了一起,扒着扒着摸到了饮用水瓶,有水可以喝了。”15日下午,李贵川说,在纯净水喝完之后,“我们就喝尿,还是继续扒,听见有人走过就呼喊救命”。
据《南方都市报》
现场直击
银行废墟找到上百万现金
截至16日上午8点35分,杭州消防赴川应急救援队在中国银行绵竹支行倒塌的大楼里发现5名被困人员,其中一人成功生还。此外,搜救队还从中国银行绵竹支行废墟中找到现金上百万元,具体数字银行人员尚在清点核对当中。
除在中国银行绵竹支行搜救外,杭州消防赴川应急救援队还对周边的倒塌民宅开展搜救。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