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四川大地震·爱涌南京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全省红十字会募集救灾款物超1亿
· 南京市捐赠突破1亿
· 省慈善总会募集救灾款1216万
· “我们再苦,最起码还活着”
· 爱心短消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5 月 17 日 星期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我们再苦,最起码还活着”
江苏省红会快报捐赠点三天募捐120万元
  昨天是江苏省红十字会快报捐赠点捐款的第三天,市民依旧捐款踊跃,工作人员一天忙得都没有时间喝上一口水。既有驾小汽车的也有踩三轮车的;既有工厂商家的老板,也有收废品和卖蔬菜的商贩;既有拄着拐杖的古稀老人,也有年仅三四岁的小孩,还有不少是在南京打工的外来务工人员……三天下来,快报捐赠点一共募捐到120万元。快报记者昨天也走进各个街区,捕捉到了一组组感人“镜头”。

  “我们再苦,最起码还活着”

  昨天,快报捐赠点接待了三位特殊的捐款者。他们来去匆匆,却让省红会的副部长赵志民久久难忘:他们每人都捐了100块钱,几乎等于他们一周收入;他们三人都来自安徽阜阳,靠收废品养家糊口。他们的名字分别是孙玉邦、尹光德、庄安伟。

  早上九点,三人结伴来到快报捐赠点,“我们要捐款给灾区的小孩。”工作人员见他们衣服有些破旧,估计经济状况不太好,劝他们少捐一点。三人都憨厚地笑着,“我们再苦,起码还活着,钱还能赚。” 然后,三人都掏出一张百元大钞递上。

  在交谈中,记者得知,他们都在南京靠收废品养家糊口,一个月的收入不到一千块钱,加上租房子,给孩子上学,吃饭,所剩无几。庄安伟昨天刚刚捐了两百块钱,今天陪他们来,觉得自己应该再捐一次,“你问我为啥要捐钱?我就看电视上那些灾区孩子比我的孩子更可怜。”

  “留一块钱坐公车回去就行了”

  记者在捐款单上看到一个奇怪的名字“多哩小馆”,江苏省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邹靖告诉记者,这名捐款者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一位年轻的女士抱着不到一岁的孩子来捐款,拿了一袋钱,她说这是她店里一天的营业额,一共2012.3元。”捐完钱后,这位妇女又说,“我还是拿一块钱走吧,够坐公交车回去就行了。”

  邹靖见她还抱着小孩,说:“要不多拿点钱回去,天气热,打车吧。”这名女子摆摆手说,“不用,不用,一块钱就够了。”说完她抱着孩子消失在人群中。

  女研究生:

  捐出8000元奖学金

  昨天下午,一个学生模样的女孩来到了快报捐款现场。“这里可以捐款到四川灾区吧。”女孩询问着,随后小心翼翼地从包里掏出了整叠的钞票,交到工作人员手里,同时在表格上认真地写下:“陆慧慧,8000元整。”

  原来女孩是南通人,今年25岁,现在正在南京大学商学院读研二。陆慧慧说,这几天通过网络和电视,她看到了四川赈灾现场的情况,场面震撼,很多人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看后心里就很揪心。“两年前,我妈妈突然得了动脉瘤,危在旦夕,我明白那种心情,对每个人来说家是最重要的。”陆慧慧说,她是学生还没有工作赚钱,这八千元钱是她从大学到研究生期间得的奖学金,一直存在银行里,现在取出来全部捐给灾区。

  91岁老红军一次一次捐款

  南京城里各种捐赠活动,此起彼伏,老将军、艺术家都全力支持。昨天下午,在国展中心东广场上举行《抗震救灾,情系家乡——巴蜀儿女在行动》大型赈灾募捐义演现场,91岁高龄四川籍老红军、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上将,及也是四川老乡的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何其宗将军亲临现场,向守志上将说,对家乡的地震十分关心和关注,在此向家乡父老表示慰问,希望家乡人民能够克服困难尽快重建家园,恢复正常生活。向老在此前捐出1万元的基础上,现场又捐了1万元,并捐赠了书法作品《心系灾区情牵灾区》。快报记者 安莹 项凤华 赵丹丹 钟晓敏

  感动一刻

  82岁偏瘫老太太捐款万元

  “这是我们家仅有的一笔存款,我们取出大头1万元捐给灾区,希望能给灾区解一点燃眉之急。”昨天,在幕府山街道五塘村社区一户民居里,82岁的张德琴老太斜靠在沙发上,她的左手佝偻在身前,老伴朱志鸿坐在旁边,扶着她左半边瘫痪的身子。

  张老太太是一年前中风的,左半身完全瘫痪,如今已难以说出一句完整的话。但这几天,她看电视时却流泪了。“可怜……要捐款……”她对记者断断续续讲出这几个不连贯的词。

  老伴朱志鸿明白她的心思,昨天上午,老朱去银行取出一万元现金,送到了社区居委会。这让社区主任丁贵山非常吃惊,“我知道他们家,非常困难,老两口都指望朱志鸿的一点养老金生活。而且张德琴因脑梗塞中风半身偏瘫,每月要多花五百多元医药费。”

  记者看到,朱老家里唯一值钱的,恐怕就是那台25英寸彩电了。快报记者 常毅

  昏迷中醒来托邻居捐款

  躺在南京武警医院的病床上,打着点滴的78岁的陈桂英老太太眼睛一直盯着电视屏幕,电视上,一群军人正在抢救废墟下的一个小女孩。

  “死了这么多人……”老人一张口,眼泪就下来了,并不停地猛烈地喘气,坐在一旁的外孙女赶紧去抚她的胸口。老人得的是肺功能严重衰竭,几天前,老人突然发病,浑身浮肿,被送到医院抢救,戴着氧气罩,老人昏迷了三天三夜才醒来。

  老人不识字,不会看报纸,但看到电视里四川发生的地震,眼泪哗哗地往下流,“那个可怜的孩子,两条腿被压住了,没有麻药,就锯了。我老太太穷,没钱,但我一定要捐一点点。”

  前天,老人打电话给一位老邻居,让他去社区捐款时,帮自己带上20元。“我这样子是可怜,但震区的这些人比我更可怜啊。支援他们,我心里好受些。”老人说着,又猛烈地喘起来。

  快报记者 常毅

  尿毒症患者捐出救命款

  “我们困难,但是他们更困难。”昨天,大石桥社区收到了一笔特殊的捐款。这笔捐款来自尿毒症患者葛中新。患病十多年来,家里一贫如洗。但他仍然委托妻子捐款200元。社区主任很感慨,“这是他做血透的保命钱啊!”

  葛中新每周要做三次血透。每次血透就要花费500元钱。妻子尹正香说,这个家能走到今天,离不开大家的帮助。 前天看新闻,灾区的孩子在废墟中撕心裂肺地哭喊,“妈妈你在哪儿?”电视上,主持人看着现场的惨状都忍不住哭了。此时一直默默躺在床上的丈夫突然艰难地撑起身子,哽咽着说,“咱们也要捐款。”夫妻俩一合计,决定拿出200元。

  “他(生病)这十多年来,我好几次接到病危通知书。那种生离死别的绝望和煎熬,我们再清楚不过了。”他们希望自己的心意能给灾区的人们带去一点温暖和希望。

  见习记者 沈晓伟 单纯 快报记者 赵丹丹 钟晓敏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