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1版:四川大地震·希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人的求生欲望不可估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5 月 16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黄金72小时”耗尽 只能等待奇迹?南京专家称——
人的求生欲望不可估量
  子弟兵将一位老人背出灾难现场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指针一分一秒走向那个时刻:5月15日14点28分。这个时间是距离四川汶川地震后的第72个小时,也是救援(学)界公认的地质灾害发生后的黄金救援期。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日本阪神大地震中,地震发生第一天,瓦砾下的幸存者生存率为74%,第二天为26%,第三天为20%,第四天仅为6%。过了“黄金72小时”之后,那些被埋的灾民到底还能存活多少?记者采访了江苏省有关专家,他们一致表示,72小时并不是救援的清晰界限,人与人之间的生命极限差异很大。

  救援,就是和时间赛跑

  在地震救援中,抢救生命,具体说就是“和时间赛跑”,而“抢时间”,靠的是救援科技的现代化。

  江苏省中医院急救外科医生马朝群告诉记者,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人的生命极限是3~5天,如果能有水,生命极限则会延长到7天,甚至更长的时间。

  “可以假设一个场景,地震后某人被困在黑暗的环境中,没有受伤,不吃不喝。开始的时候人会觉得非常饥饿,同时还伴随着恐慌,身体代谢非常大,到了第二天,人的机体会出现反应,也饿过了,也可能不再去胡思乱想,坚持着求生的希望,到了第三天,还没有救出来,人的身体脂肪糖被动员起来,身体也会越来越脆弱。第四天、第五天.......完全靠人的意志,以及在震前的体力和身体储备情况。”

  人的求生欲望不可估量

  南京军区总医院急诊室主任孙海成告诉记者,救人,当然是越快越好,随着时间越越推迟,存活的机会也会减小,但是人的求生欲望是不可估量的,一定会有许多奇迹发生。只要有空气,求生欲望强的人就能尽可能多活一分钟。例如在辽宁阜新矿难中,三名矿工被困井下,在井下与外界隔绝了150多个小时里,靠着吃煤渣、木头皮、喝矿井水,奇迹般毫发无损地活了下来。孙海成还说,对于受伤的灾民,病人的伤口发炎和失血过多,当然是越早救治成功率越高。

  江苏省地震局工程师江铁鹰说,72小时并不是救援的一个清晰界限,人的生命极限差异很大。所谓救援“黄金72小时”的说法,只是平均规律。曾经有多次,奇迹在人们几近绝望时发生。

  唐山大地震中的幸存者王树斌曾在废墟下与死神抗争了8天8夜,靠枕头中的荞麦皮、谷糠和几瓶输液液体,等到了最后的救援……我们已从媒体对汶川地震的报道中不止一次看到了这种顽强。什邡市蓥华镇中学的教学楼瞬间垮塌,一个名叫邓清清的初中女孩子被救出之前,在废墟里打着手电筒看书。

  快报记者 安莹

  中国为世界树立了榜样

  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

  中国为世界树立了榜样

  据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在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强烈地震后,中国政府迅速采取行动抗震救灾,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

  英国《金融时报》14日刊登社评说,中国政府正在行动,它迅速组织救灾,令人钦佩。社评指出,中国政府对四川地震的反应非常迅速,胡锦涛主席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在地震发生几个小时后就抵达灾区。

  韩国《朝鲜日报》15日刊文,称赞中国政府在这次巨大的灾难中显示出很强的危机处理能力,中国民众踊跃捐款、献血,举国同心投入救灾工作,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的凝聚力。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人报》15日发表文章说,中国对地震提供了快速的新闻和信息,对地震的规模和可怕的场面没有任何掩盖和隐瞒。

  马来西亚南洋报业集团执行主席梁棋祥近日表示,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中国政府反应快速,表现了良好的危机处理能力。

  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主任萨尔瓦诺·布里塞尼奥说,中国政府迅速、高效的动员和反应为世界树立了榜样。

  搜索犬救人功不可没

  新华社成都5月15日电 正在都江堰抢险的北京军区某工兵团在废墟中抢救38名幸存者,他们全部是由搜索犬定位后救出的,其中8名被埋在深层的幸存者是搜索犬率先发现的。

  工兵团领导介绍,犬的听觉是人的16倍,嗅觉的灵敏度是人类的100万倍。目前寻找幸存者主要依靠人工、生命探测仪和搜索犬三种方法,人工发现只能是大概位置,生命探测仪不如搜索犬反应迅速。搜索犬对幸存者定位迅速、准确,特别是一些被埋在深层、无力叫喊的幸存者,基本依靠搜索犬发现。救援队13日凌晨到达都江堰市中医院展开救援,5分钟后搜索犬就在深层的废墟中发现了一名幸存者,一个小时后这名幸存者获救。

  伊朗

  应对巴姆大地震启示录

  伊朗处在活跃的地震带上,是地震频发国家。近年来伊朗发生的最严重地震是2003年12月26日的巴姆地震,有3.1万人丧生。在应对地震灾害方面,伊朗有着不少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一般强震之后,避免大规模传染性疾病发生、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幸存者的基本生活需要等,会上升为震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保证救援物资送到灾民手中是巴姆震区面临的另一挑战。

  此外,安抚民众以保证救援工作顺利展开也是一个挑战。巴姆大地震发生后,附近城镇的居民从四面八方赶来,试图在废墟中寻找他们的亲人。拥挤混乱的人群造成了大规模的交通堵塞,使救援工作无法顺利展开。

  新华社记者 梁有昶 徐俨俨

  英国

  只要有一点希望就不放弃

  英国消防局搜救小组多次参与国际救援任务,在地震救援方面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包括:

  1.正确认识幸存者的存活时间。有些人认为,在大地震六七天后还能发现幸存者应是“奇迹”。但在专业搜救人员眼中,由于各种因素,许多受灾人员能顽强地坚持多天。

  2.尽量多派专业搜救人员并紧急培训非专业人员。在很多情况下,非专业的救援人员对坍塌的建筑物内是否存在幸存者缺乏辨别经验,因而导致一些受灾人员失去最佳抢救时间。此外,建筑物废墟存在很多危险因素,非专业的救援人员容易导致建筑物进一步坍塌。

  3.搜救行动应该持续。震后搜救到了一定程度,需要有选择性地一点一点清理废墟。搜救工作应该是持续性的,直到所有受损建筑物检查完毕,废墟清理全部完成,以及寻找到幸存者的希望完全消失,搜救才应宣布结束。新华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