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四川大地震·救援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短短一分钟的采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5 月 16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短短一分钟的采访
  ■他是汶川人

  ■他为总理驾机

  ■他联系不上家人

  昨天,余志荣驾驶飞机从汶川地震灾区抢运伤员。

  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15日8时52分,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4架军用直升机穿越山谷中的薄雾,缓缓降落在映秀镇外的临时机场。

  一直守候在直升机坪附近的数百名群众站了起来,一些躺在担架上的伤员,向着飞机飞来的方向努力抬起了头。

  14日上午灾区天气转好以来,这些不断降落在“孤岛”映秀的“神鹰”就成了当地群众心目中的“生命之舟”。

  很快,一箱箱食品和矿泉水被搬下飞机,一个个伤员被战士们抬进机舱。

  正在空运现场采访的记者意外得知,第一个驾机降落的成都军区某陆航团团长余志荣,家就在汶川。

  记者找到了正在机舱旁指挥卸运物资、装载伤员的余志荣。

  “余团长,您的家是在汶川震区吗?”

  “是,汶川县龙溪羌族乡。”余志荣摘下墨镜,显得有些疲惫。

  12日下午汶川地震过后不到两小时,有着5000多小时飞行经验的羌族特级飞行员余志荣,就和战友们紧急飞往灾区救援。几天来,余志荣和他的飞行员们冒着大雨,穿云破雾,在川西高原的崇山峻岭间翱翔,飞遍了四川每一个地震灾区。

  “知道家人的情况吗?”

  “不知道,一直联系不上。”余志荣摇摇头,“我们首先必须要执行任务,昨天我飞了4趟映秀,总理的座机也是我负责驾驶的。今天,我们预计还要飞90趟,直到所有的伤员被安全运走。”

  从14日起,余志荣所在的陆航团已经往映秀镇飞了80架次,送来了15吨救援物资,运走了200多名急需救治的伤员。

  “都有哪些亲人在灾区?”记者继续追问。

  “在里面的亲人很多。”余志荣停了一下,扭头看了看载满伤员的机舱,“现在我们马上执行任务,其他的事以后再说。”

  话音一落,余志荣就转身跨进机舱。

  直升机旋翼猛地转动起来,记者一分钟的采访匆匆结束。

  9时15分,余志荣驾驶直升机飞往山外。

  新华社记者李宣良

  ■救灾进展

  首次成功实施

  夜间云中云上

  空投救灾物资

  新华社成都5月15日电(记者 孙茂庆 申进科) 15日夜里2时22分,空军一架伊尔-76大型运输机穿过茫茫夜空,直飞四川震中地带4200米上空,向灾区群众空投了5吨食品、药品等救灾物资,这是我军首次成功实施夜间云中云上空投。

  位于汶川周边的灾区群众经历60多个小时的断水、断粮、断药困境后,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空军立即决定连夜空投。

  飞临灾区上空时,强大的气流和浓浓的云雾,时而把飞机抛起,时而把飞机压下。机组人员密切协同,全力保持平稳飞行状态,找准空投点。2时53分,随着一声令下,数十个携带着救灾物资的投物伞徐徐下降,准确落至空投点。

  上午10时,空军运输航空兵某团团长胡纪峰在成都某军用机场向记者介绍,空军15日将出动6架运输机,向汶川、理县、茂县等重灾区空投食品、药品等救灾物资。

  ■记者镜头

  特警无能为力,放声大哭

  几天来,这些困在废墟下的孩子们已经见到了多名救援人员,除了家长、当地村民、救援人员外,也见到了来自天津的特警。

  200名特警于13日下午6点赶到现场救援,截至昨天下午2点,已经成功营救出困在北川县县城、景家村、苦竹坝水库、电站等地400余名被困人员。

  但是对于很多埋在废墟中的孩子,他们却因为手上的施救工具只有铁锹和钢钎而无能为力。特警们不敢乱撬楼板,担心整幢楼垮塌下来;也不敢采取粗鲁方式实施救援。

  特警们无能为力,他们在安慰孩子的时候落泪了,在走出操场的时候放声大哭。

  据大河网

  ■博客选登

  伤员不停送来,没空通话!

  “专家教授们在余震中抢救伤员已达35小时。”前晚7时,记者好不容易拨通了三医大派往德阳医疗队新桥医院政治部姚家文主任的电话。姚主任正在为伤员处理伤口,简短通话后,他挂断电话:“伤员在不停送来,我没时间和你通话。”

  救治过程中,不时有余震出现,严重时达6级以上,整个房屋都在晃动。姚主任说,因病床和地方有限,走廊、操场、仓库到处是伤员。13日,德阳地区下大雨,因物资缺乏,很多病人只能在塑料帐篷下避雨,身下垫的也只是木板、塑料薄膜等。伤员以骨外伤和脑外伤的居多,很多都是刚从土堆里被扒拉出来的,灰尘、泥土和血混合在一起,“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伤员。”

  苏溪漫漫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