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发生的一场7.8级大地震,让全世界在一夜之间知道了她的名字:汶川。
交通中断,通信中断。随着大部分地区受损情况逐渐明晰,这次特大地震的震中汶川却在灾情发生后十几个小时内杳无音讯,前往救援的水、陆、空三路人员均受阻。
13日1时,通过卫星电话,汶川县县委书记第一次向外界传递了汶川房屋倒塌、物资短缺的信息。然而,地震过后一天的汶川究竟是什么模样,有多少生命幸存呢?
1位将军 30名士兵 雨中突入汶川
首支200人武警部队昨夜强行军90公里步行进入汶川,第二梯队14日天亮到达
“带上精干人员,不惜一切代价向汶川进发!”13日10时,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里,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对着电话大声命令。
电话那头传来某集团军军长许勇嘶哑的回答——几个小时前,这位将军率领一支30人的先遣队,冒着余震频频、山体滑坡处处的危险,于大雨中突入这次地震的中心:汶川县映秀镇,并已经救出300名伤员。
一支50人的后续队伍正继续赶往映秀镇。
困难是超乎寻常的。先遣队的报告说:路上到处都是塌方,70%以上的路面损坏,桥梁全部被毁。
许勇军长率队继续向汶川挺进的同时,还有一支救援队伍也正从西北向汶川艰难挺进着。这支由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李亚洲带领的突击队,刚刚完成向重灾区理县32公里的惊险行军后,又迈上了向汶川的征途。
还有一支700人的队伍,也正从东北的重灾区茂县向汶川挺进着,他们先是在茂县北20公里的地方遇上塌方,然后便与指挥部失去了联系。
“他们肯定还在继续前进!”中将又是牵心,又是坚定地断言。
为了进入汶川,解放军动用了一切手段。13日,军用直升机两次试图着陆,终因气象条件太差,无法实施。空降兵部队甚至准备好进行伞降,也因为雨太大而放弃了。
“明天叫他们再准备直升机,决心要大,要尽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能降就降,能空投就投!”中将用铅笔敲着“军区部队救灾部署图”说。
解放军排除万难的同时,几支橄榄绿队伍同样也在向汶川徒步前行。武警驻川某部2000名官兵兵分多路,同样在紧张地向汶川这个举世关注的重灾区接近,其中距汶川最近一支已抵达距汶川不足10公里之处。
新华社记者 刘永华 徐壮志 李国利 张东波
北川县
汶川县
安县
都江堰
绵阳
成都
受阻
四川
成都军区部队
重庆
驻渝某部队
武汉
空降兵部队
开封
空降兵部队
北京
国家救援队
济南
济南军区部队
[ 最新消息 ]
武警200人强行军
成入汶川县城首支部队
■汶川县城死亡约500人
■后续部队14日天亮到达
记者向武警指挥部证实,13日23时15分,武警某部参谋长王毅率200人强行军90公里,步行21小时先期进入汶川县城,并立即在县城展开救援工作,第二梯队470名兵力也正紧急行进,预计天亮前后到达。官兵们沿途看到,数十台汽车被埋,房屋成片倒塌。汶川县城地方领导介绍,城内500余人死亡,乡村伤亡情况尚不明确。
这支部队目前在汶川县城没有看到其他救援部队,估计是首支到达县城的部队,这让当地群众战胜灾害的信心大增。
据新华社
所有房屋倒塌
大量人员被埋
记者13日晚从成都军区抗震救灾指挥部了解到,由成都军区某集团军许勇带队的30余人先遣队,冒雨徒步进入震中汶川县映秀镇。目前,他们已救出300名伤员。
据先遣队从现场向成都军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路上到处都是塌方,70%以上的路面损坏,桥梁全部被毁,车辆进不来。”
先遣队报告,映秀镇灾情十分严重,所有房屋倒塌、大量人员被埋,大量伤员急需救治,食品、饮用水、药品极度缺乏。
目前,先遣队所带食品、饮用水统一分发给儿童、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当即指示,一旦气象条件允许,立即向映秀镇空投食品、饮用水、药品等。
据新华社
昨日,抵达绵阳的空降兵某部官兵正在运送工具和给养。 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纪录
我全天空运兵力
11420人
创中国军史单日空运纪录
空降兵某部官兵奔赴汶川
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新华社北京5月14日电(记者 黎云)13日8时起,总参谋部组织出动22架军用运输机,调用民用客机12架,在恶劣天候条件下不间断飞行79架次。
按计划于14日凌晨将集结在洛阳机场的济南军区某机械化步兵师5000名官兵,在武汉、开封等地集结的空军空降兵部队6420名官兵及装备,成功空运到成都附近4个机场。这也是解放军军史和我国航空史上单日出动飞机最多、飞行架次最多、投送兵力最多的航空输送行动。
总参谋部负责组织空运任务的某局局长钱泽宏介绍说,由于军队有较成熟的应急预案,虽然这次空中兵力投送是事先没做准备的紧急任务,但空军和民航部门快速反应,迅速完成了起飞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同时,总参谋部还按照应急预案,首次无偿征用了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公司、东方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公司、山东航空公司和西部航空公司等的12架民用客机,弥补了空军运力的不足。这次空运规模超过了我军在1998年抗洪和历次战争中的空运规模,创造了我国航空史上的单日运兵的新纪录。
挺进汶川 难!
空降因暴雨取消
遥感飞机未能按时起飞
新华社北京5月13日电(记者 黎云) 因为汶川地区持续暴雨,空降某军特种大队派出的一个伞兵侦察连未能按原定计划执行伞降侦察任务,伞降行动被迫取消。
在军队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记者看到了开赴灾区部队通过通信车传回来的即时图像,从视频上看,汽车的雨刮器在飞快地转动,灾区的降雨量应该非常大。道路上车辆较少,很多地方车辆驾驶员看到救援车队,都主动靠边让行,军车车队不停地超越地方车辆。
总参谋部调集的两架遥感飞机已经到达成都太平寺军用机场,并做好起飞准备。但因天气原因,原定在13时左右起飞的飞行计划已推迟,机组人员在机场待命,天气好转后再飞至灾区拍摄灾情图片。如果顺利,灾情图片将尽快冲洗出来。
空军某团42名被困官兵
成救灾“侦察兵”
新华社北京5月13日电(记者 王东明) 12日下午在执行任务中因地震被困于汶川和理县之间的空军某部雷达团42名官兵,已于13日9时许向成都空军指挥机关报告所属人员无一伤亡,并已开始参与当地的抗震救灾工作。
5月12日下午,空军某部雷达团团长张肇荣等42名官兵在前往阿坝地区执行任务途中,因地震被困于汶川和理县之间地带,并与上级失去联系。5月13日9时许,张肇荣通过阿坝州防火应急电台向成空指挥机关报告行踪。
张肇荣13日16时许再次与上级通话,就震中情况进行了简要报告:据车速推算,官兵所困地点距汶川县城70-80公里;被困地点周边人员伤亡比较严重,但整体情况不详;所见房屋部分倒塌,公路中断,水电完全中断;通信完全瘫痪,与外界联系只能通过这个目前唯一发现的防火应急电台,而且信号很差。
在成都指挥空军抗震救灾工作的空军副司令景文春要求雷达团官兵,要立即在被困地点设立前线指挥点,采取一切方法进行抗震救灾;想尽一切办法找到当地领导,直接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情况;了解最需要物资,勘查适合空投地点,尽快向上级报告。
众多官兵乘机奔赴灾区 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镜头
中国地震局值班室:
“忙得头都大了!”
“可以按时起飞了?有新消息随时报告。”
“救援队长是谁,什么时候可以到达?设备都正常吗?”
……
时针已经指向了0点,此刻,中国地震局值班室,依然电话铃声不断,灯火通明。5月12日下午,汶川发生7.8级地震之后,这间办公室就成为全国震情汇报最为集中和繁忙的地点。
23岁的崔文跃尽管很欢迎记者来访,但由于电话一个接一个,他顾不上和记者详谈,记者对小崔的采访只能见缝插针。从下午值班开始,他就忙着信息收集、整理档案、汇总上报,上百份从各地省局、各部委报来的信息让他忙得难有喘息的时间。电话不断,传真一个接着一个,还要不停地把有关情况报送各局办,“脑袋都有点大了。”小崔笑着说。
值班桌上摆放的一份份《国内灾害地震快报》,反映着不同时段各地的最新震情和救援情况;“地震参数”“震感范围”“应急行动”“灾害情况”……见证着地震人的辛劳。
“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一级响应,必须确保24小时值守。”值班室的马明在抱着一摞材料匆匆与记者擦身而过时,指着墙上一幅巨大的值班流程留下一句话:以往我们这里每天会安排2个人值班,但现在是非常时期,值班人数多了几倍都不止。
七八部电话在值班桌上一溜儿摆开;液晶电视、大屏幕电脑随时接收最新信息;“上报情况”“收集社会舆情”“联络协调”“值守应急”……看似简单的值班工作在这里可出不得半点差错。
采访结束时,夜色深沉,又是一个紧张而繁忙的不眠夜。
新华社记者 谭浩 杨维汉 隋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