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经历过一轮完整的牛熊市,他们对市场了解有多深?
吕俊走了!李学文走了!何震也走了!随着一批基金牛人从公募基金中“抽身”,使得伴随着牛市迅速成长起来的基金业务用人更加捉襟见肘。目前的情形是,一位基金经理身兼数职在业内已属屡见不鲜。此外,还有一种现状同样值得关注——公募基金经理现在越来越低龄化。
成熟的基金经理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相信面对这样的提问,很少有人能详细地说出个“一二三”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基金经理,经历一轮完整的熊市和牛市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随着相当部分基金牛人“公转私”之后,基金经理的紧缺已是相当明显,我们看到了很多陌生的名字,更看到了“80后”挑起了重担。去年,大成基金公司发布了聘任基金经理的公告,聘任倪明为大成创新成长基金经理。倪明,出生于1980年,3年证券从业经验。2004年加入大成基金公司。像这种“80后基金经理还很多,面对“80后”的接班,市场提出了诸多质疑——按这位基金经理的资历来看,离开校门不过三四年光景;都是在2004年进入基金公司,从业经验时间不超过4年,没有经历过一轮完整的牛熊市,他们对市场的了解程度究竟有多深?他们对风险的控制,对机会的把握能力能够令人满意吗?
强调整体作战,淡化基金经理的个人作用,这似乎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所采用。但2007年年报显示,同时管理2只以上基金的基金经理多达108人,同时管理3只以上基金的基金经理也有27人,更有甚者,有6位基金经理分别管理了4只和5只基金。
面对基金经理人员紧张的现状,不少基金纷纷提高薪酬标准。据业内权威人士透露,去年,基金经理的年薪基本在60万~200万元之间,有些既是投资总监,又兼任基金经理的牛人年薪可达千万。但公募基金经理的人才流失丝毫未减缓。据《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