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悬铃木(即街头常见“法国梧桐”的学名),南京人有着深厚的感情。而原先石鼓路小学一株百年以上的悬铃木(现移至金鹰国际花园南门口),更是名列南京古树名木榜首——成为001号。它被公认为南京最古老、最大的一株悬铃木。
然而,这个纪录很有可能被改写。最近正在进行的第四批古树名木普查中,专家竟然在牯岭路发现了两株百年悬铃木,其中一株比001号还要高壮。
“法桐”应是英国梧桐
首先,得纠正个错误。
“其实,我们平时说的法国梧桐,不是真正的法桐。包括001号,都应该叫英国梧桐。”南京林业大学教授汤庚国告诉记者。
作为南京城市的“象征树”,市民往往称这些树为“梧桐”“法国梧桐”或“法桐”,其实这些都不正确。汤庚国说,这种树木通称“悬铃木”,属悬铃木科悬铃木属植物。悬铃木包括三种,即美国梧桐、英国梧桐和法国梧桐。美桐多为一果球,英桐多为两果球,法桐则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果球。
现在,南京街头所看见的“法桐”树,其实绝大部分都是两球的英国梧桐。它是美桐与法桐杂交培育而成,于1640年在英国伦敦育成。
据了解,孙中山先生奉安于紫金山前夕,曾留学法国的东南大学教授常宗惠奉命从上海法租界购得悬铃木数千株,单种植于陵园大道的就有一千多株,余下的植于中山北路、长江路、江苏路等处。因为来自于法租界,就一直被误称为“法国梧桐”了。
而这次发现的两株,最大的那株是英国梧桐,另一株则是一球的美国梧桐。
比001号还粗壮
昨天,记者来到牯岭路7—1号,一眼就看见了那株高大的英国梧桐,郁郁葱葱,完全遮挡住了阳光。令人有点不快的是,眼下它正在落果毛的季节,纷纷扬扬的黄色果毛不小心就迷了眼。
园林工作人员测量发现,这株英国梧桐胸围达3.11米,高29.6米。粗壮的树干,两个人手拉手还不太容易抱得过来。
“这比001号悬铃木还高大!”汤庚国惊喜地告诉记者,001号在1988年就第一批纳入古树名木保护,2000年测得的数据是树高27米,胸围3.07米。“如果在原先的地方正常生长,可能与这株不相上下。但可惜的是,2000年为了城市建设,有关部门耗资50万元把这株树向南移了12米。之后长势就弱了,现在比以前反倒清瘦了一些。”
还有一株,则是在南京很少见的美国梧桐,在牯岭路18号门口,胸围达3.04米,高26米,冠幅倒显得更大,连马路对面的小楼都笼罩在它的荫凉之下,而庞大的根系已经快撑破了道路的束缚。乍看上去,这株似乎与常见的悬铃木一样,但细看看,裂开的树皮发黑,一小块一小块像鱼鳞似的,布满整个树干,果实也是一球一球分开的。
“这应该是南京最老的美国梧桐。”汤庚国说,虽然无法判断另一株英国梧桐与001号谁更古老,但这株美国梧桐,显然比中山植物园以及南京另几株美国梧桐要老多了。
它们比民国公馆老了几十岁
这两株悬铃木的年纪究竟有多大?专家根据大小判断:应该在130岁左右。
据了解,石鼓路的001号,是1870年该地建天主教堂时,一位法国教父从国外引进种植的,之前一直公认是南京最早引进的一株,在整个中国也是数一数二的,已有138年的历史。只有青岛海洋大学以及旅顺的几株才能与之比肩。而南京第一次成批引进,则是1929年之后常宗惠引进的了,与之相差了好几十年。
“因为种在路边,大家一直也没当回事,以为和陵园大道的一样,七八十年而已。没想到它们已经这么老了。”参与普查的鼓楼区绿委办工作人员说,牯岭路这一带属于颐和路公馆区,房子都是1929年以后的民国建筑,所以原先也以为它们属于民国大树。可现在按体形推算,应该与001号差不多的年代,也就是说,比它们周围的民国公馆还要老了好几十岁。
然而,记者从鼓楼区党史办了解到,1929年国民政府《首都计划》将颐和路一带规划为高级住宅区,此前,这里只是一片荒坟以及农田,不太可能有这样的外来引进树种。很可能是建颐和路时,从别处直接挖来了少数几株成年大树,与别的幼苗种在一起。
有意思的是,现在的牯岭路上,悬铃木仅余几株。更多的则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梧桐树。记者了解到,这些梧桐则是解放后补种的,老的也有50多年的历史了。如今,外来的梧桐与中国梧桐,共同构成了这条路的特有风景。
快报记者 孙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