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完全披露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玄奘带回的珍宝疑藏在大雁塔下
· “克父”儿遭弃11载后拒认亲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5 月 12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玄奘带回的珍宝疑藏在大雁塔下
  陕西省社科院宗教研究所所长王亚荣日前透露,和法门寺宝塔下有地宫一样,大雁塔下也藏有千年地宫。据推测,玄奘自印度取经归来后,所带回的珍宝有很多藏在大雁塔下的地宫里。

  大雁塔地宫尚未发掘

  史料记载,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玄奘从印度取经归来后,带回大量佛舍利、657卷贝叶梵文真经及八尊金银佛像。关于佛舍利的数量,《法师传》中记载是150枚肉舍利和一函骨舍利。

  为了供奉和珍藏带回的佛经、金银佛像、舍利等宝物,经朝廷批准,玄奘亲自设计建造了大雁塔。但近代以来,没人见过这些珍宝究竟藏在大雁塔的哪个位置,历史文献中也没有记载大雁塔下面有地宫。玄奘所带回的珍宝如今珍藏在哪里呢?是藏在大慈恩寺里还是散失殆尽,似乎已成千古之谜。

  “和法门寺宝塔下有地宫一样,大雁塔地下肯定也藏有千年地宫,大雁塔地宫尚未发掘,也没有被盗迹象。据推测,大雁塔下的地宫里肯定藏有玄奘当初带回的珍宝。”王亚荣表示,古塔地下一般情况下都有地宫,只不过大雁塔地宫很少被人提及。

  对于大雁塔有地宫一说,西安大雁塔保管所所长解守涛介绍,去年,相关部门对大雁塔的内部结构进行探测时,探地雷达曾经探测出大雁塔地下有空洞,但没有探测出空洞里都有什么。

  解守涛说:“法门寺有地宫,小雁塔也有地宫,都是唐朝皇家寺院,建筑模式也大同小异,因此推测大雁塔下的空洞,应该就是大雁塔的地宫。”

  地宫里的珍宝肯定也非常丰富

  法门寺地宫被发现后,除了佛祖真身指骨舍利外,还出土了2499件唐代的国宝重器,全部为稀世珍宝,在我国社会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术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大雁塔地宫里的珍宝肯定也非常丰富,都是无价之宝。”王亚荣说,唐高宗对修建大雁塔非常重视,作为一个皇家寺院,大雁塔地宫里的珍宝规格会非常高。另外,唐高宗、武则天时期正是盛唐时期,国力雄厚,加上这两个皇帝都信佛,因此大雁塔里的珍藏会很多。

  王亚荣举例,大雁塔地宫里除了玄奘从印度带回来的佛舍利、佛经、金银佛像等宝物外,还可能保存着大量丝绸、各种法器、琉璃、玄奘亲自翻译抄写的经书、玄奘遗物、唐人抄写的经卷、石刻、壁画、皇家器皿、当时的外国人在这里供养的法器等。

  “玄奘当时带回了不少贝叶经,他带回的这些贝叶经在国内还没被发现过。虽然唐朝规定贝叶经一般都要上交朝廷,国立翻译场所保存得最多,而后期也曾经几次收集整理从印度传来的贝叶经,但大雁塔地宫里藏有玄奘带回的贝叶经是完全可能的。”王亚荣分析,敦煌藏经洞出土的经卷纸张保存完好,不但有光泽还有弹性;大雁塔地宫至今未被发掘,也没有被盗迹象,贝叶比纸质要结实,应该也和敦煌经卷一样保存完好。

  王亚荣称,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玄奘手迹只有一件,还是石刻的,大雁塔地宫里或许会保存很多玄奘手迹。玄奘从印度归来后,唐太宗为了褒奖玄奘的功绩和精神,曾命后宫动用百宝,组织能工巧匠用了4年时间为玄奘特制了一领绝好的袈裟,类似这样的遗物也可能藏在大雁塔地宫里。

  大雁塔地宫可能比法门寺地宫大

  “大雁塔地宫和法门寺地宫应该是同种类型,但从塔的体量看,大雁塔地宫的规模应该比法门寺地宫大。”王亚荣表示,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皇家大寺,地域广,院落多,建造规格高,寺院经济发达,作为官寺,大慈恩寺经常为国祈福,甚至是国家政治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加上处于都城之内,不但藏品丰富,规模也大。

  王亚荣称,大雁塔地宫内虽然有很多珍宝,但不会设有防盗机关,当时信仰佛教的人很多,大雁塔地宫具有神圣性和神秘性,盗挖佛教地宫怕遭“报应”。对于有无可能近期内发掘大雁塔地宫,王亚荣和解守涛均表示,目前没有发掘计划,文物保护一般都是抢救性发掘,主动发掘很可能破坏文物。

  地面不均匀沉降造成大雁塔倾斜

  作为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大雁塔向西北倾斜的问题一直被许多人所关注。近日,西安大雁塔保管所所长解守涛介绍,大雁塔已从1996年向西北倾斜1.01米恢复到如今的1米以内。

  经历了1300多年风雨,大雁塔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就开始倾斜的呢?据了解,大雁塔倾斜问题并不是近几年才突然发生。早在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就测定大雁塔塔身向西偏北方向倾斜了198毫米。

  目前,许多专家认为,大雁塔的倾斜是因为地下水位降低、地面不均匀沉降过快造成的。国家测绘局第一测绘大队测量发现,2004年大雁塔塔下地势较1985年累计下沉了1189毫米。

  由于大雁塔周围及其塔底所发生的沉降并不均匀,该塔西北角的小寨十字是一个沉降漏斗区,大雁塔北面的大雁塔十字也是一个沉降漏斗区,这最终导致大雁塔开始向西北方向倾斜。

  今年3月22日,西安市水务局曾表示,由于地下水保护有效,西安地下水位近年来持续上升,使西安市地面沉降速度明显减缓,原来向西北方向倾斜1米多的大雁塔目前已经开始向相反方向复位。

  十塔九斜大雁塔倾斜不是特例

  我国现存的几万座古塔,大多都有倾斜现象,甚至有“十塔九斜”的说法。苏州的虎丘塔、兰州的白塔、太原的双塔等许多古塔都有一定倾斜。

  “除了地面沉降导致古塔倾斜,也有可能在当初建造时就有些倾斜。”解守涛解释,古代的人工建筑技术不像现在这样发达,在建造时容易有所倾斜;当时的建筑地基处理相对比较简单,没有现在牢固,也容易带来倾斜问题。

  解守涛称,即便是现在的楼房,也很难保证绝对不倾斜,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倾斜度,按照建筑安全标准,只要把楼房倾斜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是被允许的。

  “在我国的古塔中,大雁塔倾斜不算最严重的,目前倾斜的大雁塔已经开始向反方向平稳恢复,安全情况比较好。”解守涛说。

  大雁塔倾斜已恢复到999.7毫米

  “近年来,我们每年对大雁塔的倾斜检测两次,检测时间分别是4月和10月。”解守涛表示,由于今年4月的检测结果尚未出来,根据2007年10月的监测结果,目前大雁塔倾斜已经恢复到999.7毫米。

  据了解,1941年曾测定大雁塔向西北倾斜413毫米;从1945年以后,大雁塔的倾斜速度开始加快;1983年,大雁塔向西北方向的倾斜达到894毫米;到1996年,大雁塔倾斜度达到了1010.5毫米。

  大雁塔倾斜的严重性受到相关部门重视后,西安市从大环境治理方面入手,开始尝试控制地下水过度开采,减缓地面沉降,这使大雁塔停止了继续倾斜的趋势,开始稳定复位,每年恢复的幅度大约在1毫米左右。

  目前没必要对其进行特殊纠偏措施

  有些人认为,按照每年恢复1毫米的速度,大雁塔完全恢复“端正”,可能需要1000年。对此,解守涛认为这样的说法不够科学。

  他表示,让大雁塔“端正”不是目的,保证塔的安全、牢固才是目的,因此,推测需要多少年才能完全恢复没有太大意义。同时,“早日把大雁塔扶正”的想法也比较危险,千年古塔恢复需要一点一点来,绝不能有剧烈的恢复动作。“目前平均每年1毫米的恢复速度就很安全,很平稳”。

  此外他还认为,在大雁塔已经开始平稳恢复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对大雁塔进行特殊的纠偏措施。目前应以观察为主,给大雁塔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是关键。

  如今,大雁塔管理部门通过控制每天登塔游客的数量,把登塔人数控制在每小时300人以内,以此来减少游客对大雁塔的影响;还对大雁塔的排水系统做了更换,防止雨水渗漏。据《华商报》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