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封面看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19勇士今晨6点出发
圣火冲击珠峰最高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5 月 8 日 星期
上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19勇士今晨6点出发圣火冲击珠峰最高峰
  快报讯(记者 沈忱) 昨天,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副部长邵世伟在绒布珠峰大本营新闻中心表示,指挥部已经下达命令,北京奥运火炬接力珠峰传递登山队今日6时出发,冲击珠峰。在上午10点进入最后冲刺。按照以往预演经验,无特别不利条件应该1小时左右登顶成功。这意味着一切顺利的话,深圳火炬传递只要暂停一小时,在上午11时继续传递。

  昨天,北京奥运火炬接力珠峰传递登山队新闻发言人、中国登山协会秘书长张志坚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北京奥运火炬接力珠峰传递将选择珠峰北坡传统路线登顶。

  他说,在这条线路上,按照一个运动员一天能够行进的路程距离,除了海拔5200米的大本营外,还设有5800米的过渡营地、6500米的前进营地、7028米的营地(北坳)、7790米的营地和8300米的突击营地。

  据悉,本次登顶一组有十九名队员:突击组共十二人,组长尼玛次仁、副组长罗申、队员则由达琼、吉吉、次仁旺姆、李福庆、黄春贵、袁复栋、罗布占堆、阿旺扎西、小扎西次仁、大普布顿珠组成;志愿组由七人组成,组长是次洛,队员由王勇峰、德庆欧珠、边巴顿珠、严冬冬、洛则、次丹久美组成。

  珠峰大本营周边的山峰。    新华社记者 张铎 摄

  ■揭秘

  珠峰天气

  如何预报

  据了解,珠峰大本营现场天气预报主要依靠高空观测数据、地面数据与不同海拔高度自动气象站的数据,利用现代化的卫星通讯等方式,调阅中国气象局实时下传的各个时次、各个高度的天气图,天气流场图、卫星云图等大量数据,并结合全天空成像仪、不同海拔的气象站、单测风仪等高科技设备的帮助,综合判断天气形势,作出结论。

  快报记者 都怡文 张淑娟

  探测小组的队员在珠峰大本营放探空气球。    

  新华社记者 格桑达瓦 摄

  登顶天气预报 南京人在努力

  南京雷达在珠峰

  “大货车”开上大本营

  据悉,为保障顺利登顶,气象预报尤其重要。而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中,就有一台来自南京的雷达——

  当年登上神五神六

  如今登山珠穆朗玛

  4月6日,一辆重量级大货车开进了珠峰大本营——这辆“货车”就是南京大桥机器厂研制的高空气象探测雷达。

  位于南京江宁区的大桥机器厂,是一家定点研制、生产高空气象探测雷达、气象卫星云图接收机等各种气象设备的专业化高新技术企业。“我们的气象探测雷达是国内最先进的”,大桥机器厂的一位负责人自豪地表示,“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船发射的时候,使用的也有我们的产品——气象卫星云图接收机。未来的神舟七号发射,还将需要我们提供服务。”

  全国有那么多企业生产气象探测雷达设备,国家气象局为什么挑中了南京“大桥”呢?该负责人表示,他们研制的探测设备是车载型的,机动性强,能够开到珠峰大本营。同时,因为珠峰的天气条件恶劣,经常有大风、暴雪,而且温度比较低,国内很多精密仪器设备在低温条件下运行都不太稳定;而“大桥”研发的气象探测雷达,特别能适应高温和低温的作业环境。

  体型庞大赛过货车

  高空3万米都能探测

  在大桥机器厂,记者亲眼见到了这台高科技探测设备。

  从外表来看,这台高空气象探测雷达就像重型大货车。不过,车身比一般的货车要高大,车顶上有两把小伞状的探测仪,车尾还挂着一台空调。

  “车上有各种精密的仪器设备、计算机系统和工作平台等等。”负责人介绍说,“一辆车需要配备两位工程技术人员。目前在海拔5000多米的珠峰大本营,就已经有一辆这样的综合观测车和大桥机器厂的两位年轻工程师了。”

  那么,综合观测车究竟有哪些能耐?记者了解到,观测车主要用于高空气象探测,为奥运火炬珠峰传递活动提供日常天气预报和高空风监测提供探测资料。据悉,它可以探测地面到高空3万米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包括风速、风向、湿度、温度、压力等。

  南京小伙在珠峰

  “这里从不下班,24小时上班!”

  快报记者连线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上的南京小伙——

  “这里从不下班,24小时上班!”

  杨维、侯维佳,是两位随车出征珠峰的南京小伙子。昨天下午,记者好不容易和杨维连上线。虽然身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可杨维在电话中的声音依旧洪亮:“我们每天都在观测车上工作,大家都挺好的!”

  第二次上珠峰,感觉“严”多了

  目前,珠峰已经聚集了包括中国气象局首席预报员在内的38名工作人员。对于南京小伙杨维和侯维佳来说,这已经是他们第二次上珠峰了。

  “我们这次是3月30日从南京出发的,4月6日正式进入大本营。”杨维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去年他俩就参加过奥运火炬登顶珠峰气象保障的实地演练,所以对珠峰、对大本营都很熟悉了。“不过和去年相比还是有点不同的,大家的压力都不小。最明显的感觉是:今年在纪律方面要比去年严得多!”

  记者了解到,珠峰的气象预报目前一直处于“保密”状态,所有大本营的工作人员对外都“三缄其口”,绝对不透露半点消息。

  没有上下班,24小时全天待命

  平常在南京都是朝9晚5的上班族,可在珠峰却没有什么“上下班”的概念了,所有人必须24小时坚守岗位。杨维、侯维佳作为综合观测车的技术人员,车子就是他们的“家”,每天大部分时间他们都在车上工作,检测、统计、分析高空的气象观测数据。

  此外,放探空气球也是他们每天的“功课”。

  为了能够获得珠峰高空风的数据,每天早上7点放一次探空气球,晚上7点又放一次探空气球,探测不同高度的高空风速度。杨维、侯维佳两人特别为此还分了早、晚班,轮流放探空气球。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可别以为放探空气球是件轻松的活。要知道,我们南京的早上7点早已暖意融融,但对于珠峰来说可是“凌晨”,那种冷可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

  没胃口,吃什么都没味道

  “在5200米海拔的大本营,吃得好,睡得好吗?”记者问道。

  杨维笑着说,“这里的条件当然不能跟下面比,艰苦是肯定的!我现在什么胃口都没有,吃什么都不香,吃什么都一样!”

  杨维说,刚到大本营的时候,一般都会有反应,比如头昏、失眠等等。现在虽然反应没了,睡觉也习惯了,但总觉得没有食欲,吃什么都没味道,挺想念南京那么多好吃的。

  想儿子,但不敢打电话回家

  原以为被选上去珠峰的应该是单身汉,可记者没料到杨维、侯维佳两人都是有家有口的人了。杨维告诉记者,自己1998年参加工作,比侯维佳大一岁,他们两人都已经在南京成了家,如今自己的儿子都已经上幼儿园了。

  “上珠峰一个多月了,想家、想儿子不?是不是每天都给家里打电话呀?”记者问。

  “想啊,不过我们基本上都不给家里打电话。”

  “想家怎么不打电话啊?手机通话的信号挺好啊!”

  “那也不行,我们有纪律的,没什么特别的事,我们都不往外打电话,这一点大家都很自觉!再说打了反而更想,索性不打了!”杨维严肃地回答。

  ■专家声音

  两大难题考验

  登峰气象预报

  昨天,记者特意联系到了甘肃气象局业务处处长、气象专家杨兴国,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北京奥运火炬珠峰展示气象保障队前方服务组组长”。

  同样身在珠峰大本营的他每天都忙碌着。他告诉记者,目前有两大难题考验着登峰气象预报。

  

  

  

  

  仪器设备要经受低温低压考验

  

  “在珠峰地区进行气象预报,不仅仅是对个人身体素质的挑战,而且还是对气象检测仪器设备的挑战!”气象专家杨兴国告诉记者,“珠峰是一个海拔高,气压低的地区,这样的气候条件不光会影响到人的正常生活,也会影响到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

  杨兴国说,在珠峰地区进行气象预测,对仪器设备的要求相当高,不是一般的机器可以完成的。因为在低温低压条件下,普通的仪器可能会出现不稳定、气密密封失效等情况,影响正常工作。因此,所有上珠峰的气象检测仪器必须具备抵抗低温低压的条件。

  

  

  

  地形变幻增加气候预测难度

  

  杨兴国说,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界上,海拔8844米,北坡在我国西藏境内。珠峰北坡的自然条件异常复杂,这里气候恶劣,常年覆盖着冰雪,峡谷中有数条巨大的冰川,由东、西、中绒布三大冰川汇合成著名的绒布冰川。

  地形的复杂形成了珠峰地区变化无常的气候,不仅加大了气象预报的难度,也影响到气象预报准确度。为此,气象部门需要通过实时探测和预报人员的分析,预报出好天气出现的具体时间。

  杨兴国向记者透露,中国气象局、西藏自治区气象局等部门从两三年前就开始了奥运火炬登顶珠峰的气象保障筹备工作。“尽管珠峰地区气候变化无常,预报准确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坚信能够完成好此次任务。”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