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程先生不久前植入了一个血管支架,总体治疗费用花了不到3万元,出院一算账,才发现最大的支出就是这个“支架”,花了2万元左右。在百姓看病难的问题上,医用材料不如药品那样让人关注,但它恰恰直接影响到百姓的就诊负担。“应切实解决医用材料价格虚高的问题。”中国农工民主党南京市委有关人士昨天建议。
同一产品三个“马甲”
医用材料价格虚高的现象不容忽视。2007年,有关部门在对南京13家医疗机构1~6月份医用材料专项检查中发现,其中227个病人的血管支架专项费用相比2006年南京医疗机构的招标价格多收取费用116万元,也就是说,平均每个病人在支架费用上就多掏了5110元。
医用材料价格为什么会“虚高”?调查发现,医用材料的名称、规格、品牌不规范,是关键原因之一。同类产品,不同厂家申报登记的注册证名称、规格差别很大,同一注册证名称下也包含许多产品系列和规格。不仅如此,同一品牌在不同的注册证上描述也不一致。如“美敦力”在注册证上的品牌就有三种:美国美敦力,美敦力,Medtronic,如此多的“马甲”让病人看花了眼。
缺乏统一标准化规定,给医用材料收费混乱埋下了隐患,有些医院对医用材料的管理力度很弱,完全由临床各科主任决定。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其实医用材料和药品一样,中间环节的利润惊人。“现在生产同类医用材料的厂家非常多,医院为什么非得用你的产品?”这位人士称,按照进价的一定比例给医生回扣已成“行规”。
实际售价“双控”限制
医用材料的价格怎么管?南京市物价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2005年省物价局出台了《江苏省特殊医用材料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对列入管理目录的特殊医用材料,有规定加收标准的,按规定标准加收;规定可以加收但无标准的,则按规定实行差率和差额“双控”的办法:由医疗机构按实际购进价格顺加最高不超过5%的差率作价,且单件材料的加价金额不得超过100元。
价格以后都要公示
农工民主党南京市委建议,将医用材料的名称、规格、品牌的描述规范化、标准化。在医用材料的管理上,建议采用“条形码”。
物价部门则表示,将进一步建立健全价格公示制度,医疗机构必须在收费处和部分诊疗场所公示常用耗材名称、规格、价格及个人支付比例,由患者自愿选择。同时,必须实行事前告知制度,不得诱导、暗示、强制病人使用医用耗材或接受服务。
快报记者 郑春平 都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