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9版:民趣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恐龙的大哥哥只有沙粒大
· 220斤肥肥女想拍人体写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5 月 6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恐龙的大哥哥只有沙粒大
到南京古生物博物馆看“有孔虫”展览
  南京古生物博物馆5月起向市民推出展览“大海里的小巨人——有孔虫”,将展出由著名海洋原生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守仪亲自制作的100具“有孔虫”模型,同时还展示了一批“有孔虫”标本和工艺品,昨天记者在南京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专家的带领下,一步步走进了“有孔虫”的奇妙世界, 翻译出无限时空里深埋的悄悄话。

  [观察有孔虫]

  沙粒般大小却很美

  走进博物馆,记者看到橱窗里挂满了“有孔虫”的模型,它们形态各异,有螺旋状、锤状、麦粒状,有的乳白色,光滑晶莹,有的如玻璃般半透明,有的如同黄色沙粒。一个家族的动物长相竟然如此迥异?在南京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罗辉指引下,记者透过显微镜感受了真正的“有孔虫”。看到显微镜下那放大的生物时,记者惊呆了,沙粒般大小,却很灵动,这么小的东西竟这么美。

  罗教授给记者讲起了“有孔虫”的故事。它是带壳的海洋单细胞动物,个体平均在1毫米左右,它的房室之间有“口孔”相通,故称为“有孔虫”。虽然是单细胞动物,但五脏俱全。

  繁殖中变异出新种类

  罗辉告诉记者,“有孔虫”的繁殖有两种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在繁殖的过程中,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有孔虫”会不断变异出新的种类,一般“有孔虫”的壳都是碳酸钙,遇到酸就会溶解,但是在酸性环境中,“有孔虫”会用硅砂建造它的外壳,这样就不再溶解于酸了。

  [有孔虫分布]

  恐龙在它面前是小弟弟

  “有孔虫的家族十分庞大,包括1000多个属、34000多种,现今种类约6000余种,并且还以每天2个新种的速度增加,中国海约有1500余种,被誉为‘大海里的小巨人’。”罗辉介绍。

  据介绍,最早的“有孔虫”出现在寒武纪,距今已经有5亿多年历史。高大威猛的恐龙虽然外表像座山,但在身长仅一二毫米的“有孔虫”面前,还是位小弟弟呢!

  当不可一世的恐龙早已灭绝时,微不足道的“有孔虫”却在海洋中发展壮大。

  金字塔上遍布它的印记

  海洋中曾生存过的“有孔虫”究竟有多少?相信答案绝对是天文数字。“有孔虫”寿命短暂,但却无比执著地留下了自己生命的印记——独一无二的外壳。

  科学家们不断发现“有孔虫”化石,世界上的深海平原比陆地要辽阔许多倍,罗辉告诉记者,覆盖34.5%深海平原的,竟是这种小虫的遗壳。

  在新生代全期,亿万个薄弱细小的的有孔虫壳,在海底堆积成为厚达数百公尺的岩屑,闻名于世界的埃及金字塔,就是利用这种有孔虫的沉积灰岩建造的。

  全球变暖的指示器

  “有孔虫”还是全球变暖的指示器,大部分的有孔虫喜欢在暖流里浮游,科学家们通过分析海洋中有孔虫在暖流和寒流中的丰富程度发现,在20世纪60年代,较冷水域物种数相对较暖水域物种数有大的下降,也是在这段时间海洋表面的变暖开始向更深的水域扩展。这些发现都在证明全球变暖是不争的事实。

  [见证沧海桑田]

  黄海曾是桑田沃野

  “有孔虫”祖祖辈辈以海洋为家,生生死死永远不离海洋。因此,有孔虫是海洋最有力的“见证人”。

  罗辉告诉记者,江苏南通-盐城-连云港等地,地下几十米埋葬着许多有孔虫壳体。这些有孔虫化石就是十万年前后古黄海曾经到达这一地区的见证,说明那时的黄海比今天大得多。现在山东成山头以东海区,波涛汹涌,水深足有70~80米。可是那里的海底泥沙并非每一深度上都能见到有孔虫,那里的泥沙中还埋藏有陆上形成的泥炭和生活在淡水湖泊里的螺化石,这些又说明了在36000年前,今日的滔滔黄海也曾大部分都是桑田沃野。

  南京栖霞山曾是海洋

  亿万年来,沧海变桑田,在南京的栖霞山、汤山、孔山,都发现了众多海洋生物有孔虫的遗壳化石。而同样是南京的山脉,紫金山、老山却没有有孔虫的遗迹。

  罗辉教授说,海洋生物有孔虫埋葬这些地方,只能说明,南京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属于海洋环境,那时栖霞山、汤山、孔山都处于海洋之中。快报记者 安莹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