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间,一条新闻叫人很不能平静。辽宁本溪双推双考的4名团市委书记、副书记人选中,有3人的父母是该市的高官。这三个市级领导的子女,都是工作三五年后即跳跃式地进入仕途,并且春风得意,骏马任骑。本溪官方本已任命,但因为网民的“搅局”,致使本溪市委不得不迅速作出反应:前不久本溪市通过“双推双考”选拔的4名团干部,由于个别人不具备规定的任职资格,讨论决定环节也存在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回避制度的问题,经本溪市委研究决定,此次选拔结果无效。
(5月4日《人民日报》)
因为对本溪违规选拔团干的质疑和叫停,人们又自然地将视线回望山东厅级团干:一切都是那么相似,一切又都是那么可疑,一切又都是那么让人无奈。
对本溪而言,这是一起严重的政府形象危机。其一,三个官员子女的履历可疑,很难经得起考察,与正常的认知反差强烈。其二,如此擢升,程序上的不当显而易见。其三,这几年以双推双考而名动全国的本溪,这起事件足以让双推双考英名扫地。其四,本溪媒体关于此次团干选拔的报道,与事实大相径庭,媒体声誉严重受伤,自然危及政府清誉。凡此等等,不一而足。
在媒体报道之后,本溪市委不惜威信受损断然宣布任命无效,并通过新华社对网民的质疑予以回应,这值得称道。然而仅仅是简单的回应,并不足以修复严重受损的形象。仔细分析,我们便可看出本溪市有关方面在这一风波中进退失据的心态。
5月1日,当地官方网站挂出了名为《本溪市选拔团干部结果无效》的简讯,内容称此次选拔结果无效。但该新闻已被删除,目前尚无法核实内容的真实性。虽然此后这一信息得到新华社的证实,但本地官方网站的这一反复,令人不解,更令人迷惑,使得政府的形象修复出现断层。相关信息的缺乏,使得公众对政府形象的非理性认知以及公众怀疑心理的“放大”效应加剧,针对这一严重事态,政府“沉默是金”,是很不足取的。这暴露出本溪市有关方面既想公关又难下决心的进退失据。
出现危机,最紧迫的就是动用一切资源进行危机公关,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点。而反观本溪市的事后反应,除了叫停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后续动作。网民质疑的诸多环节信息阙如,对网民和公众的心理安抚基本上是个空白。从时间上来看,由于没有及时完善的公关,这一危机有进一步固化和扩大的危险。如果说出现这一风波是一次危机的话,那么因为没有系统、有效的形象公关举措,很可能出现第二次危机:政府不能有效回应公众的质疑,那么,政府就将面临着损失更多的诚信资源,这比出现团干违规选拔风波更为可怕。不仅双推双选的成绩将会付诸流水,时间越长,修复形象的难度就越大,付出的成本就越高。
本溪市对团干违规选拔风波的处置,让我始终无法理解:难道还有什么比挽回政府形象更重要的吗?
(作者系南京政治学院新闻传播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