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封面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柏杨走了,中国人依然丑陋
· 景点门票的定价依据是关键
· 谁才是“风景”的老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4 月 30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谁才是“风景”的老板?
  【中国观察之椿桦专栏】

  一到黄金周,我们总能听到控制景点门票价格的声音,从今年开始瘦身的五一假期也没有例外。国家发改委29日宣布,从本月起用1年时间,对全国范围内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门票价格进行清理整顿。清理整顿期间,门票价格及游览参观点内缆车、观光车、游船等交通运输服务价格一律不得提高。

  中国有没有世界一流的景点,暂不好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我们有着世界一流的景点高票价。罗马不是一天建起来的,景点高收费当然也不会是一天涨起来的。这个事实已经证明,行政通知在控制景点门票涨价方面的作用,是多么的苍白。“通知”一年一年地发,景点门票还是悄悄进行着“价格攀比”,充分表明追求利益的冲动没有受到制约。

  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对旅游景点的态度都是非常一致的:旅游资源是全民所有。怀着这样的思维,远比下达“通知”来控制门票要管用得多。至少我们没有听说过,国外的低票价是“通知”的功劳。在意大利,最贵的景点票价,也不足该国人均月收入的1%;在英国,全球最大的大英博物馆,门票是0元,而这个国家的人均年收入约3万美元;在中国,景点门票有多高,大家都知道。

  为什么行政通知控制景点门票,越控越高?原因无非两方面:一是,很多景点的主管部门角色定位错误,老拿自己当“风景”的老板。这样的定位当然会诱发利益冲动。众所周知,风景名胜是自然所赐,属全民共同所有,人们观赏风景当然应该免费。对于政府开发的景点,适当的门票收入,所发挥的也只能是管理与维护的作用。但现在,凡是好的风景,都被圈起来了,风景成了一些主管部门用来牟利的工具。穷人观赏风景的雅兴被变相剥夺。

  二是,景点票价管理混乱。物价管理部门一方面发文控制涨价,另一方面又给了景点涨价的上限。譬如2007年,发改委的“通知”就有这样的规定:景点票价“一次提价幅度不得超过原价35%”。真不知这到底是控制涨价,还是鼓励涨价。除此之外,一些景点大玩“先涨后奏”的把戏,也基本平安无事。即使是这次看上去雷声很大的“用1年时间全面清理”的通知,也让人觉出“一年期”能否管一年之后票价的担忧。

  我国要真正控制住景点票价,首先要厘清“风景”的归属问题。这个归属问题说来简单,但必须通过制度划分才能确保景区“全民所有”不至于名存实亡。我的看法是,国家必须出台一项统一的规定,收回各地景点票价浮动的审批权,手脚利索地将景点门票价格降下来,并对违反票价政策的责任人进行问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抑制利益部门的涨价冲动,才用不着婆婆妈妈的“通知”来治理票价。

  (作者系资深时事评论员,有时事评论集《舆论尖刀》问世)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