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热点评论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恢复市场信心的关键是完善制度
· 股市还需“二次股改”
· 一季度基金巨亏带来的反思
· 上市公司要“务正业”
· 基金真的
大规模减仓了吗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4 月 26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一季度基金巨亏带来的反思
  统计显示,58家基金公司旗下除4只QDII产品外的342只公募基金,今年一季度总体巨亏6474.99亿元。

  当面对这一数据时,无论是基金管理人报告或者是相关的投资人士,都会将此原因归结为市场客观原因。但主观方面,还需要引起我们更多的深入思考。

  首先,基金产品的同质化。尽管目前国内基金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品体系,但只是在基金产品的大类上做到了细分,在同一类型的基金产品方面仍然细分不够。加上目前证券市场优质股票品种的稀缺性,导致基金在进行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时,不能不将配置的注意力集中在大盘蓝筹股票方面,从而出现配置品种的类同化,导致了基金投资风险的存在。

  其次,基金运作业绩与管理人绩效的分离,凸现了基金管理人责任的弱化。长期以来,国内基金一直以追求基金规模的增长为主要经营手段,对基金持有人的回报力度不够。这在基金管理人开展的大比例分红、拆分等基金营销活动中就能够得到明显的体现。

  第三,人才频繁流动,也使基金业绩得不到持续稳定增长,也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不同的基金经理具有个性化的投资特点。在掌握和管理一只基金时,容易形成特定的投资特点和风格,并形成一定的投资文化。这种投资文化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而是在长期的运作实践中产生的,也是投资者认同的结果。投资文化的缺失,直接会影响到行业的稳定发展。

  最后,对基金管理人配置资产的动态监控管理配套制度,仍需要不断完善。近年来,在基金管理和运作过程中,频繁出现“老鼠仓”、投资差错、频繁操作导致换手率高企、对风险资产的投资限制等方面,仍需要加大监控力度,才能使基金业得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但这些均依赖于国内基金业的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也只有创新,才能推动基金管理的差异化,从而体现出优胜劣汰的竞争局面,才会减少或者避免这种整体的基金巨亏。

  阮文华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