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热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大小非急寻“股托”
· 应对 找个“股托”来帮忙
· 感受 减持成了技术活
· 感叹 这不是逼着我卖股票吗
· 神秘大宗交易或为新规探路
· 3000点大关盘中失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4 月 23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3000点大关盘中失守
A股半年时间遭“腰斩”
  回顾本轮调整,市场的跌势之猛烈,A股历史上罕见。2007年10月16日的最高点6124.04点,到昨日盘中跌破3000点,仅仅用了六个月的时间,上证综指的累计跌幅超过50%,遭“腰斩”。回忆过去是为了了解将来,在这个时间点位上分析股市历次的跳水行情,我们更想知道的还是目前的调整会以何种方式结束。

  ■回顾

  7轮暴涨暴跌

  第 轮

  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A股从100点起步;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这是A股第一个大牛市的“顶峰”。随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多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

  第 轮

  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起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从400点附近极速地蹿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点。股指在1500点上方站稳了4天之后,便调头持续下跌,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33.92点。

  第 轮

  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蹿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0点的最低点。

  第 轮

  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1997年5月12日达1510点。自1997年下半年股市开始了长达两年的“持续调整”,1999年5月17日跌至1047点。

  第 轮

  1999年“5.19”行情井喷,在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股指上涨将近70%,1999年6月30日上证指数上攻至1756点。它第一次将历史的“箱顶”1500点狠狠地踩在了股民的脚下。随后股市大幅回调。2000年1月4日,上证指数见1361点。

  第 轮

  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冲向2245点的历史高峰。之后开始了长达4年的熊市。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最低为998.23点。这与此前专家预言“推倒重来”的1000点预测是十分巧合的。

  第 轮

  上证指数从2005年6月6日的998点启动,至2007年10月16日见历史高点6124.04点,A股经历了史上最壮观的一轮大牛市,但同时也为之后的快速下跌埋下了后患。至昨日,上证指数盘中见2990.79点。综合

  ■分析

  政策终结牛市易终结熊市难

  考察历次股市大跌,忽略短线技术因素的干扰,我们可以发现股市在大范围行情周期见顶转折的过程中,往往都同时具备了以下三个方面因素。

  1.见顶前夕利好不断,市场的狂热气氛以及投机泡沫达到高潮。

  2.在高位时政策转向不再支持。

  3.资金链放大到一定程度无力为继。

  纵观历次见顶行情也就是熊市的开始,其背景都是一个政策所造就的大牛市,政策带来牛市的同时也吹起了市场中的泡沫,当股指到达一定高度资金面无法推动时,政策面往往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此时采取的打压措施无疑会使股指的跌幅更深。

  通过对历次调整的结束周期判断,我们发现政策在结束熊市和结束牛市这两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大不相同的,历次熊市行情的结束起最重要作用的并不是政策面,似乎也不是资金面,而是市场本身的技术面因素,这是一个令不少人困惑的现象。

  历次熊市行情中,往往利好政策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减缓下跌速率,却不能阻止下跌趋势,市场筑底的过程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为什么会出现政策只能托市但不能救市的局面呢?原因很简单,这是证券市场的内在规律,A股不能做空,只有行情实在没有上涨动力之后调整才会出现,所以调整幅度往往是很深的,而泡沫和风险的释放需要一个惨痛的过程,不可能在某个时间和空间点位上由政策去完成,只有市场自己去消化。

  和股市见顶回落存在着三条贯穿始终的规律一样,股市见底回升也同样存在着历史的经验:

  1.绝对低点的形成往往是由于政策面的变化,这其中有两种可能,绝对的利好引起的突然反弹或绝对利空引起的一次性最后下跌,而对于现在的行情来说,国有股减持政策可能是绝对利空,也可能是绝对利好。

  2.整个筑底的结构是由市场技术面自发形成的,并不是确认一个低点就能够确认熊市结束。

  3.从较大范围的行情周期来看,行情的最终反转需要整个宏观背景的支持。

  大摩投资 徐胜治

  ■对策

  散户“自救兵法”

  【策略一】

  可以采用蚕食策略,即将扭亏操作分成多次交易完成,反复运用波段操作或者充分利用被套股票,进行顺向的超短线“T+0”操作和反向的趋势操作,逐渐降低持仓成本,直至最终达到扭亏为盈的目标。

  1.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如果手中被套的股票不止一只时,就不能想着同时全线解套,而要注意各个击破。特别在补仓时不能给所有被套股票摊平,这样不但不会降低多少成本价,反而会因为个股的良莠不齐,造成将来有的股票解套,有的股票可能更加深套。应该先选择其中先启动的和股性比较活跃的个股重点操作,等解套后再逐个解救其它被套股。

  2.面对深套,分段瓦解。如果手中的股票从30元套到现在仅剩下10元,想一下子弥补当初所有的亏损,是不现实的。所以,假想自己只是套在15元的位置,这样解套就容易多了。每次涨上去2至3元,就卖出。每次跌下来2至3元,再买回来。经过连续多次的操作,虽然不能保证全部扭亏,但至少也能减少不小的损失。

  【策略二】

  炒股票难,炒短线的股票更难。追涨杀跌乃短线高手的必修课,但如何以更小的风险博取更多的收益,同样是短线客首要考虑的问题。

  1.减少频率,精选个股。熊市氛围中,多动多错,少动少错。实在想买股票,需等到大级别的反弹时才出手,且追涨超强势股。

  2.控制风险,适时出击。短线强势品种,涨得快,跌得也快。如果把稳健性看得更重,不妨将资金滚动用于购买货币基金与指数基金之间。大部分时间内,手头闲置的资金都可以用于购买货币基金。当股指一旦过度超跌时,必然会引发一波短线“井喷式”的反弹,涨幅空间往往在3%以上。届时,再将手头的货币基金及时转换为指数基金,又可获得比平时加倍的收益。

  陈重博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