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3版:理财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股市不景气
拖累奥运纪念币
· 股票被深套 没钱装修怎么办?
· 分红险 48年才能领回本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4 月 22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分红险 48年才能领回本金?
  近期,一些媒体出现了有关分红险的负面报道。占据了寿险公司业绩大份额的分红险过去一直以“人身保障,保本投资”等优势出现在市民面前,如今却被称为保险公司“圈钱”的工具。实际情况到底怎么样呢?快报记者就分红险的现状采访了保险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和购买过分红险顾客,希望还原一个真实的“分红险”产品。

  48年领回本金?说法不全面

  分红险受到争议的原因之一,就是根据精算法则,返还型的分红险产品需要48年才能返还完本金。

  记者就此特意算了这笔账。某款名为“ 鎏金岁月”的分红险,每年交12944元,交5年一共64720元。从第4年开始每年给付生存年金1000元,到第10年增加到1125元,第16年增加到1250元,以此类推。按照计算机的精算结果,到第49年的时候,累计领取的生存年金65250元,达到本金的数额。所以说,如果单纯地算领取生存年金的话,的确需要48年,甚至49年才能领回本金,而且还没有任何利息的本金。

  银行利率不断增加,却需要用49年的时间才返回本金,的确让人难以接受。但是,还需要看到分红险的另外一个方面,即保单的现金价值。在第24年的时候,生存年金给付累计到了24375元,此时保单的现金价值累计到42369元,合计66744元,理论上此时本金已经回来了。这个时候如果你退保,可以拿回当初交的6万多元的本金。

  24年“返本” 并不是白给保险公司

  如果账算到这儿,依然会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就白白把钱给了保险公司24年呢?事实上,因为产品每年的分红就是这笔本金的利息。保险公司的资本运作一直是国家监管的重点,除了投连险和万能险的专门投资账户,其他的投资是不能介入股市这类风险较高的投资领域的,所以分红险的分红收益稳定性比较高。4%左右的低等红利也已经比银行存款利率要高,如果是公司运作良好,顾客拿到6%左右的高等红利,那么事实上投资的功能就已经达到了。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分红险归根结底是一个保险产品,具有其他投资产品不具备的保障功能。分红险等于是一笔钱存在一个固定的地方24年,每年拿比较高的利息,并拥有一个10倍于存款的身故保障,24年以后拿到的钱就是纯赚的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分红险也非一无是处。

  很多人可以拿钱自己投资运作获得比较高的收益率,再每年拿100元左右出来买消费型的人身意外保险,来达到和分红险同样的效果。但是,这就需要投资人承担投资的风险,同时也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来运营这份投资。

  10年分红险老客户:就当做存款了

  可以说,分红险为那些没有时间也不太懂得投资的人提供了方便的渠道,俗称“懒人理财”产品。在国外保险市场上,分红险一直占据着市场很大的份额。据不完全统计,在北美80%的寿险具有分红功能,中国香港90%,德国85%,而我国内地市场也达到50%左右。可以说,分红险一直都运作得很成功。

  刘先生是1997年购买国寿的一款分红险,到今天已经十多年了。当时投资渠道少,闲钱放着也是放着,就购买了5000元的分红险,从第二年开始拿到红利,十多年来红利水平都在5%左右,高的时候可以达到7%还多。刘先生用很朴质的话告诉记者:“买的时候,也没想到赚什么钱,就当是存款了,每年拿那么多红利,顺便还有一个保障,一直觉得蛮好的。”1997年刘先生买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有分红险这个东西,现在人人都知道了,尤其还有很多分红险的负面报道。

  记者问刘先生:现在这个情况下,是否还会考虑购买分红险?刘先生说:“现在这个市场环境下,股市那么跌,我觉得我还会考虑买点分红险的。”

  选择分红险要有针对性

  “这种分红型一年只需要交4万多块钱,交满5年后,就可以每年领取5000元,一直到投保人身故。假设投保人活到100岁,除了可以领取47.5万的返还金之外,还可以有将近200万的红利,而只需要缴纳不到24万元,非常合算,最近卖得很火。”类似这种宣传的分红险是返还型的分红险,在保费交完以后就可以开始领返还的本金。

  另外还有养老年金型的分红保险和终身型的分红险。养老年金型的本金是在约定好的年龄开始领取,比如60岁退休的时候。而终身型的本金只能在客户身故时才能领取。各种分红险的分类主要是依据本金返还的方式。

  保险专家称,虽然分红险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不适合普通收入人群购买,但购买必须选择合适的类型。一般收入的人比较适合购买养老型的分红险,在退休以后每月固定领取返还本金。而终身型更加适合有经济实力需要做遗产分配的人群。专家也提醒,理智而客观地看待一个保险产品,同时以保障功能为主要诉求合理选择保险产品,才是正确的途径。 实习生 商芷清

  快报记者 陈刚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