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女教授因祸得福——
撞坏了一条腿
却成了肇事夫妇的妈
5年前的一次交通意外, 让肇事者张原多了一个“妈”;如今,被撞老人说:“张原是我最亲的人。”
“糟了,撞上老人了。”回忆起5年前的一起交通事故,张原至今感到对不起妻子,因为这起事故他花光了妻子3万多元的下岗补贴费用。老人住院后,张原的妻子每天守在医院悉心照料老人。当他们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后,又四处借钱为老人治病,老人深受感动,两家人最终收获了一份特殊的情缘。
空荡荡的大街上,他撞了人没有逃
2003年4月的一天中午,张原像往常一样骑摩托车去上班。刚行至和会街的一个巷口,突然走出一个老太太。张原一个激灵,调转车头,可还是躲闪不及,就听身后一声“哎呦”,回头一看,老人已经跌坐在地。
张原当即下车,试图搀扶起坐在地上的老人,可是老人一个劲“哎哟”,动弹不得。意识到老人伤得不轻,张原心急如焚,立即叫来一辆马自达,和司机两人小心翼翼地将老人搀上了车,直奔最近的医院。
老人叫施明珍,当时已年近古稀。当医生让老人说出她亲人的联系方式时,老太的一句话让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我没有儿女,我一生未婚。”张原一听,更着急了,“老人家没儿没女的,这可真是被我害惨了!”当得知老人没有生命危险,他这才稍微喘口气,并把妻子周琳叫到了医院。
周琳一见到老太太就一个劲儿地赔不是,看着眼前这个眼睛红红的、模样憨厚的女子,施老太不禁安心了,“当时闹非典,大街上空荡荡的都没什么人。我自己当时都被撞糊涂了,什么都看不清楚。小张要是想跑肯定能跑掉呀。我一开始就觉得,这家人都不赖!”
为筹措医药费,花光下岗补助金
“一听说丈夫撞人了,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感觉天都塌下来了!”经诊断,老人是股骨颈粉碎性骨折,必须住院开刀,起码花个两三万。周琳当时刚刚下岗,刚拿到3万元的一次性补助金。“本来是打算给儿子上大学用的,现在只有先拿出来了。”“张原一个月工资才七百多元,儿子还在念高中,一时到哪儿筹那么多钱呢。”
两人连跑几家亲戚,却连5000元入院费都没凑足。
但这来之不易的钱还得精打细算。老人没有儿女,护工也请不起,周琳便自己把老人的护理给包了。那段日子除了医药费,全家最大的开销就是老人的营养品上,排骨汤、鸽子汤,每天都给老人吃上滋补的饭菜。
因为老人是粉碎性骨折,要恢复行走,必须要安装人造关节。当时摆在张原和周琳面前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价值八千元的国产假体,还有一种是价格为国产假体价格3倍的进口假体。“要是装进口假体,补助费和家里最后一点积蓄就全没了,”但张原一咬牙,还是决定为老人装上进口假体,“我们自己苦点没事,让老人在晚年少受点罪。”
深受感动,老人自掏腰包付清医药费
假体安装完后,面对剩余的住院费用,两口子一筹莫展,“再向亲戚们借钱,该怎么开口啊。”他们的心思被施老太察觉了,她主动提出了一个令人咋舌的建议,“你们别再借钱了,剩下的费用我自己出吧。我有这个能力。”原来施老太不是位一般的孤寡老人,她的真实身份是南京某高校的退休教授。两人震惊之余,还是不愿意接受。老人善解人意地表示,“要不这样吧,你们写张借条,就当是向我借的钱。”
原来住院期间,细心的施老太早就觉察出了两口子的难处。她还注意到,即使面对给自己擦身把尿这样的活儿,周琳都是尽心尽力,没有一丝的抱怨和厌烦。在自己开刀最痛苦的那一段时间,她索性衣不解带地在床前伺候,连续一个星期都守在医院过夜。“有时候我半夜醒过来,发现小周就和衣挨在床边坐着打盹儿。”而不光是对自己,对其他的病人,周琳也是端茶递水,能帮就尽量帮。老人不由感叹,自己真是碰到了好人。“非典时期大家对医院避之不及,她却义无反顾地在医院照顾我。其他病人家属都当我们是亲戚。”
在张原家,记者看到了这张借条,“这就是当年的存根,也成了我们与老人的历史见证。”
撞飞出国游,但老人收获了一份特殊的爱
出院的日子临近,施明珍反而对“肇事者”这家人有点恋恋不舍。
原来,老人一辈子的时间都花在搞研究和教学上,虽说家里的晚辈也很孝顺,但彼此相隔甚远,自己平时最大的消遣就是旅行。“意外发生前,距离我动身到英国看侄子只有一周时间。当时护照、签证等都已经办好了,就连机票侄子们也帮我买好了。”但习惯了小周这家人的照顾和呵护,一下子要分开,施明珍心里反而感觉空落落的。 “可小周也该赶紧找个新工作了。他们对我已经是仁至义尽了,怎么还好意思继续麻烦人家。”
同样失落的还有周琳。“我自己的父母去世得早,心里早不知不觉把这个通情达理的老人当作亲人了。”就在出院当天,张原和周琳准时出现了,三人颇有默契地收拾好东西,一起回到了老人的家。“当时真没想到他们还会继续来照顾我。”半年后,老人能比较自在地走路了,周琳才开始重新找工作。出院一年后复诊时,医生惊讶地发现老人已经可以自如行走,“恢复得这么好,真难得!”
施明珍笑称,这都托夫妻俩的照顾。“虽然没有出国,但我不觉得遗憾,我有了一对很疼爱我的儿女。”5年多来,老人早就习惯了“亲人”相伴的生活。“家里大大小小的东西出了毛病,我第一个想到的都是他们。” 而周琳不管工作多忙,隔天就去看望老人已成为雷打不动的习惯。“哪天不去看看心里就不安生。”每次她都带上点东西,或是面点,或是好菜,要么给老人打件毛衣,要么送条裤子。
施明珍对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很满意,她常常念叨着等周琳退休了,两人就可以一起结伴去旅行了。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见习记者 王敬群 沈晓伟